Tesla被中國「養套殺」 - 台灣政經索隱 - udn部落格
台灣政經索隱
作家:台灣政經索隱
文章分類
    Top
    Tesla被中國「養套殺」
    2024/04/20 09:36:00
    瀏覽:30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彭博前專欄作家史密斯(Noah Smith)在個人部落格撰文指出,特斯拉股價下跌的關鍵原因在於與中國車企的競爭,也揭露中國對外商的「養套殺」模式,讓外商受市場誘惑進入中國後,利用與中國企業的合資、收購、商業間諜等方式盜取技術,最終將外商擠出中國市場。

    其實說句公道話,技術的轉移,不一定是因為偷竊,也有可能是人才的流動。

    例如張忠謀還有很多台積電的重要幹部,來自德州儀器,我們可不可以說是台灣「養套殺」呢?

    「養」也未必是以後來的「殺」為目的。中國的「養」往往是給予土地,如果占著茅坑不拉屎,土地被取走,不叫做「殺」。但是「被取代」確實是國族主義下的目的,從中國「國族主義」的範圍來看,台灣人絕對不是自己人,而是被取代的外來者。

    外商想要繼續享有的模式,是可以享受在中國從「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全民皆富」之後的市場。但是事與願違,「全民皆富的『共同富裕』」只是口號而已,如果真正有龐大的中產階級興起,他們絕對會要求政治參與,「共產黨的領導」絕對無法繼續存在。

    --

    今日的電動車產業,跟當年的面板產業是一樣的。

    當年台灣的奇美電子,接受了美國和日本的技術轉移:

    日本IBM在去年7、8月間與東芝合資的DTI公司在合約到期後即宣告終止,其中東芝取得姬路廠(360*465mm)、IBM取得野洲廠(550*650mm),IBM則與奇美正式簽訂合作意向書,合資成立一家新公司,將野洲工廠的員工及大部份日本IBM在野洲事業所與大和事業所的研發人員均移轉至新公司,新公司名稱定為IDT(International Display Technology),根據其合作內容顯示,奇美電子接收野洲工廠的TFT LCD面板研發生產設備,日本IBM則對奇美提供技術支援,而奇美電子也將從IBM獲得液晶相關技術智慧財產權

    然後群創購併奇美取得技術,郭台銘再到大陸增加產能,完成了對中國的「技術轉移」。

    這篇十幾年前的舊聞今週刊《雙雄奇謀》,就有提到:

    過去中國企業與外商合作,往往是學到技術後,就把外商一腳踢開,從娃哈哈與法商達能、上海市政府與德國磁浮鐵路技術等,都讓許多外商吃了大虧,台積電當然要避免掉入這個圈套。

    郭台銘也曾經到美國去抗議,抗議巴菲特對比亞迪的投資,直問他「為何投資偷竊富士康機密的比亞迪?」「敢不敢坐比亞迪的汽車?」

    養出比亞迪的不只是中國政府,也是華爾街。所有的中國網路大咖BAT (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有外資。

    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大股東,即真正擁有這兩個公司的人,都不是中國人。騰訊的最大股東Naspers,是南非的,占股40%左右,馬化騰占10%左右,騰訊的65%的股份由外資控制;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孫正義,日本的,占30%股權,馬雲只占8%股權,阿里巴巴80%的股份由外資控制

    真正的問題,在於中國政府和企業的關係不一般。如果是中國的威權體制的政府「擴大政治參與」,結果就會不同。過去蔣經國時代,是一種參與式的威權政治發展,企業家有代理人在中常會,這是真的「三個代表」。中國的企業內則往往有黨代表,或者太子黨當門神。貪腐取代了民主政治制度下的政治參與。

    「聽黨話、跟黨走」:中共想要怎樣的私營企業?

     

    關鍵不是要不要投資中國和中國企業合作,而是如何讓政治不要過度干涉企業的經營。而也讓企業可以有不透過貪腐的正當管道來反映自己的意見以及需求。中國需要走向民主自由法治,才能再度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

    回應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產業政策
    下一則: 人工智慧立法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