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13 18:04:00瀏覽315|回應0|推薦1 | |
曾有人把飄落的花朵,說成是飛舞的蝴蝶,這是一個文學比喻的說法;而今我要說「樹是一棵直立的河」,這句話它既有文學的比喻性,更有認知的隱喻性。〈河口〉做為一個隱喻,在某種程度和意義上,就是要傳達這樣的意涵。
如果用拓樸的角度來看,「樹」和「河」他們的投影,具有幾近相同樣的結構性:相似的分枝現象、相似的分歧角度,以及節奏雷同的分岔階層。如果你把那兩張圖(透明圖層)疊在一起,看起來好像是同一型圖案的拷貝圖;如果你再把它們各自向左和向右旋轉九十度,並立在中間的軸線上,你會察覺到它們像是一幅鏡像圖:在這個鏡像圖中,「河口」對著「莖幹」的基點,「主河道」對著「樹的主幹」,「河的支流」對著「樹的枝條」,「河的細流」對著「樹的小枝椏」。多神秘又可愛的世界呀! 上述是從視覺的角度,來描述「河」與「樹」,在相貌和形態上給我們的「相似」認知感受,這是一個靜態結果的展示。但若我們採取動態形成過程闡說觀點,它們就有了根本上的不同:一個是由「細」匯聚成「粗」,一個是由「粗」分化到「細」,呈「相對」的方向發展,而後各自形成相似的結果。換言之,靜態上雖表現出一致的結果,但動態的過程上卻朝相反的發展方向進行。這個過程若以力學的觀點看,是相互拮抗和衝突的,彼此間存有著嚴重的衝突性(把兩圖擺在上、下位置);但若我們把上、下擺置的方式,改變為左、右擺放的方式時,卻發覺到那兩股原來相對抗的力,變成了一個循環、和諧的力:向下的力到達了基底,把它傳遞到另一方,另一方承啟了這個力,向上到達頂端,然後又從頂端進行交換,回到了原始的啟使端。多有趣又可愛的自然道理! 回到那個和諧、循環的力圖,那個「力」的交換、轉變,不就在「河口」、「莖基」處嗎!〈河口〉做為一個隱喻,呈現著這樣的意涵,但實際上仍不止於這些,它更大的意涵在於闡明:許多事情的結果看似是一致、相似的,但過程往往可能相反。如果您站在結果的角度,沒有什麼可爭的;如果您站在過程的角度,其實爭了也沒有很大的意義。因為當你轉換「上下」視角成「左右」視角時,您會發現,我們其實是非常需要互補的,而不是堅持著對抗。自然存著這個道理,我們的心中存著什麼? 註:對〈河口〉做為一個隱喻這個詞彙有所不詳者,請回頭看「寫在刊頭」及「河口專題系列」相關內文。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