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2 00:43:29瀏覽4467|回應3|推薦7 | |
成都殲20顯然有重量問題,尺寸是夠了,但軍名暫稱沈陽殲30中四代的戰機明顯尺寸是不夠的. 見下圖,暫稱為殲30,本文將申論成都重4代的殲20問題所在,結論是,殲20將不是制空主力. 下圖:未知性能的沈陽H4B-A3-27方案中型第4代隱形戰機--(暫稱)殲30. 殲20是一種針對西方國家擁有的F22/F35體制產生的作戰方式與實現中國制空權意圖的工具. 美國繼承了2戰後納粹德國航空發動機技術(主要在西德地區)與德國機械工作母機技術(主要在西德地區,東德地區主要是化工與光學技術)人才後,由於美國發動機產業的長期優勢,中國勢必不可能單單只是在美國之後亦步亦趨的研製美國定義世代之下的隱形戰機. 首先,跟隨主義在戰略上會導致被動,萬一爆發戰爭,將難以抵抗.但僅僅在美國後面跟著,只能是技術跟隨,這就造成把軍事技術都押在美國認定的技術發展之上; 另一方面,跟隨主義也不合中國向來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那種毛氏戰爭哲學的固有軍事傳統. 下圖:Focke-Wulf Ta-183死亡鳥,半公有制國家納粹德國航空技術在戰後為美蘇英三國瓜分. 其核心是,即使中國跟從F15時代出現的高性能渦扇戰機技術之路,到了F22時代後,中國必須也在渦扇上面和美國走相同的路,但是不論技術或資源,很可能難在時間上跟緊美國的腳步. 這不是說渦扇發動機就不研發了,而是至少得有應急體制才行.以免渦扇機技術越差越遠. 在YF22與YF23競標的ATF計畫於1990年陸續曝光後,中國百思破解之道,但都是從雷達等技術手段著手,在航空兵器上,尤其在引擎研發上,經常卡在渦扇發動機這地方基本動彈不得. 下圖:其中之一的草圖方案--身材介於F18與F15間的沈陽中四代.F35大量裝被原應放在F22上的技術--F22因急於生產而未裝備,這使F35嚴重超重,導致量產一直延後,造成真正全技術隱身戰機重量體積,都不應該低於F35等級. 而且在研製第3代戰機殲10之前,在文革末期的渦扇6時代遭遇過重大失敗---因為戰機下馬,導致發動機研究也下馬.嚴重拖延了後來渦扇發動機的開發進度. 這導致一個問題,幾乎與殲10同一時間起步開發的殲20要先用甚麼技術作為預備,並且在作戰體制上有其實益,而不是和美國亦步亦趨的硬碰硬(實際是以軟碰硬)---硬碰硬等於是和美國打對稱式消耗戰爭. 對中國而言,不對稱式作戰才是他要追求的一個理想. 下圖:F35空重已逼近F15.基本接近重型戰機了.基本都是近13噸級空重的重戰機. 中國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對於傳統的渦噴發動機較有辦法---其實也不怎樣.渦噴引擎較耗油,但是渦扇較省油且開加力之後推力更大. 不過渦噴技術並非一無是處,他在高空高速上有重大效益,只因為油耗導致他航程較近. 下圖:沈陽中四草圖之一,顯非全隱身設計. 目前F22的F119引擎屬於低旁通比發動機,其實就是F15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再去縮小了前部風扇,當然兩者核心機不同,這樣說是為了方便說明,實際上,F119在油耗上已接近了傳統的渦噴發動機. 中國目前的做法是使用既有的進口或國產發動機,通過改造,成為特殊用途發動機,然後裝備部隊,而成為一種新型態發動機. 這不是說原來匹配殲20的渦扇15已失敗---實際上渦扇15進度超前. 而是渦扇15即使成功,頂多是推力比F22A使用的F119大一點,而使殲20速度快些,但最終產品還是與F22A類似的一種對稱式作戰的機種. 下圖:沈陽草圖中四代機,體型稍大於F18,已經近於F15.換言之,大陸未來的高低配,高:近於F111的驚人身材,低:近於F15了. 換言之,即使渦扇15成功,殲20頂多只是一種具有隱身匿蹤性能且航程比F22長一點的戰鬥轟炸機或偵察機. 這樣殲20還是會在類似高度--即使高一點,與相似的速度--即使快一點的條件下,與F22A交戰.但如果使用這種改造引擎,則可以在戰爭爆發同時,繞越F22A空域,直接奔襲F22後方的美國或日本預警機. 即使敵軍發現了危機,殲20較佳的作戰空域也限制了F22/F35飛彈的射程.實際上美軍的AIM-120在高空領域的性能不佳,這是因為在高空彈翼氣動效益下降造成的. 這樣殲20在摧毀敵國預警機後,再來收拾手隱形戰機.這樣才不會發生軍備上的對等消耗現象. 換言之,殲20屬於這種引擎,是一種超級高消耗燃料機種. 下圖:裝備特殊改造引擎的殲20 這時候,殲20效能範圍極少,類似一種用途極寡的耗油戰機,偷襲預警機,偷襲雷達站,偷襲指揮中心,偷襲飛彈基地,偷襲航母,反衛星,高空偵查等等極限功能. 實際就是那---"少數F22A猛禽+具備反衛星功能的F15C,兩類共需3個中隊72架,高空偵察機1個中隊24架,總數需要數量不超過100架. 