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5 01:03:47瀏覽1090|回應0|推薦2 | |
來上海這麼多回,壓根兒沒有想到過要去上海近郊的朱家角,因為水鄉古鎮我也去過周莊及西塘,覺得大同小異,所以從來也沒想過要去朱家角遊覽。 明天就要回台北了,利用在上海的最後停留時間,我和二哥決定還是要出去逛逛,所以我們一早來到了上海南站的汽車站,想和昨天去紹興一樣,碰運氣坐客運車到別的省份走走。我們本來是想去無鍚的,因為是臨時起意沒準備,但想想到了無鍚不知該如何玩起,於是又坐地鐵到上海八萬人體育場的旅遊集散中心去看看有什麼行程適合我們。 來到了上海八萬人體育場旅遊集散中心,只見到一堆人在櫃檯前擠來擠去的,吵雜又沒秩序。厚!大陸人就是沒有排隊的觀念,個個爭先恐後,互不禮讓,又有插隊的壞毛病,從我99年開始進大陸到現在已經7年多了,這個壞毛病依然存在沒有改進。他們不是口口聲聲要做個文明人嗎?到處都是作文明人的牌子,要做文明人,麻煩就請先養成排隊的好習慣。可以嗎?加油哦!這樣才可以擠的上文明人的行列。 正當我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擠進去問訊息,恰巧看到跑馬燈在閃著南潯一日遊10點鐘要出發的文字,我和二哥當機立斷就決定要去南潯,看看所謂的江南大宅門是何等氣派豪華。等人潮稍為減退一點點,我看準有個小空隙就硬擠進去,在大陸如果還跟他們講客氣,那就慢慢等到地老天荒吧。買好旅遊套票,一人120元,含車資及景點門票,我們依指示來到停車場等待旅遊巴士進站。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和二哥就拿著相機在停車場四處拍照,因為旅客很多,所以這裏進出的車輛很頻繁,每天都有出發到周圍鄰省的旅遊車,非常的方便。看到西塘的旅遊廣告招牌,不禁想起我在2002年時也是來這裏參加西塘一日遊,但我可是一人獨自參團去玩,很勇敢吧。 我們就站在南潯的指示牌等待旅遊車,但是過了10點也不見車子進來,我們跑到大廳去詢問究竟在那裏上車,工作人員說是在外邊的停車場,我們一路的詢問,問到了停車場的一位司機,他打了電話去問,結果車子剛剛才開走,他就告訴我們直接去大廳裏邊退票。奇怪,我們在外邊奔走數回,也沒看見去南潯的車子開來,會不會是車子根本就沒進來?但退票的先生說他保證車子肯定是有開來,他本來還不許我們退票的,我跟他說我們就站在停車場等車,但壓根兒沒看到有去南潯的車子,他才不甘願的讓我們退票,但退票要扣20%的票款,才一會功夫,我們一人就損失了22元人民幣,真是土匪搶錢啊。 去不了南潯,我和二哥商量是打算在上海的市區內逛逛就好,我們也當場買了上海市區地圖來參考,但是左看看右看看,也想不出究竟要去那裏才好,我跟二哥說我們二人最後可能會蹲在上海的某個街頭發呆,與其這樣,那倒不如找一個近的景點去玩玩打發時間也好。所以我們又折回櫃台去看看有什麼景點可以去的。因時間已近10點半,大概只剩下周莊及朱家角這二個地方還有出車,我們決定就去朱家角,反正朱家角我們倆都沒去過,就當去探險吧。趕上10點50分的班次,一人車資及景點門票共80元,車程大約70分鐘。 旅遊車上了高架橋後,一路駛往青浦方向。大約中午12點左右,我們到了有上海威尼斯之稱的『朱家角』古鎮。 從青浦區朱家角鎮人民政府網站查得資料,朱家角歷史淵源流長,據史料記載,在宋、元時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由於貫穿全鎮的漕港河水運方便,遂商業日盛,煙火千家。至明萬曆年間正式建鎮名珠街閣, 又稱珠溪。清嘉慶年間編撰的《珠裏小志》把珠裏定名為鎮名,俗稱角裏。朱家角,水之美,橋之古,街之奇,園之精,酒之醇,花之香,讓人心曠神怡、 留連忘返......。 望著朱家角入口的導遊圖,我們先停下來參考一下,心裏有個底,盤算一下該如何逛起。其實對於朱家角我只知道有個放生橋而已,因為我根本沒想到我這次會來朱家角,壓根沒準備半點資料,反正先看看個大概景象也好。 