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佛經翻譯"支那"語源與日本皇軍之蔑稱
2011/05/18 21:30:23瀏覽753|回應0|推薦7

  古代的印度希臘和羅馬等地人稱中國為Sin Cina Thin Sinae等 或以為皆是秦國的「秦」之對音

  最早的佛經是吐火羅人(月氏)在洛陽白馬寺所譯 月氏人在河西走廊所建的義渠國被秦所滅後 秦才有餘力向東統一中原六國 向南吞併巴蜀

  之後殘餘的月氏人在河西走廊初則威脅匈奴 後則被匈奴所滅 但都不敢攻略秦國與之後的漢國

  月氏到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亞建立貴霜帝國之後 與希臘帝國舊部連通 於是西方就稱中國為秦

  支那 只是吐火羅和尚的翻譯 最早的佛經是四十二章經 翻譯者是迦葉摩騰及竺法蘭 兩個月氏國人(月氏已經統治印度中北部 阿富汗 巴基斯坦與中亞)

  根據”釋氏稽古略”
  
  帝夢金人長大 項有日光 飛至殿庭 旦問群臣 太學聞人傅毅奏曰 周昭王時 西域有佛出世 其形長一丈六尺 而黄金色 陛下所夢將必是乎

  博士王遵推周書異記佐之 帝遂遣中郎蔡愔博士秦景等一十八人使西域求佛法

  蔡愔等至天竺鄰境月氏國 遇梵僧迦葉摩騰竺法蘭二人 奉佛經像來震旦(東土也) 遂同東還

  最早佛經的中國說法是叫做震旦

  但在漢地 當不上官吏的窮人家小孩才當和尚 所受教育有限 當然無法協助月氏和尚翻譯出支那震旦在漢地應稱為中國 

  因為中國這詞歷史久遠 譯成華夏也行 但得有學問才行 一般人只知中土 中原 或是朝廷名稱 甚至只知有天下 不知有中國或華夏之稱呼 這只有知識分子知道

  鬧半天是半路攔截兩個月氏國人 這當然漢學造詣不佳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尚書·周書·武成》 “華夏蠻貊 罔不率俾”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有“楚失華夏”之說 這是“華夏”一詞的在春秋時代的記載

  《三國志蜀志關羽傳》:“ 羽威震華夏  曹公議徙許都 以避其銳” 這是晉朝

  《說文》 華 榮也 夏 中國之人也 

  “華夏”意為“榮耀的中國人” 先是族名 漢族的古稱 後為古代中國的自名國名

  另外 中國則是

  禮記 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國 雖欲勿哭 焉得而弗哭」
  詩經 小雅 六月 序:「小雅盡廢 則四夷交侵 中國微矣」

  日本堅稱支那 是只承認中國的地理意義 不承認中國的政治主權意義 從某種角度說 日本人認為這入侵中國 叫做上洛 在日本戰國時代 大諸侯大軍閥要上京都控制政權 控制天皇 當個關白或將軍 主掌朝政 叫做上洛

  這是周漢時代到洛陽朝廷上朝的稱呼

  當初吐火羅和尚翻不出中國華夏 後代和尚實際上都是沒飯吃的窮人家小孩當的和尚 不敢挑戰月氏祖師爺的翻譯 其實也是繼承舊法而已 加上學問有限 所以翻譯不出中國華夏 

  日本天皇派口中的支那事變 只是認為是和支那這塊土地上的軍閥有軍事衝突糾紛而已

  這只是對華戰爭擴大化之後天皇派自己找的下台階而已---天皇派對內部的說詞是中國很快就會支離破碎(很像李登輝說的中國經濟很快就會崩潰) 

  被天皇鎮壓的財閥系統 原有諸侯轉變的政閥與一般日本知識階層與農民 都認為中國是一個國家 甚至是天朝上國

  實際上 日軍的用語中是三月亡華的 不是三月亡支的

  日軍很清楚知道這是主權行為 是主權戰爭 不是甚麼和軍閥的衝突糾紛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sma11&aid=5227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