即使殲20的渦扇15版能夠生產,那數量或許更大些,但他的制空性能並不能比殲30好多少.但卻是個耗油的超級大戶,他的位置就是F15E而已,大約150架. 反之,這時候,真正多用途隱身機種,就必須頂替F16/F35與多數F22及F117夜鷹,F4G的野鼬機位置了. 這時候,得有一種遠程主流渦扇機,在防禦作戰可以對抗F22,但在遭遇戰上可壓倒上2千架的主流F35. 下圖:窩噴/沖壓組合引擎示意圖. 這在數量上,首先是航母艦載機.數量大約200架.然後是常規的制空制海攻陸機種,處於多數F15C與多數F22的位置,再加上F35/F16的位置,也就是1000架左右的數量. 因為戰爭的勝負,在於首夜隱形戰機的隱身狀態投彈量.以美國而言,他想的是先制空之後再有進攻,但在中國不可能,他不是處於戰略進攻狀態,他處於戰略防禦狀態,所以須在首夜就發動投彈.才能改變戰爭進程,扭轉戰爭發動者的意志. 下圖:在航母上空交戰的隱形戰機 換言之,以中國渦扇機而言,如果是單引擎戰機,性能將無法超越F35,更遑論對付F22了.首夜投彈量也將不夠大,而這是中國對於制空權定義的關鍵. 以我來看,他殲30應該是雙發機,使用渦扇15的風扇縮小版,核心機不動---目前渦扇15是中旁通比發動機,只要通過縮小扇葉,達到小旁通比的水準,雖然下降了後燃推力,但是不開後燃器時的巡航性能,大致不受影響,甚至還更強,重量還更輕. 相同核心機,但風扇直徑較大的引擎,在美軍是F18/117使用的F404/F414發動機,通過縮小前進氣風扇與改進構件,成為,F101引擎M用於B1B/B2A轟炸機使用的引擎,以及F110引擎,用於F14D艦載機/F15E/F16C攻擊機的引擎. 當然,要是不使用渦扇15核心機也可以,只要有核心機來源即可. 由於沈陽601飛機研究所在競標重型第4代戰機失敗後,成都611飛機研究所的殲20得標重型4代機,沈陽希望在中型第4代戰機中獲勝,推出這個激進的H4B-A3-27方案. 在這兩次競爭之中,中國飛機設計逐步走向激進主義,而且"還沒好透". 下圖:電影"讓子彈飛"知名的"還沒好透"台詞與場景.蒙面假麻匪一把扯下了民女的杜兜. 下圖:激進主義航空設計.但仍非H4B-A3-27方案,只是遠耦合前翼,隱形矢量噴嘴,下雙進氣,皆殲20所無. 和美國當初競標隱形戰機ATF時,保守的洛馬YF22得標勝過激進的波音-麥道YF23剛好相反,中國航空風向已趨進於激進設計主義. 左下圖:第3架就是波音-麥道YF23.第1架是F22A. 右下圖:上為YF23,下為YF22. 美國由於採取了保守路線(預算與研發風險),使得在F22才服役沒多久,中國成都611飛機研究所用殲20超越了F22古板落伍的設計. 當初沈陽的失敗也是採用了保守設計,這無法討得買家的歡心. 如果衛星照片為真,看起來沈陽已經記取了保守的重型隱形戰機競標失敗的教訓. 下圖:沈陽H4B-A3-27隱形戰機方案 沈陽H4B-A3-27方案 在網路上的說法,H4B-A3-27方案是B2轟炸機的鑽石型主翼+F35戰鬥機的前機身+YF23試作機的蝶型垂尾+中國式的前翼的組合. 他的噴嘴是隱形設計,比殲20先進. 這是一種中型雙發戰機,超過F18E的大小,已經接近大型機的尺寸.可在航母上起降. 下圖:航母艦載機版本的中型第4代隱形戰機.下進氣方案. 原本在戰機設計領域是大陸老大哥的沈陽601飛機設計研究所,在重型四代機競標失敗後,已經無路可退. 所以,大陸航空產業當局用了一個狠招(基本上航空工業部高官都來自601所),把競標勝利的成都611所楊總設計師,調到沈陽601,幫沈陽601研發中輕型第4代隱身戰機. 這樣可以完成隱形戰機的高低配,成都四代機是重型,類似3代的美國F15或是4代隱形的F22A這樣的地位. 現在競標中的則是中輕型,類似3代中的F16或是現在研發中的F35. F35研發貌似發生問題,機體結構不良,難以適應三機型(空軍陸基/海軍航母艦載/海軍陸戰隊短起直降型)同一基本構型的複雜功能.
在我看來,還可以更激進,可稱為360度全轉動式前翼. 那就是,起飛的時候,前翼前掠,如H4B-A3-15方案,增加最大起飛重量極限,縮短起飛跑道,強化短場起降能力. 當進入巡航以及雷達接敵狀態,前翼翻轉,成為H4B-A3-27方案,以後掠狀態,降低RCS,並施行遠程作戰. 當相互接近,進入格鬥時,再度前翼翻轉,升力中心前移,以利格鬥. 最終,要容易短場起降於航母,以操作效率去看,前翼反轉而為前掠狀態,似為較佳狀態. 比較起來,航空設計激進主義在中國,那是"還沒好透"啊.套那個"讓子彈飛"的電影火紅名句這樣說,應該沒錯.而且中型隱身戰機競標,應該是下手的時候了. 下圖:電影"讓子彈飛"片中的麻匪姜文對官夫人劉嘉玲下手. 最後,俺講講俺對垂降戰機的看法,垂降戰機的前升力風扇,因為沒有真正通過高溫氣流----引擎在後方,通過傳動軸連接.所以,可以考慮使用全複合材料製作葉片和框架,這就可以節約相當的重量了.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