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習慣了吧,每次晨拍時,不用鬧鐘,睡前只須告訴大腦,
時間一到,就能準時起床。
連續兩天的清早,4點多出門 ,是起霧的日子。
距冬末日出六點四十幾分,尚有2小時多。
台北的街道 ,迷濛中略帶寒意 ,人車稀稀落落。
遇到這種起霧的天氣,心中總疑問著,拍得到景嗎?
望著幽暗的天空,隱約可見雲彩的身影。
氣象資訊顯示,基隆降雨機率是10%,姑且信之,
頭也不回,繼續往前行。
快五點時,到了基隆港邊市區 ,港都特有的景象,一一映入眼簾;
街上採買魚貨的商販,早已穿流不息,而廟口內的早餐店也已開門,
彷佛進入一座不夜城。
過了市中心, 沿北濱公路走, 微涼的海風中,急速地前往目的地- 深澳漁港。
有一種說法是,岬角的岩壁,側看像印第安人酋長的臉龐,故稱為「番仔澳」。
↓金瓜石山腰間,燈火通明
手拿LED燈探照,看到的是,滿地的小水窪,
過了防波堤,聽到了熟悉的海潮聲,看來這是一個聽海的晨早。
基隆山山下的北濱公路上,滿載的貨車急行北上,
忙碌地拖曳出一條明亮的光軌。
走在潮濕的岩石上,怕滑倒,結果ㄋㄟ,
像嬰兒剛學走路一般,走的是歪七扭八地。
黑暗中,在濕滑的岩石上取景,真是有得熬。
LED燈忙著為前景青苔補光 ,一張照片得花3、5分鐘。
不過跟在合歡山拍星軌照片,一張照片花一、二小時以上相比較,
這算是小巫了。過程中,呼吸的氣息與海潮聲,吵雜交錯著,
長曝霧化的海面有燈影著色的亮彩,這應是一個美美的清早。
↓日出的星芒下,嗅到早春的氣息
一波波的浪潮挾帶著水氣,沾滿了鏡面。還好,相機有覆上毛巾,沒有受潮。
隨日出吸引力的影響,潮浪漸大,整裝完成的漁船,也相繼出海 。
太陽出來了,
哇咧!此時拜訪來對了,太陽正走在山陵線上,
求之不易,縮小光圈時的太陽,正發出星芒。
拍完了後,伸一伸懶腰,回去我看要喝四物雞精,通通血。
看著拍照成果,
背景,天上有美麗的太陽花;中景,海上有絲綢般的滾滾潮水;
前景,岩上有碧綠的青苔;許是春天的腳步已近了。
在過幾天 ,太陽就會跑出山陵線探頭,此美景...
再會了番仔澳,你的美,明年此時再相會。
星芒怎麼拍?
說穿了,就是縮小光圈。要縮多小,視相機及鏡頭品質而定。
天氣好、光線強時,一般DC,在F8就可拍到,單眼的,通常設在F16至F22間,
光圈縮小後,秒數越延長,星芒越明顯。白天可搭配減光鏡,降低快門速度。 為何要縮小光圈?
縮小光圈後,快門速度會變慢。對著太陽、街燈等光源持續擴散時,
相機會有較長時間記錄過程。
鏡頭內的光圈片,如人的瞳孔,常用的光圈值如下:
F2.8 - F4.0 - F4.5 - F5.6 - F8.0至F11 - F13 - F16 -F18 -F22;
往左(F5.6~F2.8),表示放大光圈,瞳孔放大,
進光量多,秒數會縮短 ,適用人、花、生態等特寫;
往右(F8~F22),表示縮小光圈,瞳孔變小,
進光量少,秒數變長 ,適用風景景深、夜間拍路燈星芒、水流呈涓絲般等。
不建議用F22以上,會產生噪點,降低照片品質。
怎麼調?
可轉至A(Aperture),調整光圈值,再以EV進行補償,
若再轉至M(Manual),只須看LCD螢幕,可直接以快門速度控制。
↓這是一張授權給國外卡片公司的基隆外木山日出晨景,
以 ISO:100 1/3快門 光圈F/18 拍到的。
我的相簿
番仔澳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