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網路學習要避免的三毒
2010/04/03 19:03:49瀏覽315|回應0|推薦7

以此文惕厲自己

人類經歷了數千年的資訊匱乏,無形中養成對信息的三種態度:越多越好,越方便越好,最好照單全收,不要動腦筋!這三樣,可說是阻礙深度學習的三毒。

 我自己就中毒即深,如今深自懊惱,希望大家不要誤蹈我的舊轍,所以特別提出來,跟大家討論討論。

 我是個好奇的人,喜歡看新的資料,卻不喜歡深入研究和分析一篇好資料。我總是不安,總是擔心遺漏了重要訊息,因此,禁不住要不斷上網蒐集最新資訊,卻很少用心去消化和整理已收集到的資料,我好像是一個廚師,不斷到市場去買最新鮮的蔬果魚肉,卻擠不出時間來烹調食物,所以,難以成為像阿基師一樣的大廚!

 現在,我會分析一下時間運用的比例,究竟我花在蒐集資料和消化資料的時間比例要多少才恰當呢?至少要一比二以上,才合理吧?

 結果是蒐集資料花掉太多時間,其原因是因為好奇,加上網路連結太方便,我蒐羅了太多或許以後會用到的資料,像看到噗浪或臉書上朋友推薦的連結,就忍不住會點選,其實它們並非我急需的內容,只是因為想多點見聞,卻把最寶貴的時間浪費了!

 社交網路固然帶來朋友間互動的便利,但太過熱情的分享和動態訊息,也形成龐大的資訊負擔,我實驗的結果發現,還是部落格中的文章,比較有閱讀價值,尤其是透過RSS閱讀器抓取的文章,不但可以讓我們機動調整閱讀的時間和份量,還可聚焦於少數自己最關注的主題。

 因為上網找資料最容易,最方便,現在大家都使用網路上的資源,例如維基百科、Google搜尋、YouTube、Slideshare等,這些資源雖然不錯,但還是偏於局部、片斷,不如書有較嚴謹的完整性和品質把關,例如我最近對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有興趣,雖然在網路上發現一些不錯的資源,最後還是買書來看,結果發現「問對問題,找答案」這本書,還真不錯,但卻需要放慢閱讀的腳步,才有機會好好消化,並把書中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有些書不但要慢讀,還要多讀幾遍,例如我學畫竹子,一本劉大步先生寫的「學畫竹」,隨著自己的功力不同,每看一遍,體會都有所不同,主要的是,一定要親自動筆去畫,才會對於布局和構圖、用墨這些細節,有更深入的切身體會。

 太快得到的答案好不好?這是個值得三思的問題,人性喜歡快,不想動腦筋,所以跟網路一拍即合,但天下任何事,有利就有弊,沒有經過思考就得到的答案,是不堅實的,就像踏在流沙上,內含很大的危機,也很容易被遺忘。

 禪宗大德指出「從門入者,不是家珍」,他人的見聞、知識、經驗,只能提供參照,不是珍寶,而是贗品,唯有經過自己起疑、細心覺察、醞釀和思索後,所得到的體悟和解答,才是真正的寶貝!想一想,你花在贗品上的時間有多少哇?

 人類天性不喜歡思考,網路環境更養成大家急著找答案的心態,其實,我們大可在上網前,自己內心先推敲推敲,有個自己的想法之後,然後再看看網路上怎麼說,兩相比較一下,自己才會有進步!

作者:鄒景平/總裁學苑資訊科技專欄資深作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rry096321&aid=391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