我們手邊的朱家角古鎮旅遊套票可參觀的景點為大清郵局、上海遠古文化展示館、稻米鄉情館、圓津禪院、城隍廟、翰林匾額博物館(阿婆茶樓)、課植園、上海中國水彩畫展示館。反正這些景點大概也夠我們消磨下午的時光。 走到朱家角的入口,發現有二個通道,朱家角的居民走左側入口,一般的遊客要買票走右側入口。 從入口依指示牌往放生橋方向走。不多久江南水鄉的景色就映入我的眼簾中。朱家角現存有 36座古風猶存的石橋,而這36座橋中,至今保留完好建於明清時代的石拱橋、石板橋、磚木結構的古橋還有20多座,其中首推『放生橋』,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它是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而且也是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橋。始建于明隆慶五年即西元1571年,該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成為古鎮標誌性建築。我先前對於朱家角的印象也是僅限於放生橋,所以放生橋可說是朱家角的代表景點。 大多數都知道朱家角有放生橋一景,然而只有極小部分的人知曉放生橋的概況。朱家角放生橋雖人盡皆知,但並非人人瞭解。 放生橋的由來,我從網上查得資料如下: 從放生橋上眺望朱家角水鄉景色,小橋流水,石牆瓦房。黑瓦配白牆,再加上店家垂掛的大紅燈龍,別有一番東方雅樸幽靜的韻味兒,有人說朱家角可是東方的威尼斯,我沒去過威尼斯,無法比較,我個人的感覺起來有點像是身處在明清時代的畫面,船在水中游,人在畫中遊。 放生橋旁邊有一放生亭,供遊客憩息,我和二哥就在這個放生亭吃我在朱家角老街買來的粽子打發我們的午餐。至於粽子好吃嗎。只有肉和米,馬馬虎虎,將就將就,真的沒有媽媽包的好吃。老街有好多賣粽子的攤位,有很多店都打著有電視台的採訪及報導,或有那位名人曾經來吃過,只要擺上照片,門前都是一堆人搶著買。不過,真的是平平啦,我會當場買來吃吃看,但帶走當伴手禮,謝謝,不必了。 橋邊的涼亭前方有四個碑文,碑上的文字看不清楚,有一個可看出是嘉慶年間所立的石碑,一定是和放生橋有關吧。 放生橋旁邊還有一家店舖引起我的注意,武大郎脆餅舖可是有台灣三立電視台美食節目來作專題採訪的,聽說他們是不接待日本客的,真有種。為什麼要叫『武大郎』呢?店主人個子也不矮,打扮的像個店小二似的,可能是為了要招攬遊客吧。那個脆餅味道如何,我上網查了一下,綜合大家意見,餅是柴火烘出來的,薄、鬆、脆、香、酥,不甜,口味有海苔味 椒鹽味 香甜味,味道就見人見智了,有褒有貶。 從放生橋走到對岸,我們首先來到了『翰林匾額博物館』。在上海朱家角西井街的阿婆茶樓,在這座名為『翰林匾額博物館』的藏館內,館主唐昌科以10多年的時間精心收藏,以藏有匾額一千多塊,在中國境內匾額藏家中堪稱首屈一指。 館主的收藏還真是與眾不同,對匾額居然會有興趣。館主的說法是為了要拯救保護研究『匾額』這類極易毀損、瀕臨危機的文化遺產,他又與復旦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匾額文化研究室』,成為中國首家研究匾額文化的專門機構。 2005年10月連戰先生及其家人也專程來到『翰林匾額博物館』參觀,館主曾特意拿出自己的珍藏——孫中山先生題有「至性過人」楷書的匾額給連戰先生欣賞。這方塵封80餘年的匾額,就是憑著唐昌科多年的閱歷和判斷,才收入囊中的。長2米、高0.7米的匾額右下方,刻有「大總統題褒」,中上方則是一枚3寸見方的「榮典之璽」印章,這是中華民國政府用來表彰或慶典的印章,聽說至今仍在臺灣。 每個匾額身後都有著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故事,所以跟玩其他收藏者不一樣的是,要瞭解匾額,必須廣讀清代的歷史書籍,才能對匾額如數家珍的熟悉。 『經營茶館不是目的,我只想做好匾額博物館』,館主唐昌科說,『這些爛木頭,就是我的財富。』 