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把自由還給鳥籠
2012/02/28 04:01:36瀏覽2436|回應0|推薦3

我曾寫過一首叫〈鳥籠〉的詩﹕

打開

鳥籠的

讓鳥飛

把自由

還給

            有一位美國同事說他很喜歡這首詩,但他說不太能把握它的真正涵義。有一天他興匆匆來到我的辦公室說﹕「我知道了!」我問他知道什麼?他說終於瞭解把自由還給鳥籠的真意了。我們是鳥籠,OJ辛普森是鳥。把他放走,我們終於獲得了自由,不必成天看關於他的那些無聊的電視新聞節目了。那時節美國電視正日日夜夜播放法庭審判黑人足球明星OJ辛普森涉嫌謀殺前妻的新聞,令人厭煩。我說我雖然也喜歡他的解讀,但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他還會找到更多的詮釋以及對這首詩的理解。

            前兩天在网絡上閒逛,偶然發現有一篇題目叫做<鳥與鳥籠>的文章,寫於2000年,作者陳曉峰是大陸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對鳥與鳥籠又似乎有不同的詮釋,相當有趣。下面是這篇文章:

非馬先生的短詩〈鳥籠〉,以其新穎的構思、獨特的視角、凝練的語言和深刻的寓意,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

把自由還給鳥籠,乍看似乎有悖常理,令人疑惑,“讓鳥飛走”,當然是還自由於鳥,何來還自由於鳥籠?但仔細玩味,不禁令人擊節讚賞,詩人的思維確是不同凡響,閃爍著哲理的光芒,猶如一把明亮的啟迪智慧的鑰匙,開啟讀者的心扉。

是啊,鳥與鳥籠,無疑是一對矛盾。人們為了一己之利把鳥抓來關進籠裡,剝奪了鳥的自由,但鳥嚮往藍天,必然要和鳥籠發生沖撞,鳥籠能安寧嗎?其實,鳥籠亦不想整日聽到鳥的呻吟與哀鳴而受到良心的譴責。一個身陷“囹圄”,整日黯然神傷;一個心力交瘁,終日身心備受煎熬,鳥與鳥籠的矛盾日顯突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打開鳥籠的門,讓鳥飛走”,如斯不僅鳥自由了,也還自由於鳥籠,各得其所,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聯繫當今的社會生活,我們不得不佩服詩人敏銳的洞察力和短詩的深刻寓意。當今的改革開放,重頭戲是經濟体制改革。這是黨中央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之後做出的英明決策。以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對企業管得太嚴、太死,國有企業這個“鳥沒有自主權,缺乏生機活力,因而舉步維艱,國家這個“鳥籠”也負擔沉重,因此困難重重,人民日子很不好過。如今,改革開放,國家這個“鳥籠”的門打開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企業有了自主權,呈現勃勃生機,三年改革和脫困的目標正在實現。國家也因此減輕了負擔,增加了收入,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鳥”和“鳥籠”都能自由地同處一片藍天下,盡情享受溫暖的陽光,這難道不是對非馬先生的短詩的最好詮釋嗎?

近讀一篇文章談到浙江金華四中高二學生徐力,因忍受不了學習成績名次和家長的壓力,用榔頭打死母親等消息,使我頗為震驚,由此也更加深了對“把自由還給鳥籠”的認識。如果把學生比作“鳥”,那麼學校、家庭就是“鳥籠”。“鳥”和“鳥籠”的矛盾如此尖銳,以致釀成悲劇,實乃應試教育之悲哀,是該好好反思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試教育也是個大“鳥籠”,莘莘學子要掙脫這個“鳥籠”的羈絆談何容易!學校、家庭要擺脫這個“鳥籠”的束縛談何容易!應試教育愈演愈烈,迫于高考升學率和子女前途,學校、家庭煞費苦心給學生施壓,學生不堪重負,“鳥”和“鳥籠”都深受其困。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發生,為了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黨和國家下大決心,花大力氣為學生“減負”,無疑是正確的。但是,光讓“鳥”自由還不行,學校、家庭也應是“減負”對象,也應還“鳥籠”以自由。解決矛盾不能光治標不治本,而應標本兼治。試問,在以高考升學率衡量學校優劣,子女就業難,社會用人制度和人才評定機制存在種種弊端等諸多問題困擾下,面對當今殘酷競爭的社會現實,學校、家庭能輕鬆、自由嗎?不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減負”就是一句空話;不正視這些深層的社會原因,動輒一味地怪罪學校、家庭,實在有失公允。因此,“打開鳥籠的門”,不僅要有勇氣,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銳的洞察力。

“把自由還給鳥籠”,是詩人非馬對生活的長期觀察和深沉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是詩人對變革現實的強烈呼籲,是詩人對自由美好的深沉呼喚。短詩揭示了生活的真諦,像一縷燦爛的陽光把人們的心頭照亮。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rfei&aid=6156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