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22 13:44:26瀏覽101|回應0|推薦1 | |
<寫詩的一些想法>
我寫詩最主要的目的,仍然是培養能力去了解古今詩詞。不可否認,欣賞古詩詞,還必須透過專家的考證、註解和說明,進一步來推敲所讀詩詞心中的境界。好的詩詞百讀不膩,而且越讀越有滋味。唐詩三百首或千家詩所選錄,絕大部分還算是清晰好讀的內容,加上後人的註解和賞析,又更加的易讀。 只是,有一派人說法,即讀古詩詞,得求原典,稍加注釋,多番背誦,時間一久,次數一多,詩詞內容自然了然於心。現代距離古代數百或數千年,加上時空人物的轉換,以純粹的欣賞角度,且在時間上不允許之下,為了兼顧欣賞和理解,其實找現代人所註解的文本來欣賞詩詞,也是一條欣賞古詩詞的捷徑。從注釋考證之中,可以瞭解文字詞彙的演變,或許再增加掌故出處,又因而更知悉所讀詩詞的根源所在。 不過,從事註解古詩詞專家,應該要尊重原典的精神和歷史脈絡的定位,萬萬不可依照個人的其他想像而做「添油加醋」或「疊床架屋」的冗長贅述,不僅破壞原典的美妙意境,還徒增讀者的閱讀盲點。 現代詩不見得比古詩詞易讀。古詩詞在千年的創作中,由於科舉考試的加持,文人吟詩結社的興致,往往已經立下一套規範,也就是在寫詩填詞當中,不管是格律押韻,或者是平仄對仗的規定,創作者之間大概已經取得相同的默契。所以,略有漢學文字基礎,古文涵養還不錯,應該不難看出古詩詞的創作基調。反而是現代詩,才發展一百年左右,加上外國詩人學者各種主義的影響,新詩的自由創作,反而也造成讀者很容易去自由想像解讀的一項特色。究竟讀者的自由心證好不好?很多正反說法都有。最怕的是:把創作者的寫作想法誤解了,其實這是很傷害到創作者的初心。新詩的創作,作者常常不會另做說明,除非必要的時候。 現在我寫詩也非常小心,唯恐讀者誤解扭曲我的原意。但是問題又來了,詩的語言是濃縮、含蓄,依賴意象和比喻等等技法來創作,而許多讀者可能都只匆匆一眼看過,很容易沒看清楚詩中所要表達的意象中沉默語言。往往那些隱含字裡行間的意象,才是關鍵的詩眼。 畢竟台灣還是昇平的現象,所以,在造辭遣句的技巧運用,還不至於要聲嘶力竭地去寫一些憂憤詩詞。只是社會現象的觀察,個人際遇的感觸,和對生命尊嚴的關照,應該是這一代詩人比較會思考的命題,於是,在用字上也會更加精緻和柔軟,甚至纖細。2020/4/14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