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矇漢吏? 何必竄史書!
施世榜與林逢秋是鳳山八社馬卡道平埔族人?
施世榜出生在大陸 最初其父施秉曾隨施琅招討鄭氏 授左都督 誥封明威將軍 故隨父移台(出生在大陸) 施世榜出生的時候 明鄭還在 怎樣平埔?
要是施世榜在台灣出生 鄭氏早就殺了他全家了 就像鄭成功殺施琅全家一樣
下圖:獨派幻想的平埔施世榜與林逢秋 康熙清初台灣 平埔還在游獵狀態 考試真是有點煩的事情 升學主義害人不淺 甚至害到台獨 平埔考試 還得過海峽到福建去考
但世榜是純漢人 沒有平埔基因 後移居鳳山 擅長楷書 後為彰化半線地方之墾首 並兼營糖業 販與日本 致富
1697年(康熙36年)為鳳山縣選拔貢生 選為壽寧教諭 後朱一貴反 世榜平之 任兵馬司副指揮 這叫做因功
1719年 召集彰化當地流民 開闢東螺溪沖積平原 並興建水圳導引濁水溪水灌溉
初期水圳運轉並不順利 施世榜遂以千金為賞公開徵求高士 後經一姓林者指點開鑿之法 施氏從其言而行 水圳果然暢通
鄉親因世榜出錢出力 故稱之為「施厝圳」 又因彰化全境有十三堡半之田地 而該圳足以灌溉八堡 故又名八堡圳
..............
王克捷是平埔族? 王克捷 祖籍福建晉江 幼時隨父高霖自泉州渡臺 居於諸羅
乾隆十八年(1753年)鄉試中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丁丑科三甲進士 成為臺灣史上第一位登科進士
曾任行唐知縣 遷江寧同知(副知府)
王克捷因幼年方來台 被認為有冒籍之嫌---利用台籍身分加分 盜取功名
下圖:平埔建築 你家的大門正門 開在側牆山牆之下 才是平埔建築 要是開在正門正廳的 就是漢家裔
..............
武舉考試 唐宋的閩都科舉文化到了清代 同時也是開台科舉文化的開始與结束
因為清朝收復台灣後 實行開科取士 台灣秀才要考舉人 必需渡海到省城福州貢院來考 在取得舉人名次後 才有覲京考進士的資格
第一位台籍舉人(即開台舉人)蘇莪 是鳳山縣人 縣學附生 原籍泉州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福州貢院考中舉人 冒籍在台灣 是常態
.................
吳洛 字懷書 泉州晉江人 父親吳家槐曾任漳邵鎮標千總 吳家槐逝世後 吳洛離開大陸到臺灣 擔任巡臺御史高山柏的幕僚
父親是晉江千總 吳洛到台灣就變成平埔族?還當幕僚?知道幕僚的學問要多少嗎?
哪個平埔家族會造毛筆造紙造算盤的?文章寫得完一整篇的?
去向阿扁的媳婦黃睿靚說去 看他家的造毛筆技術 是怎樣從漢人手上落到平埔族手上的 還競爭得漢人筆莊都輸掉的地步
一個流傳幾千年的技術 會讓一個幾千年都不識字的民族 花幾年就學會了?
下圖:原始經濟時期的平埔族 即使供小孩讀書 到”社師”那裡讀書 也只是粗略識字的程度 不會讓他考科舉的 因為平埔族很貧困 好賺錢的花樣都讓漢人佔了 考科舉得到福建 渡海考試很昂貴的
吳洛於雍正10年(1732)以軍功咨部 加銜守府
二年後當高山柏離任 吳洛鑑於當時臺灣中部彰化平原尚未完全開發 於是轉而從事開墾工作 並以吳伯榮為墾號
與施世榜、楊志申等墾首合作 其開闢之範圍包括今日的霧峰鄉 最後成為一方巨富
乾隆16年(1751)吳洛又與張方大 馬詔文等人合組「張吳文」墾號 參與北部「海山庄」
吳洛定居於彰化半線東門街 除了經營事業 還從事修族譜 祖祠 設置宗田 捐資修建泉州 臺南與彰化等地府學 書院 築路 造橋 修廟 等文教與基礎建設
平埔族情況 和塞德克巴萊一樣 高山族平埔族小孩夭折率高 莫那魯道也才兩個女兒與兩個兒子 共4子長大
我外祖母在戰後 一口氣就生了8個 還養到長大 送給別人一個 夭折的不算在內 就不用說原住民酒喝得多 平均壽命問題多嚴重了
下圖:生番在遠處 近處為熟番 此為清朝圖片 平埔為隘勇
...........