阿婆茶樓和『翰林匾額博物館』是相通的,江澤民來遊覽朱家角時,也曾來光顧阿婆茶樓。阿婆茶樓無疑是欣賞古鎮風景最好的地點之一,可以眺望到朱家角水鄉美麗的景色。 從阿婆茶樓出來往右邊走,是井亭街,有三座橋,過了泉湧橋,橋對面就是課植園,也是馬家花園,在朱家角是有名的大戶人家。每個水鄉至少都會開放一個大戶人家的庭園給遊客參觀。 課植園又名【馬家花園】,是清朝大官的「馬文卿」的住所,這個官位可是捐來的。它位於朱家角北面西井街,環境優雅,風景獨好,是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課植,是主人取課讀之餘不忘耕植之意。整個莊園由廳堂區、假山區、園林區三部分組成,既雍容華貴又別致精巧,園內既建書城又闢稻香村。 我和二哥遊走於廳堂、園林、假山之間,盡情的拍照。這座園子,停停建建前後歷時15年之久,花銀30餘萬元,直至馬家主人去世時,該園還沒有全部建好。馬家花園的主人雖然官位是捐來的,但可走過不少地方,據說為了造這座園林,他曾遊遍江南園林,凡看見奇巧的景緻,決不放過,也要在自己的園子裏依樣建造一個,所以這個馬家花園裏的景色可是十分的豐富,如上海豫園風格的荷花池、九曲橋;蘇州獅子林中的倒掛獅子彎等,你都可以在馬家花園裏見識到。 馬家花園把江南風光盡收於自己的庭園裏,集江南園林之精華,獨具匠心,要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風格的江南大院。 迎貴廳南側,有一條長約20多米的碑廊,碑廊內鑲嵌著明清著名書畫家碑刻15塊,有明代文人文徵明「遊西山寺」十二首,祝枝山的「梅花詩」,唐伯虎的手劄及周天球詩等,是馬家主人聘請雕刻高手,依照這江南四大才子的真跡雕鑿,字體捷勁有力,筆鋒勾絲盡露,根本是原跡重現,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現已外加玻璃木框罩之,定為縣文物加以保護。這個江南四大才子的墨寶真跡,也使這個馬家花園更錦上添花。 園林內的那個寓意馬到成功的巨石雕塑酷似一個馬頭,是暗喻和主人姓氏相同有代表志高意滿的象征吧!我也和這個巨石合影留念,討個吉利,希望明年2008年真的可以『馬上就成功』。 下個景點我們參觀稻米鄉情館,從名字看來,絕對是和稻米有關話題的展覽館,展示朱家角地區源遠流長的稻作歷史和文明。如稻米鄉情館為了讓參觀者一目了然地瞭解當年朱家角米市的空前盛況,特意運用戲劇道具的製作手法,將朱家角著名的合豐米行的外貌和內部陳設完全依照原樣複製,這一切手法引導參觀者回到了20世紀30年代的江南古鎮風貌。 在朱家角也有個城隍廟,香火鼎盛,門庭若市。既然大老遠的來到了朱家角,當然也要前去拜一拜求城隍爺的保佑。 朱家角的城隍廟座東朝西,正門面對市河,正門門庭中有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陳蓮笙題寫的『城隍廟』三字。一般地方上的城隍廟都是座北朝南,廟門是朝南開的,而朱家角的城隍廟,廟門朝東開,這裏有一段與王昶有關的故事,使得朱家角的城隍廟座位與之不同的典故。 故事是這樣發展的:『城隍廟原址是在雪葭濱上,與一般城隍廟一樣,也是座北朝南,受當地居民愛戴,香火鼎盛。到清雍正年間,雪葭濱王圩村有一戶王姓人家,其子王昶年僅8歲,聰明好學,時常得到鄉親讚賞。小王昶除每天到鎮上的私塾讀書外,還需分擔家計,常背著母親織好的土紗布上街叫賣。小王昶從家裏到私塾、到鎮上都必須經過城隍廟,且一天要往返5—6次。有一次,很多香客正給城隍爺上香,突然間,城隍老爺笑容可掬,離座而起,以後常有這事發生,弄得香客莫名其妙。後來,鄉民們終於發現了秘密,每當小王昶路過城隍廟時,城隍爺就離座起立。鄉民們這才知道原來王昶是天上星宿下凡,以後一定官居極品,而城隍只是地方上小官,所以城隍爺照規矩理應相迎恭送。但是城隍爺每天好多次都要這樣的起立相迎相送,長久下來也挺麻煩的,而且也會惹人笑話。 城隍廟正殿供奉著城隍老爺與夫人的塑像,兩人都慈眉善目,一臉的祥和,不過像這般老爺與夫人同供的廟宇,在江南一帶是比較少見的。 