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陸武力攻台、川普下令第七艦隊不准入台灣海峽!
2016/11/15 21:16:56瀏覽562|回應1|推薦17

理由如后:
一、第七艦隊入台灣海峽、等同美向中國宣戰!
二、歷史告訴我们、八二三金門炮戰時、美第七艦隊未
     進入金門內海、只停公海補給支援、且未用艦炮公開支援、
     因為支援等同公開干涉中國內政、法律上聯合國不允許!
     (季辛吉的承諾)
三、習大大在加卅與阿巴馬私下強調、領土主权不會拿來譲歩、
     南海只是填土而成的島嶼也不准美侵犯、何况是台灣。
四、川普必須考慮很多因素:
     A無法引用台灣關係法(美國國內法)
     B中國不是恐佈組織、反恐法用不上。
     C川普選舉即聲明、不做聯合國國际警察!
     D出兵結果、後果嚴重,韓戰敗於中國、川普不會忘記!
     E美向中國宣戰、等同世界大戰,損傷是全面的、
       川普必須面對、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不兽經驗的
        核戰可能性、即使有限度戰爭、中國也有能力、
       以東風二十一D、打到美國本土、各大城市!
     F、其他小國遭美國欺侮的如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亜
        伊斯蘭國乘機反撲、擴張勢力、、、、
     G、俄罗斯乘機收取戰爭的利润………………
     H外媒:中国拥有的美国债务不会让特朗普
   与债主闹翻

五其他大家來補充********************
 

美國第七艦隊為何取消臺海例行性巡邏?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
發表聲明:
「本人已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防止對臺灣之任何攻擊,同
時本人已請求臺灣之中國政府停止對大陸之一切海、
空軍活動。第七艦隊將觀察此一要求是否已付諸實施。」
杜魯門下令第七艦隊「中立」臺灣海峽,實際上保護了臺灣
。美國第七艦隊從1950年夏韓戰爆發後進入臺灣海峽
,到1979年美中正式建交後完全撤離,其在臺灣海峽
巡弋了近三十年時間。尼克森於1969年出任美國總統後不久
,開始調整美國對臺政策。1969年9月23日
,國務卿羅吉斯訪臺剛回國,國務院就通報駐臺大使館:
美軍第七艦隊在臺灣海峽的「例行性巡邏」,將改為「
不定期巡邏」。國務院解釋,因為國防預算要刪減30億美元
,海軍艦艇要減少100艘,因此不得不將例行巡邏改
為不定期巡邏。國務院強調,這項調整並不表示美國協防
臺灣的承諾,或第七艦隊執行美臺「共同防禦條約」
的能力有任何改變。其實這一改變有重大政治涵意,
無法以預算問題掩飾。而如此事關臺灣安危的決定,美國
一直拖到11月初才正式通知中華民國政府。但是,季辛吉
在稍早的10月16日會見巴基斯坦內政部長時,就請巴國總統
秘密地告訴中國,美國將把兩艘驅逐艦撤離臺灣海峽。1
1月初,巴基斯坦葉海亞總統將美國的這項決定告訴了
中國大使張彤,葉海亞還特別解釋:「美國有意與共產黨
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從此,巴基斯坦開始了美中秘密外交的傳話工作。

     

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奧庫安。(取自推特)
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本人已命令美國第七艦隊
防止對臺灣之任何攻擊同時本人已請求臺灣之中國政府停止對大陸之一切海、空軍活動。第七艦隊將觀察此一要求是否已付諸實施。」
圖為美國第七艦隊司令奧庫安。(資料照,取自推特)

比毛澤東晚了一週,蔣介石直到1969年11月8日才得知
美國這項決定,立即指出「此無異放棄其保障臺灣海峽
安全而又強迫我撤退之陽謀,美國誠不可靠也。」
11月9日,美國正式通知中華民國政府:自11月15日起,
第七艦隊將停止例行巡邏臺灣海峽。蔣介石試圖找出其
他方法來挽回美國的決定,他指出,根據臺美「樂成計畫」
,停止巡邏須經臺美協商,不是美國說不巡就不巡。
「樂成計畫」源自於美臺「共同防禦條約」,這是美臺
雙方共同執行的應付共軍入侵臺灣的作戰計畫。11月11日,
蔣介石召見蔣經國等人,指示對美停止海峽巡邏之答覆要點:
「甲、第七艦隊與保護
臺灣海峽之不可分,如其停止巡邏海峽,即等於第七艦隊之
撤退,乃放棄臺灣海峽,即放棄臺灣也。乙、此為其壓迫我
放棄之間接手段,那無異違反中美協定之承諾,
但亞洲人公認臺澎金馬為整個不可分局勢,我國對金馬雖戰
至最後一人,亦決不放棄。丙、如其對記者聲明不巡邏之理由,
乃更暗示共匪美國已放棄臺灣海峽,任由其對金馬
與臺灣進攻之理由美國不來干涉之表示,此在共匪心理必
作如此想法也。但共匪對其既得土地與權利決不放棄,而且對得者,
必得寸進尺,如果美國實行此舉,則越戰未了,而臺戰又起。
此一美國政策,不僅對東亞,實為對整個太平洋地區,引起燎火之原,
其後果必然如此,切勿以小事視之。」可見,蔣介石高度重視這事的
影響,不願失去美國第七艦隊這項保護。

蔣介石曾經要走台灣自己的路。(來源:美國之音)
蔣介石直到1969年11月8日才得知美國這項決定,立即指出
「此無異放棄其保障臺灣海峽安全而又強迫我撤退之陽謀,
美國誠不可靠也。」(資料照,來源:美國之音)

11月12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魏道明在華府與羅吉斯會談,
對改變臺海巡邏的決定,提出臺北的看法。魏促請美國政府
重新考慮,羅吉斯強調這完全是基於預算的考量,
美國的政策和防衛承諾均未改變。羅也強硬地指出,改變臺海
巡邏是美國最高層的決定,不可能改變。

11月13日,蔣經國向蔣中正報告,美國對停止巡邏案以最高層
決策不能變更為由,仍將如期於15日實施。至於蔣介石抱以希望之
「樂成計畫」,美國認為「樂成計畫」中並無提及巡邏艦隊
之決定,因此不須與中華民國商討。得到這樣的回覆,蔣介石
「聞之甚為痛憤,但強勉自制,而內心實如焚燄」,他立刻召集
副總統嚴家淦、總統府秘書長張羣、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
黃少谷與蔣經國等商討對策,並且決定親自致電尼克森,
要其先取消停止巡邏命令,再商討替代辦法。11月14日,
駐美大使周書楷帶著蔣介石給尼克森的電報去見季辛吉,
詢問美國能否延後兩三週執行,為了回覆周書楷,季辛吉
當場打電話詢問國防部長賴德,沒想到賴德卻向季辛吉
告狀,指責這是國務院向中國示好的方式,換而言之,
美國國防部長也不贊成停止臺海巡邏的決定。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大牛爸爸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1/16 02:49
打仗要花錢, 老美自顧不瑕, 哪也閒錢來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