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5 17:58:24瀏覽57|回應0|推薦0 | |
穿過長廊,這裡曾是繁華一時的商集。百年以上的時間,總是生活的悲歡離合 的故事。今天看不到的也是那種人的感情,人都散了,故事也就講不下去。可以追溯的似乎只有「艋舺」電影的場景,誰走過了這裡?誰在屋中歃血為盟?剝皮寮如今成為了市定古蹟,觀光、教學兩相宜。 清朝的時候,萬華是一個河岸地,也是大稻埕延伸下來的市場。木材買賣商在這裡聚集,不過木材可能是堆在河邊吧。河的文化就是送往迎來吧?不需要太多的眷戀,這一刻,水流過了,那一刻,船也走了。萬華不過是歇腳之所?不過是地利之便,所以發展。藥草巷還在隔壁,比較木材,藥草要輕多了。望進去的藥材老店,恐怕屬於台灣的特產已少了,有的是大陸的?(當歸、人蔘)、東南亞的(燕窩、魚翅)!老地方依然是特產的集散地,只是別人的特產。 走進曾經遺忘的紅磚瓦屋,內部結構緊密,木材、泥土、石磚、紅磚,或有茅草、稻草桿吧,這些構成了老房子,屋樑歪歪斜斜地橫亙在我們的頭上,生活空間算是侷促,但也有天井隔出了公家、私人的領域,讓私人生活不受干擾,滿足曬衣、晾曬蔬菜的功能,老房子就是有著這樣的味道。 萬華現在依然是商業聚集,商街各樣的老店,堆滿了時間洗鍊的價值。重建的剝皮寮其實更像是刻意懷舊的產品,真正的古蹟應該是沒有增修的那些店家。從小店鋪鑽了進去,由從隔壁走了出來,長街民房的後方是狹長條綠地,讓人可以慢慢走,看出具有人文氣息的佈置。老東西丟在地上,不需要急救,它已安眠。 讓人聞問的是一部電影,剝皮寮重新被人看到是因為那些打殺的兄弟。故事似乎很無理,離散的騎樓影子就像是那些嘴臉,惡狠狠地看著西下的夕陽。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