海床大 上面舉的人 沒一個是平埔族
下面是揭發台獨在人口上造謠的帖
一大堆台獨造謠網頁 說甚麼台灣人百分之94%是平埔與高砂 越造謠 越過癮
下圖:台獨的平埔人口神話根源 到底是戶口2-3萬社 或是戶口2-3萬?
台灣史上 從荷蘭到日本 從未有2-3萬番社的資料 這就是台獨偽造的清朝平埔番社一下子 就從”戶口2-3萬” 變成”戶口2-3萬社”的原稿
清朝從康熙時代掌握的繳稅原住民人口就不到2萬 以人口率算上總人口是不到3萬 到了雍正則是超過3萬 所以這個雍正八年 (1730 年) 許良彬奏摺的2-3萬 不可能是番社數 而應該是指番戶口數
所以 問題出在斷句 原文應該是”戶口不下貳叁萬 社各種圍莿竹” 而不是”戶口不下貳叁萬社 各種圍莿竹”
換言之 是番戶口2-3萬 再考慮到清朝勢力之外的台灣中北部平埔人口 大約4萬餘 這就和荷蘭與日本的資料相符了
荷蘭東印度統治時代 平埔加上山地 只有6萬餘 扣掉山地人口 平埔是4萬餘 要知道當時荷蘭已經戰勝西班牙 他的傳教機構 已幾乎遍及全島平原 其統計誤差有限
下圖: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基督教傳教會所
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26402382-%E7%B5%82%E7%B5%90%E5%B9%B3%E5%9F%94%E8%A1%80%E7%B5%B1%E8%AB%96%E7%9A%84%E5%B9%BE%E5%80%8B%E6%B5%81%E8%A8%80-(%E4%BA%8C)-%E5%A2%9E%E8%A8%82
所以 1730 年清廷戶口冊涵蓋的原住民人口為 3 萬多人 不是 60 萬人 這是台獨將奏章中的戶口2~3萬 編造成2~3萬社 在斷句上造謠 玩弄文字
這是典型的造假歷史
而 1756 年清廷統計臺灣的漢人與原住民合計 66萬0147 人 換言之 漢人約62-63萬人
清初統治的平埔約2-3萬餘人 清初只統治台灣中南部 加上北部與東部多山地區 台灣平埔不超過4萬餘
這才是真相 否則早像賽德克巴萊那樣 漢人早被殺光了 沒殺光也是平埔化
嚴格講 平埔佔地和山地原住民相當 以其相當之刀耕火種技術 人口相距不大 所以由荷蘭明鄭到滿清再到日本 平埔與山地人口類似 都沒有劇烈增加的情況
但在台獨出於政治目的的玄想之下 清乾隆時期 平埔高達60萬 漢人僅數萬 整個都顛倒過來
這才能說明 台灣多數Y染色體都是來自大陸的抽樣意義 且主要是來自西北的原因所在 更都是夏周秦系的華夏之後
多數台灣人都是華夏 父秦漢母吳越 父雲長母西施 才是真相
下圖:平埔與漢族 界線清楚 “在外來的日本人眼中 當時的熟番雖然多居住在普通行政區 文化風習也與漢人相近 但熟番社與漢人村莊之間仍有明顯的區隔 如清代因為實施屯制的緣故 村社設有屯丁頭目
熟番社不但擁有番租收支權 不同於漢人村庄的總理庄正 也還置有頭目 因此 在地方上要辨識熟番身分並不困難”
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26408696-%E7%B5%82%E7%B5%90%E5%B9%B3%E5%9F%94%E8%A1%80%E7%B5%B1%E8%AB%96%E7%9A%84%E5%B9%BE%E5%80%8B%E6%B5%81%E8%A8%80-(%E4%B8%89)-%E5%A2%9E%E8%A8%82
經過128年 漢族人口可以翻到數倍以上 變成絕對優勢 加上移民數量 完全沒有問題
下圖:且可惜漢平混血率 還超低 河洛與平埔通婚 不到1% 這種漢番界線 一直延續到國民黨到台的1960年代
但是平埔番社 因為文化因素 就像高山原住民 增加緩慢那樣 到現在還是極少數人口
到日據時代熟番統計 也是只有4萬餘
在清朝 怎樣統計都是不超過5萬
http://richter.pixnet.net/blog/post/26398782
曬鹽得技術的 平埔知道知道怎樣控制潮水嗎?
