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26 19:19:24瀏覽1168|回應0|推薦58 | |
八磚血影,永留青史 作者: 朱展雲 母子臨危不失身, 精魂著土偶傳真, 至今一片模糊血, 心地分明託聖人。 這首詩是江西省永新縣清代學人黃士能詠譚節婦趙氏當時殉節之情形,按譚節婦是永新人氏,年少姿美,元兵(蒙古族)陷永新時,譚節婦抱兒逃入孔聖殿(即孔子廟) , 元兵追至想對她強暴,譚節婦不屈反放聲大罵,元兵怒而並其懷中兒一起殺死,血流殿堂八塊地磚之上,始終清除不去,後來才建祠立碑,以表貞烈。 說起這段故事來歷,要追溯到十三世紀(西元1270年)宋末元初之時,蒙古族自中國北方崛起,他們是游牧民族,善於騎射, 擅長征戰,出師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整個中國遂淪入其強勢之下,南宋的偏安之局,終告結束,僅剩下江西省少數幾個縣,亦難逃毒手。 當時永新縣的守將為文信國公(文天祥)的次妹婿彭震龍, 他受文丞相之命,負責保境安民,於是又結合湖南崗獠豪傑及同邑八大姓(劉、顏、張、段、吳、龍、左、譚),舉兵起義,兵敗,八姓豪傑三千餘人不願血染敵刃,自同沉忠義潭而死,接著宋叛將劉槃引元兵攻破永新縣城,彭震龍被俘不屈遇害。 今仍留有文信國公輓彭震龍及次妹詩二首,讀來感人至深,茲錄原詩如次: 一、輓彭司令震龍 堂上會親戚,可憐馬上郎, 呻吟更流血,干戈浩茫茫。 二、別次妹(司令彭震龍妻) 天際傷愁別,江山憔悴人, 團員思弟妹,傳語故鄉春。
據宋史「萬歷志」所載,元世祖十四年(西元1278年)七月 十九日,元兵攻入永新城,城中大亂,百姓紛紛負攜遁逃,中有譚節婦趙氏,抱起懷中嬰兒隨同家人,倉惶遯匿於學宮之大成殿(即孔子廟) 中,元兵追至,殺死她的公公婆婆,並脅迫譚婦從其獸慾, 譚婦不從,並厲聲大罵元兵說: 汝等悍賊,窮凶極惡,恣肆淫殺與禽獸何異? 我公公死於汝,我婆婆又死於汝,我如不義而生,寧願隨我公公婆婆一起死。 群賊兵聽罷知其志不可奪,立即將母子戮斃於殿庭之中,血流滿地,譚節婦抱嬰兒狀影,立刻顯現在八塊地磚之上,始終清除不去,鉅細畢見宛似一幅圖畫。 這件慘事的目擊者,是一位在城裡賣肉的屠夫,那時他亦藏匿於殿前楣樑上暗處,待賊兵走後,乃出來將這件事情的經過告訴大家,並移葬死者遺體,但地上血影,始終洗刷不去,這件轟轟烈烈的節義大事,遂傳遍了全國。 八磚血影,愈磨愈深 又據永新縣清代學人賀貽孫先生所撰「八磚記」裏面說: 譚節婦死後數十年,朝廷派人來永新拜謁孔聖殿,看見八磚血影, 滌之不去,磨以砂石又不去,復煅以猛火,乃更鮮明,非常奇怪。 其後明季有知縣某,以歲久磚壞,築土和灰石粉刷以滅影,其厚度有三寸,須臾血痕又出灰石之上,如前狀一樣。 至清朝順治庚子年間,知縣王登祿又粉刷一次,其厚度比前次粉刷加了一倍,血影復顯於灰石之上,如前狀,此時已經過三個朝代,四百多年,這八磚血影,仍凜凜若有生氣,真令人神竦髮立,愾然嘆息。 據考證,在譚婦死節之後相隔六十四年,才開始立碑紀念,至明太祖十年五月十一日,四明(今浙江鄞縣)烏斯道主政永新時,乃建祠設主祭奠,至明代宗五年(西元1450年) ,因在孔子廟內建明倫堂,乃遷譚節婦祠於孔子廟之西南方,至明孝宗年間(西元1488年) ,郡守(即掌理十縣之政務主管)張本將譚節婦事跡上報朝廷,乃奉詔頒賜「貞烈千秋」祠匾,於每年春秋兩季之仲月上旬,舉行祭典,以資褒崇。 至明世宗年間(西元1522年),孔子廟改建,縣令(即縣長)馮符乃在原孔廟的禮殿戟門處,建一座「八磚亭」,將這八塊血磚安置在亭內加以維護,後孔廟改建完成,八磚又移回原節婦祠內,「八磚亭」乃予拆除。至明神宗年間(西元1573年),有新安余侯重來永新考察學宮,又將譚節婦祠改建在孔廟西南邊側一角,規劃較舊祠加廣而輪奐美觀。 至清代康熙二十五年三月 (西元1662年) ,縣令趙作霖捐俸鳩工修建孔廟,同時修建此祠,後來此祠又經過若干次修建,惜修建時間無從查考。 至民國三十一年抗戰期間,永新國大代表譚之瀾先生捐資,重建此祠,乃煥然一新。 祠建在東門之太士閣與孔廟之間,而不在孔廟之內, 筆者曾至祠內參觀,祠內有寢室,有祭品,有四廊,有圍屏, 見御賜「貞烈千秋」匾額懸掛堂中,見此八塊血磚用玻璃裝置在正堂神龕上,並書有「八磚千古」四個大字。 該祠管理員口述譚婦殉節之概貌,與八磚血影之傳真情形, 聽來呆立仰視,不禁愕然神竦,至今猶有餘悸。 「八磚」今已不知去向 民國十八年永新綁匪猖獗,到處搗毀神像及祖宗牌位, 時譚節婦祠內有一譚姓老嫗看守,嫗為求八磚之安全,乃秘藏於地窖之內,倖免毀於匪手,後亂平,「八磚」復出,仍供人拜祭。 今年據返鄉探親人歸台告以: 譚節婦祠已破碎失修,「八磚」亦不知去向,其存其毀,無從得知。 此一距今七百二十年之譚婦殉節之事跡,諒不至失傳, 而此八塊血磚能否繼續傳真顯靈 ? 殊令人遙思而懸念。 彭震龍司令保境安民,捨身衛國之壯舉,暨譚婦殉節 血影傳真之情形,實為本縣絕無僅有,堪稱忠孝節義之珍貴史蹟 而與一般編造之故事不能比論。 宋「萬歷志」,明「一統志」」,清「乾隆志」,「永新縣志」等史冊之記載 ,又有明朝孝宗皇帝御賜「貞烈千秋」匾額之褒揚,其真實性當無可置疑。 至於八磚血影之神奇顯靈,可能係譚節婦之精氣,貫諸於金石之中,歷久不滅,亦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忠義之士、精神不死」的道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