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冥王星慘被除名!太陽系改為只有8大行星 .....
2006/08/25 13:32:44瀏覽252|回應0|推薦1

參加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議(IAU)的75國2500名天文學家在布拉格經過一周的熱烈討論,為天文學界數十年來關於行星定義做出回應,終於在昨天(8月24日)投票通過取消冥王星的行星資格,這讓1930年被發現以來就被列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正式被踢出太陽系行星群之列。IAU的決議聲明:「(太陽系)8大行星為:水星 (Mercury),地球 (Earth),金星 (Venus),火星 (Mars),木星 (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 (Uranus) 和海王星 (Neptune)。」

這使得全球的天文教材都將改寫囉! 哪會不會牽動星相命理,連我們的星座命運也一併重新計算呢?哪從前鬱鬱不得志的星相學家,真是冤大頭?錯不在他們,是天文學家的錯喔!不過加州行星學會執行主任弗瑞德曼說:「級別並不重要,冥王星,以及太陽系其他所有星體,都一樣是個神秘,且令人興奮的新世界,需要好好探索了解。」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的“新地平線號”(New Horizon) [註:香港譯為“新領域號”] 無人太空船已經在前往冥王星的途中,預定2015年抵達冥王星探索這顆特殊又神秘的冰冷星球。

會中通過將太陽系內的星體分成三大類別

  1. 行星(Planet):必須是環繞恆星運行的圓球形星體,本身有足夠的質量使其重力能與應力平衡形狀(hydrostatic equilibrium) 而維持近似圓球狀,同時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軌道範圍清楚區分。
  2. 矮行星(Drawf Planet):環繞恆星運行的圓球形星體,本身有足夠質量能與應力平衡而維持近似圓球狀,其運行軌道與周圍衛星未清楚區分,以及本身不是其他行星的衛星。
  3. 其他圍繞太陽運行的星體,如隕石,彗星,衛星等統稱為「太陽系小星體」(Small Solar System Bodies)。

根據新訂出的定義,冥王星因為部分軌道與海王星重疊而遭除名,被“降級”為矮行星 (Dwarf Planet)﹔太陽系的8大行星則被加上「傳統」二字,成為傳統行星。

 BBC News: "Pluto loses status as a planet"

這樣的結果與一周前行星定義委員會提出的新定義草案截然不同,該份草案除了建議保留冥王星的資格,同時納入另外三顆新發現的類行星星體,讓太陽系增加為12大行星,不過這份草案引起更激烈的爭辯。如今,原本有希望加入行星之列的賽瑞斯星(又稱:榖神星(Ceres)),以及編號2003 UB313(暫名為齊娜 (Xena))的星體與冥王星同列為“矮行星”。

發現齊娜的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布朗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滿意,他過去就主張,冥王星和類似冥王星的星體資格稱不上行星;上周新定義草案提出後,他也質疑,依照草案標準,庫柏帶至少有42個星體符合資格,就連地球的月亮質量都比冥王星大,而齊娜將成為矮行星中的最大星體,COOL !

 關於冥王星

冥王星在1930年被美國業餘天文學家湯葆(Cyde Tombaugh)發現,就被列為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是太陽系最遠的一顆行星,以平均59億公里的距離環繞太陽,軌道也與其他8行星很不同,是偏離率很大的橢圓形,環繞太陽一周需要247.9地球年,表面溫度估計只有攝氏零下210到235度之間。由於其質量遠不如太陽系其他行星,直徑約2,360公里,體積僅地球的千分之六,質量更是地球的千分之23,甚至比地球的衛星月球還小,因此也是太陽系中爭議最最大的一顆行星。冥王星之名是根據一名英國11歲女孩的建議,以羅馬神祇冥府之神為名。

資料來源:BBC新聞網、東森新聞網

** 近日對天文多了點興趣,也在無意中發現了“香港太空館”製作了一部關於小行星的網上電影 追縱小行星,資料蠻豐富;除了粵語版本外,還有國語(普通話),英語和日語版本,製作單位真是十分體貼呢!

看完這部短片後,不禁讓我想起了《小王子》那本書;還有人類的渺少。如果有一天小顆小行星真的衝向地球,而在我們現在的天文科技裡也找不到解決的方法;哪地球會否滅亡?或許,人類就如恐龍一樣滅族,取而代之又會是那些生物呢?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