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河盡頭~剛讀完 蕩氣迴腸 真佩服作者的寫作功力 太會說故事了!
2013/11/14 18:59:36瀏覽815|回應0|推薦1

大河盡頭~剛讀完 蕩氣迴腸 真佩服作者的寫作功力 太會說故事了!

(原發表於奇摩分類:閱讀心得~2013/02/27)

大河盡頭~剛讀完這部分上下兩部刻畫馬來西亞原住民樣貌的經典文學鉅作!蕩氣迴腸 真佩服作者寫作功力 太會說故事了!

  

經過兩次要求增長借閱時段 花了一個半月才讀完

 

雖然不復年輕時的讀書原則及習慣一字不漏

 

取而代之的"一目十行” 仍不失閱讀樂趣

 

原因不外有他篇幅太長 ( 上冊400多頁 下冊超過500) 部分細節重複敘述 儘管文字華麗 風格詭異 許多駭人聽聞的故事 引人入勝

 

人生走至近半百  視讀書為 "消遣" 的我  加上家庭 工作 雜務繁多 已無法細細品味 但仍然知道作者在表達什麼   這就夠了   以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評論

 

網路文章分享:

賀《大河盡頭》(上卷:溯流)

榮獲2010第三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專家推薦獎!

《中國時報》2008年〈開卷〉:是好書,也是好看的書。

氣勢如此壯闊磅礡、風格如此奇詭華麗的史詩般長篇小說,華文世界的作家,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馬克.吐溫留下了不朽的密西西比河的少年歷險;李永平則寫盡了婆羅洲雨林的卡布雅斯河的成長傳奇。

 

叢林,在我的小說《大河盡頭》中不只是故事背景,同時也是全書的中心象徵、具體而微的小宇宙,甚至,在我心目中,它才是小說的真正主人翁呢。--李永平

 

《大河盡頭》上卷〈溯流〉只寫了一行人到卡布雅斯河中段的奇幻經歷,便足以懾人心魄。下卷〈山〉續寫主角少年永的朝山--峇都帝坂山旅程,遭遇驚險的生命中各種不凡的刻骨經驗。而在閱讀過程中,獨特的詞藻,雄渾、雷霆萬鈞、瞬息萬變……,都令人目眩神迷、驚呼連連。

《大河盡頭》(下卷)對歷史與文明的思索,對蠻荒世界的原生物種的描繪,還有對雨林環境的未來隱憂,以及對原住民們的風土文化的尊崇,……都是作者原始記憶中的原鄉物事。例如:原住民肯雅族的「帕兮喇咿」(遠行)老戰士警告,「在陰曆七月十五日登上峇都帝坂聖山,在大河上會出現畢生難忘的景象」;伊班人口中的:「英普獠・北奔吉」(長臂猿啼鳴的時刻),深藏一個美麗的密語;婆羅門鳶是大神辛格朗・房龍的御前鳥;在雨林暴雨山洪爆發後,不知自何處湧現流動在河面,大批不可思議的各類垃圾;在聖山峇都帝坂山腳下,五面殊異的湖泊,都各司其職……

 

名家推薦

描寫東南亞的華文文學再難找到這樣的場景,凸現文明與蠻荒,原鄉與異鄉,移民、殖民,與原住民間的衝擊,也因此,李永平為他「想像的鄉愁」搭出了華麗的舞台。-教授/王德威

 

身為馬華作家在台灣的開基先驅,作者持續為婆羅洲小說推陳出新。情欲與種族、神話與歷史在南洋雨林裏轇轕翻轉,虛實交織的敘述中映照殖民與後殖民勢力的橫暴。氣勢磅礡、視野恢宏,堪稱作者近年長篇小說中最平易近人的一部。-范銘如/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

 

我們不妨說,李永平將索多瑪場景從《海東青》的台北花花世界搬到《大河盡頭》的印尼熱帶雨林。到了成長小說《大河盡頭》,則換成三十八歲的克絲婷領航,帶領十五歲少年永通過成年儀式,跨越成長的門檻,透視人性、原初情慾與生命的意義。-中山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張錦忠

