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2 02:11:21瀏覽1544|回應7|推薦119 | |
以上 康有為書法 * * * **** ********* ******** 筆者抄錄康有為割臺詩 康有為於割臺時所作抗議詩 如下: 萬生本天地 一家同越秦 奏刀傷小指 痛楚澈全身 繞線通微電 萬里語相親 大地為一體 萬物同一輪 大雪壓城垣 重裘凍不溫 氣脈本相連 鴻溝苦難分 四海雖汗漫 先由方寸春 民生多憂患 志士多苦辛 登高望燕樹 飲水思河源 高樓隔楊柳 流鶯鬧比鄰 願為日月光 照遍窮簷人 ******** 康有為生平: 康有為(1858-1927), 字廣廈,號長素,南海丹灶銀塘鄉人。出生官宦之家,十六歲中秀才。 1888年,痛感中法戰爭後民族陷於危機,利用再度上京赴試機會上書皇帝,陳述時危,提出「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以挽危局,但被頑固派所阻。1891年,在廣州興辦學堂,培養維新變法人才,梁啟超此時為其學生。 《馬關條約》訂立,康、梁與北京參加會試各地舉人一千三百餘名,聯名上書光緒皇帝,提出拒和、遷都、變法、練兵等主張。康有為起草奏折雖未送達皇帝,而讀書人愛國行動,已受社會廣泛重視與同情。 光緒二十一年(1895)﹐中進士後,得工部主事六品閒差。但志在變法,未到任,連續呈《上清帝第三 書》和《上清帝第四書》,其中《第三書》光緒得見而受重視,並下旨交大臣傳閱。 康、梁在北京辦《強學報》,「強學會」及上海之「強學分會」。慈禧以御史楊崇伊彈劾強學會「私立會黨,將開處士橫議之風」為藉口,強行查封並解散強學會。 1895年底,康有為返廣州恢復萬木草堂講學及著述活動。重遊香港、澳門、桂林、上海,派弟子東渡日本,建立維新派活動基地,宣傳變法。 1897年冬,德國佔領膠州灣,康有為第五次上書光緒,而頑固派諸多阻攔。仍續呈《上清帝第六書》、《上清帝第七書》,在北京組織「保國會」,以「保國、保神、保教」為宗旨。眼見中國將被列強瓜分,光緒決心實行變法。1898年6月,召見康有為,長談兩個半小時,授康有為任總理衙門章京之職,根據上書意見,頒數十道變法詔書,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教育各方面。維新變法已觸犯慈禧為首之頑固勢力利益。9月21日慈禧發動宮廷政變,軟禁光緒于瀛臺。9月28日殺害譚嗣同等六位維新派人士。康、梁離京,「百日維新」失敗。 得英人協助,康有為經香港去日本,至加拿大,開始海外流亡。在加拿大創立「保救大清光緒皇帝會」,成為保皇派領袖。遍歷歐美,中東、北非及東南亞。經考察三十一國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民俗, 以為中國「民智未開,驟行共和,必致內爭」,惟有君主立憲制方適合國情,欲法日本明治維新以救中國。 1914年,康有為回上海定居。時滿清王朝被推翻兩年,但他與民主革命如水火不容。1917年張勳復辟,策動溥儀登位,康積極參與,出任「弼德院副院長 」。復辟失敗,逃離北京,經天津至青島。之後十年,輾轉上海、杭州、青島之間,收藏古董字畫,作詩寫字,遊歷山川名勝,1927年病殁青島,年七十。 康有為之理想與政治主張主要見於所撰《大同書》中。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