引進海水之後 怎樣不讓漲潮的海水去淹掉已經曬乾的鹽?
知道怎樣算潮汐嗎?日本的曆法哪來的?還不是夏曆
下圖:瑪雅曆法 有曆法 就可以建國了
平埔族有曆法嗎?好利害喔
有曆法那就可以建國了 馬英九的平埔民國最近才把中原的黃河夏曆 改成平埔曆 真是不簡單的幹活
平埔英九大佐 大大的好 否則真平埔會忘了建國得曆法呢 這樣 以免被人拆穿英九大佐是個假平埔 是贗品 是山寨的平埔 平埔加油讚
這是台獨新發明呢 偽造平埔人口之後 還偽造血統與史書 連曆法都瞄上了 真是完備
天工開物 就有鹽田與鹽井的方法
下圖:左為鹽井圖 液鹵--就是液態的鹽水
美國人的第一口油井 也是全世界第一口油井 靠的就是赴美華工的鹽田深井技術
沒法子 華夏族會造隱形戰機(總共4款 沈飛 成飛 西飛 與另一垂降型) 平埔只會買 或是用舊貨 再去搞拼裝?
本來華夏族的經國戰機---下政治決心與研發總工程師 都是華夏族 不是平埔族 不要把經國戰機 稱為平埔戰機 這是華夏戰機 也是有隱形版 結果被技術盲文字盲的平埔族給扼殺了---整天只想買
自從平埔接了班 天下萬物只會買 難懂天工何物開 皇民搖尾黃曆掰
下圖:華夏人設想的經國戰機匿蹤版
平埔會煉鐵?
煉了哪塊鐵?哪個打鐵街是平埔打鐵街 或是打鐵爐是平埔打鐵爐啊?
就舉一個吧
13行人煉鐵?你就把13行的煉鐵爐遺址照片 傳上來吧
劉益昌教授用遺址現場相同的煉鐵爐實驗過 就是烘番薯那種爐 不會造烘番薯爐的肯定不是真平埔 真的
下圖:蠻族吳越的青銅劍 又是華夏字 要是有平埔字 多好 新港文字是雅利安字母 不夠偽的招招到肉
結果 只有鐵渣 13行找到的都是鐵渣 沒有一塊是煉出來有用的鐵塊
現場也沒有煤炭化石 沒有煤炭 只有木材燒成的渣 這不能燃燒出超過1千度的火焰
很簡單 平埔族的13行人的煉鐵爐 那種只能烤番薯 連烤鴨烤披薩都不行 做飲食生意都不行 更不用說煉鐵了
我看先煉銅再說吧 這才八百度 煉鐵得上千度
.................
台灣首任知府蔣毓英所撰《台灣府志》的記載
當時台灣(清初控制地區只有諸羅以南 但人口比諸羅以北地區密集 可見當時全台灣島人口 十分有限)只剩民口3萬0229人 番口8千108人 另有澎湖民口546人 加上水陸軍隊1萬人 總計約5萬人左右
這個數字偏低 但卻反映台灣人口銳減狀況
由於“人去業荒” 台灣府縣官員無不積極招攬大陸移民 入台墾殖
儘管當時清廷限制大陸移民入台 規定大陸人口渡台須請領照單 經台廈兵備道稽查 再經台灣海防同知驗可 始許放行
下圖:閩多粵少的遷台移民潮
渡台港口 只限廈門一處 渡台之人 不得攜帶家眷 但當時台灣人口稀少 大片荒地亟待開發 謀生較易 大陸沿海人多地少 生計維艱 不少人便通過非法途徑 偷渡入台
如巡台御史尹秦所言:“(台灣)佃丁系漳、泉、惠、潮客民 因貪地寬 可以私墾 故冒險渡台
閩粵沿海和台灣港灣眾多 不少船戶客頭為了牟利 都暗中偷載私客渡台 就連清軍官兵 也常參與偷渡活動 用兵船運載私客入台
下圖:乾隆9年(1744)滿族巡台御史六十七 令人所畫之《番社采風圖考》:平埔族在聚落外用竹木編架涼亭式的高聳望樓 稻穀收成 遣未婚青年麻達 日夜看守
麻達攀登望樓 遠眺偵察 防未漢化之原住民盜穀