有了城隍爺的保佑後,我們又來到了圓津禪院。 一進圓津禪院就看到了一面黃牆上寫著一個大大的『緣』字,不禁讓我想到杭州黃龍洞的那個『緣』字,真是有緣千里來相見。 圓津禪院佛像不多,整體感覺就像是一座修道院。禪院會成為名剎,主要是由住持通證和尚(又名語石)起,連續出了好幾代精通書畫的高僧,經六、七代住持精心收集,珍藏了不少名家字畫,禪院成為一處重要的文物儲藏所,因而吸引很多名家來此遊覽、題詞。圓津禪院內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毀於兵荒馬亂中,部分為寺內不肖僧徒偷出變賣,所以目前院內珍藏品已經不多。 圓津禪院內有許多建築,其中以「清華閣」最負盛名,它不僅是名人雅士珍藏書畫之處,而且環境幽美。我和二哥順勢一層層登高,登到頂樓,視野極佳,繞一圈可以飽覽朱家角水鄉之美,古時流傳至今有華清閣十二美景之稱。 今天最後參觀一個景點就是朱家角大清郵局舊址。這個大清郵局的地理位置和圓津禪院相比,一個在北,一個在南。所以我和二哥的腳步要加快點。 朱家角大清郵局的簡單介紹:『大清郵局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5),是清代上海地區十三家主要的通郵站之一。經歷了民營的信局—外國郵局—文報局—海關郵政—大清郵局等不同階段。他是目前華東地區唯一留存的清朝郵局遺址,也是近代中國郵政歷史的縮影。』 門口另一旁有一只很復古的郵筒,立柱有龍型紋飾。這只郵筒據說是當初舊址修復時將北京保留下來的大清郵政遺物拷貝過來的,用以標識郵局舊址的年代特徵。由於造形奇特,吸引了不少遊客目光,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拍照。 進得大門,便是《大清郵局》展示館,按照該館「前言」介紹,分舊址展廳、郵局碼頭原址、古代郵驛文化棧道、清代郵政文化展示等四部分。 舊址展廳就是在底層佈置成以前郵局模樣及代寫書信的用具等。我和二哥順著動線從底層後門出去,發現郵局的後面是臨著小河的舊郵局碼頭,還有一艘停靠著的清代仿製郵運船,觀景廊棚高懸的上面有寫著「郵」字的燈籠,最特別的是牆上還寫了大大的「大清郵局」字樣,在古代江南地區水路交通發達,郵政傳遞大都使用船隻,這個碼頭可是當時郵局的舊址,這個碼頭的用意就是傳達前臺接到的郵件郵包,從屋後的碼頭走水路發往外地。 由觀景廊棚邊門可以連上「古代郵驛文化棧道」,由烽火臺模型開始,從商朝逐級串聯演繹至清末驛站、官郵、客郵等中國通信歷史的發展進程。對於這些歷史我不是很熟悉,也沒有很大的興趣,都只是瞄過就好。 上到二樓「清代郵政文化展示廳」,展示實寄封、大清郵政輿圖等文獻、戳具、清代郵服之類實物或複製品,對於大清郵政的演變歷史也有一些初步的概念。 二樓展示廳最特別的一項展出,就是大清朱家角郵局舊址內唯一的郵票類展品—「大龍郵票」的複製品,這可是1876年大清所發行的第一套郵票。 另外二樓還有一項展出,也格外的顯眼,就是整面的《舊夢重掠—清‧·老明信片》展牆,這些風景明信片反映出那個時代中國城鄉的風貌,可以讓我們重溫舊夢。還有現代上海城市景觀的明信片,也可以互相做一個古今對照。 我在朱家角大清郵局舊址內有買了三張明信片寄回台灣,一張給自己 – 朱家角放生橋照片,一張給老公 – 朱家角大清郵局照片,一張給兒子 – 朱家角報國寺照片,因為是要寄回台灣,所以一張明信片含郵資要6元人民幣。上面蓋有三個郵戳,一為上海青浦朱家角,一為上海青浦大清朱家角郵舊址,另一為上海青浦石拱古橋-朱家角放生橋。 大約4點左右,我們告別朱家角,回到停車場搭旅遊巴士返回上海市區,繼續我們在上海最後一晚的行程。 雖然朱家角不是我首選想要去的旅遊景點,但是整個景點逛下來,覺得不虛此行很有收穫, 腦袋裏裝滿了朱家角淵遠流長的歷史典故,帶著這些故事回到台灣後可以細細的品嚐。嗯!有故事的地方真是好。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