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1 21:25:42瀏覽697|回應2|推薦4 | |
美國兩次量化寬鬆QE1與QE2結束了,很多人以為這次通膨事件結束了。貴金屬與商品應該跌了。但事實上,死了個賓拉登,美國即使撤軍阿富汗,也省不了多少錢。 事實上通貨膨脹沒有結束,日本央行在這次東日本大地震中,陸續向日本本國銀行系統注資了51.8兆日圓的資金。 這實際上相當於6千4百億左右美元的資金湧出。最終通過貨幣效應,會有近6兆美金的資金在市面流竄。 換言之,日本這樣搞等於是QE3。 美國第2次量化寬鬆措施QE2,2011年6月之前收購6千億美元公債,以壓低已經很低的市場利率,刺激企業和民眾貸款,來創造就業和活絡經濟。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表示,若加上聯準會將抵押擔保證券到期後所收回資金再投資公債的計畫,到2011年6月底,聯準會實際將收購8千5百億至9千億美元公債,平均每個月為1千1百億美元。 前次亦即QE1是在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QE1共收購1.7兆美元美國公債和抵押貸款債券。 這樣看一看,市面上流串的熱錢資金是變多了,而不是變少了。這樣貴金屬資源與商品還會跌嗎? 。。。。。。。。。。。。。。。。。。。。。。。。。。。。。 順便講一下所謂地震預言,那個王老師說甚麼14級地震,這傢伙要是講10級還說得通。 14級是東日本大地震9級多了5級,那就是說能量多了5個零,也就是多了1萬倍的能量。 這真是扯淡。但整個台灣都沒有人這樣駁斥他的謊言。要是有多1萬倍的能量,早該在比日本大地震多3倍多4倍蓄積能量的時候---就會提前釋放出來。 這種蓄積能量,是基於地殼本身的摩擦力可以暫時壓制住地殼的變動力,但因為這種磨擦力是有限的,而地殼變動的能量蓄積卻一直在進行,最終力量會噴瀉而出 目前主要是大西洋的中洋脊擴張,北美板塊向太平洋板塊擠壓,太平洋板塊又向歐亞板塊擠壓。最終大西洋會比太平洋還大,太平洋會變小,板塊都跑到日本與亞洲地殼底下。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自己實驗這種例子,磨擦力的侷限性限制了單次地震的總能量。除非地球發生更根本的變化,例如地磁倒轉等,但這不是目前要討論的常態地震型態。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