本圖前景兩位少年 其一鼻孔前有一長竹管 即是「鼻簫」 麻達夜間吹簫 遊走於村社中 未婚少女聽到音樂 如果喜歡就招來同寢 如果搞台獨 恢復舊俗 亦可稱善也 但不搞台獨 亦可為也
可見乾隆9年 熟番各社仍以竹茅為居
到康熙末年 出現大陸移民入台熱潮
康熙五十年(1711年)台灣知府周元文在《請嚴禁偷販米穀詳稿》中即云 “閩廣之梯航日眾 綜稽簿籍 每歲以十數萬計”
此後 偷渡之風 屢禁不絕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福建巡撫吳士功在《題准台民搬眷過台疏》中即云 “例禁雖嚴 而偷渡者接踵”
下圖:滿清時期偷渡 平埔英九大佐抱著化中漸日的骨灰來台
”臣與督臣俱令先後查 或偷渡不成而被獲 或出境遇風而退回 計自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起至二十四年十月止 一載之中 共盤獲偷渡民人二十五案 老幼男婦九百九十九口”
”內溺斃男婦三十四口 其餘均經訊明 分別遞回原籍 其已經發覺如此 其私自過台 在海洋被害者 恐不知凡幾 ”
對這種狀況 清廷不得不調整政策
在雍正十年(1732年)首次解除攜眷入台的禁令(乾隆四年又禁 九年又開放 十二年再禁 二十五年再開放)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設立出入台灣的官渡 光緒元年(1875年)正式廢除禁渡政策
渡台的大陸口岸 最先只限廈門一處 後來增加泉州的蚶江 清中期又有進一步的增加 隨著政策的調整 大陸移民渡台的數量不斷增加
乾隆十七年(1752年) 據魯鼎梅纂修的《台灣縣志》記載 “內地在台營生者”已達“數十萬”
經過59年的偷渡與合法遷徙之後 每年十幾萬的遷徙 人口巨幅增加
下圖:決定台灣漢族的基因圖譜的關鍵時期 是在康熙末年到嘉慶年間 由圖中台灣漢族資料可知 台灣與華南漢族 基本類似 與華北漢族差異也不大
到嘉慶十六年(1811年)“有司匯報全台民戶 計有二十四萬一千二百一十七戶 男女大小凡有二百萬三千八百六十一口 而土番不計也” 要知道當時熟番與漢人是分屯而居的
”比之清初 幾增百倍”
下圖:因為移民增設了彰化縣 淡水廳與葛瑪蘭廳 共三個行政單位
墾首 就是偷渡客的船老大兼船東 兼農業開發拓殖公司董事長 你搞偷渡當然是回鄉找人偷渡 你一個鳳山平埔外地人 怎樣當大陸福建漳泉人偷渡老大?
王永慶也是在台灣先當富翁 難道王永慶是先到大陸當富翁的?
《台灣通史‧卷三十一‧列傳三》:施世榜,字文標...這當然有名有姓
知道為何平埔做生意不行嗎?施世榜為何一定是漢人嗎?
漢族有99乘法 會珠心算! 這是生意人才要學的東西 難怪原住民數學不好了 有人不服氣了 要編造平埔也會乘法表會珠心算了
會認得幾個字 就很難了 還懂乘法表 與珠心算 嘿嘿嘿
馬來西亞與印尼甚至菲律賓 漢人都掌握商業 關鍵是因為99乘法與珠心算 會這個 對方一報價 你乘上數量 99乘法與珠心算 就是總交易價格 雙方就點頭了
漢人 就是這樣掌握商業的 局外人根本打不進去
平埔會99乘法表 會珠算? 那馬來西亞 印尼 菲律賓 越南 泰國 高棉的土著 都得來學學了 您在台灣 肯定是屈才了
..................