 

《大河盡頭》可與波蘭裔英國作家康納德的《黑暗的心》媲美。在優秀傑出的小說家那裡,刻骨銘心的童年記憶是取之不盡和用之不竭的思想資源,往往化為電光火石的神來之筆。-亞洲週刊

 

作者簡介

李永平

1947年生於英屬婆羅洲。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留系擔任助教,並任《中外文學》雜誌執行編輯。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及東吳大學英文系。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及《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大河盡頭》(上卷:溯流)。譯作包括《上帝的指紋》、《曠野的聲音》、《輓歌》、《紙牌的祕密》、《聖境預言書》、《大河灣》、《幽黯國度》等。《吉陵春秋》英譯本於2003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其小說曾獲「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國時報文學推薦獎、聯合報小說獎、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中央日報出版與閱讀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等。

  

【序論】

婆羅洲的「魔山」/王德威

  《大河盡頭》上下兩卷《溯流》和《山》合璧出版,是新世紀華語文學第一個十年的大事。我們很久沒有看到像《大河盡頭》這樣好看又耐看的小說了。好看,因為李永平沿襲傳統說故事的技藝,讓讀者忍不住想知道下回如何分解,而他筆下的大河冒險如此繪影形聲,更饒有古典寫實主義的風格。耐看,因為李永平不甘於講述一個傳統的少年啟蒙故事而已。他對文字意象的刻意雕琢,對記憶和欲望的上下求索,又顛覆了寫實主義的反映論,讓寫作本身成為一場最華麗的探險。......點這裡閱讀全文

【大河盡頭(下卷:山) 精采內文試閱】

 

七月初八凌晨 逃出紅色城市

 

  七月七日七夕,牛郎和織女,苦命的夫妻倆,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大日子哪。我姑媽克絲婷盛妝打扮,帶領我,穿梭在婆羅洲內陸叢林一座紅色迷宮城市,四處尋找一個陌生、不知名、驚鴻一瞥、我只在坤甸碼頭匆匆打過照面的普南族長辮子姑娘。一瓠迷濛水月下,姑姪倆半夜走出旅館,冒著漫城猩紅飛沙,好似一雙夜遊情侶,手牽手,躡手躡腳探頭探腦,行走在新唐鎮小紅町上一窟窟燈火妖媚、人頭飄忽的盤絲洞間。就這樣一整晚尋尋覓覓只顧逛蕩著,不知怎的神差鬼使,姑媽就回到了她三十八年生命中最害怕、最最不想回去的那個地方。命啊。丫頭,妳也看見了,一來到這個所在(那只是二戰皇軍營區旁邊一排低矮的東洋黑漆木板樓),我那平日飛颺佻,慣常駕駛一輛天藍路寶吉普車,狂飆在卡布雅斯河口,縱橫於三角洲平野,赤道一輪大日頭下只見滿肩火紅髮毬子,潑剌潑剌,迎著大河的風不住飛撩的姑媽──坤甸城中人人識得的「房龍農莊的普安‧克莉絲汀娜」──就彷彿受了魔咒似的,霎時變了個人:幽魂樣一個孤獨無助蝦腰駝背的老婦人,半夜凌晨,蹭蹬在空盪盪的城心,聳著一頭蓬鬆紅髮,滿臉風塵,但身上卻依舊穿著她那件專為陪伴姪兒逛街,喜孜孜,從行李箱底挖出,特地換上的天藍地小黃花過膝長裙。這流落異鄉、舉目無親的洋婆子,跂著一雙簇新銀白兩吋半高跟鞋,從荒廢的軍營中走出來,獨自躑躅街上,抬頭看見我慌慌急急跑來尋她,眼一紅,如見親人,當街就蹲了下來放悲聲只顧掩面痛哭。..

 

文章出處:

http://ryefield.pixnet.net/blog/trackback/357b48529d/32947913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lody1964&aid=947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