此文轉貼自陳叔倬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講師)、段洪坤 (吉貝耍西拉雅人)
2006年6月30日聯合報以「學者研究26%台灣人有原住民基因」刊載,2006年7月國科會科學季特展以「多樣性台灣」為主題,以基因、語言及考古研究觀點,分析台灣多樣性。
其中林媽利表示由mtDNA研究台灣漢人母系遺傳組成,26%是屬於平埔族。此次經由mtDNA數據估算的26%比之前HLA的13%為高,推論出台灣漢人母系組成中與當地平埔族關連性較高的結論,與歷史事實仍然吻合。
但台灣國族原生運動者對林媽利早期13%、此次26%的估算不滿意。
2007年6月2日三立大話新聞談話節目中,與會來賓選擇相信其實是錯誤的陳順勝20%-60%的估算,反倒認為林媽利13%或26%的估算應該是錯誤。
林媽利的最新報紙讀者投書,推翻了自己過去所有的估算。林媽利於2007年8月11日自由時報以「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一文讀者投書,根據他對100個台灣漢人的基因分析,研究HLA得到52%來自台灣原住民或東南亞島嶼族群,48%來自福建的結果。
研究mtDNA得到47%來自台灣原住民或東南亞島嶼族群,48%來自亞洲大陸,還有5%屬於日本的結果。研究Y染色體得到41%來自台灣原住民或東南亞島嶼族群,59%來自亞洲大陸的結果。
她在此篇文章中對於HLA與mtDNA的估算明顯高於過去自己的估算(HLA:13% vs. 52%,mtDNA:26% vs. 47%)。
因為這篇文章是發表在報紙上,沒有解釋如何劃分何種基因型是屬於台灣原住民或東南亞島嶼族群,或何者屬於亞洲大陸,所以無法得知為何此文章中的估算都比過去林媽利自己發表文章中的估算為高。
但林媽利文末的結論有誤導讀者之嫌。
她文末最後提到:「根據三個系統的分析,85%的台灣人是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
理由是每個系統的百分比各是100%,就算將同時帶有台灣原住民HLA、mtDNA、Y染色體基因型的受檢者只計算一次,三個系統的百分比相加後雖然不到300%,但絕對超過100%。
由於沒有那100位受檢者的原始數據無法進行精確計算,但根據以上三個系統的百分比分佈來推估,台灣人帶有亞洲大陸血緣的比例,比帶有台灣原住民血緣的百分比還高,絕對超過85%。
因此林媽利可以得到85%台灣人帶有台灣原住民血緣的結論,也可以得到超過85%台灣人帶有亞洲大陸血緣的結論。
如果林媽利結合三種系統的估算方式合理的話,再多加到4個、5個基因系統的研究結果,可以使85%的估算值再增加。
高山族與平埔族系出同源,他們的遺傳組成應該有極高的相似性。
如果臺灣漢族與平埔族有高度的混血,則臺灣漢族與高山族的遺傳組成有高度相似性,是可以預期的。讓人驚訝的是,所有傳統遺傳指標的研究(ABO, Rh, HLA, etc.)並不支持這個觀點(Cavalli-Sforza et al. 1994:234-8; Lee et al. 1990; Lin et al. 2000, 2001; Shaw et al. 1999)。
Y染色體研究是近年來遺傳人類學中最有力的工具,可以直接追蹤人群男性祖先的起源與擴散。從彙整的Y染色體數據中顯示臺灣漢人與高山原住民沒有直接的關聯性(Capelli et al. 2001; Karafet et al. 2001; Kivisid et al. 2003; Semino et al. 2000; Su et al. 1999; Su et al. 2000a, 2000b; Wells et al. 2001)。
筆者利用Admix 2.0(Dupanloup and Bertorelle 2001; Admix Web site),彙整過去已發表資料重新計算,臺灣漢人男性遺傳組成中93+5%來自長江以南漢人男性。
粒線體DNA(mtDNA)則是近年來發展出追蹤人群女性祖先的利器。筆者彙整過去已發表資料重新計算,臺灣漢人女性遺傳組成中79+6%來自長江以南漢人女性(Horai et al. 1996; Kivisid et al. 2002; Melton et al. 1998; Metspalu et al. 2004; Tajima et al. 2003; Trejaut et al. 2005; Wen et al. 2005; Yao et al. 2002a, 2002b)。
這樣的分布與諺語所述相近,亦即現今臺灣漢人基因中平埔族女性成分高於平埔族男性成分,但就算是女性成分,來自原住民也只有約20%,與一般臺灣漢人的信仰相距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