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蔡英文活該應該輸
2012/01/19 02:13:39瀏覽693|回應2|推薦6
  先說開場白:先放開統獨、意識形態不說,蔡英文根本沒有提出一個可以說服民眾,可以說服國際社會的一個論述和政見,所以,她輸了活該。

  好,開場白和結論已經說完了,接下來要不要看隨你。

  蔡英文從當選民進黨黨主席開始,她就一直搖擺不定,沒有方向,沒有目標,就只是很單純的照著時勢的脈動前進。
  所以,她只是個『被時勢改變的英雌』,卻不是個『創造時勢』的英雌。

  陳雲林來台灣,她順應時勢,帶領著民進黨黨員上街頭抗議,但……抗議有用嗎?
  表達台灣人的心聲,表達台灣人的聲音,這些的確無可厚非。
  但……把人家客人關在飯店裡好幾個小時,造成了暴動,造成了社會負擔,還有一些『綠草莓』靜坐抗議,抗議集會遊行法……
  自此,『暴力小英』這個代名詞,一直揮之不去。
  
  當民進黨黨員開始打十八趴的時候,她也順應時勢,跟著打十八趴;把所有領十八趴的人當成竊國老賊一樣。
  結果?被邱毅有憑有據的爆出來她也有領優惠利率。
  那……蔡英文怎麼做?
  她說:我從今天起,放棄優惠利率。
  如果只有這樣也就算了,但她後面竟然蠢到加了一句:『因為沒有十八趴,所以以後不能做公益了。』
  問問哪個老江湖,哪個天兵會說這種話?

  接著,她又順應時勢,參選了台北市市長,然而,她提出了什麼有意義的政見?
  老實說,沒有;就算有,我也不在意,畢竟我不是台北市市民,她提出什麼政見關我啥事?
  但,再過一年就要選總統了,她一直沒有說明她會不會選總統,變成一個『落跑市長』;也因為接下來是總統選戰,她似乎也沒有很用心在選市長,所以,她輸了。

  依照民進黨的傳統,基本上蔡英文是不能參選總統;但也不知道為什麼,她又順應時勢,參加了民進黨內部的總統候選人的內部初選。
  這場初選……把蘇貞昌打得『出血』。
  而蔡英文並沒有站出來,對她的支持者說:『選戰不要打成這樣。』
  是的,這句話是蘇貞昌說的。

  到這為止,蔡英文表現的雖然有別於民進黨黨性,但她卻替自己罩上了一層面紗,讓別人完全看不透她。
  就連初選結束之後,蘇貞昌問了她好幾句:『妳給我什麼工作?』
  蔡英文不回答就是不回答。
  如果,那時初選沒有打得那麼血淋淋,而蔡英文又肯中用蘇貞昌的話,現在的歷史可能不一樣了。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她不但沒有中用蘇貞昌,還把蘇貞昌打得亂七八糟,一顆電火球被打的滿頭包。
  
  在大家追著問她要找哪個人當副手,先是故弄玄虛,說什麼黨內人才濟濟,不急著一時找附;又和彭淮南私下見面,搞得好像要外找副手一樣。
  彭淮南和蔡英文見面第二天,大聲說明自己絕對不會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絕對不會擔任任何黨派的副手。

  又過了幾天,蔡英文推出了一個蘇嘉全,黑鮪魚當自己的副手,以為找到了最佳人選,但卻沒有想到,她反而替自己在身上綁了一顆超級炸彈。
  先是豪宅農舍,接著就是家人違規收取夜市電費,再來就是老婆看猛男秀,前面這幾個就已經很刺激了,所以六十幾萬的保險費就比較沒有什麼人猛打了。
  蔡英文並沒有改變時勢,當機立斷把蘇嘉全給一腳踢開,也沒有太多的說明和解釋。

  再來呢?
  民進黨以為水果月曆可以把所有國民黨打到趴下,但沒想但一個『兩塊錢一斤的柿子』卻把自己打到差點喘不過來氣。
  為了讓自己的月曆有所本,還真找了『一斤兩塊的柿子』,但那種柿子不但已經過了時節,又難看醜的要命。
  蔡英文首次道歉,但也是順應時勢的對『照片誤植』道歉,卻沒有對於『有人拿著民進黨的月曆到農民面前殺價』一是道歉。
  所以,又錯過了一次『改變時勢』的機會。

  再來就是『陳盈助組頭/大好人』事件;因為蘋果日報爆料說馬英九接受黑道組頭陳盈助的政治獻金,所以蔡英文也就『順應時勢』的跟著一起打,罵得口沫橫飛啊!
  發言人梁文傑還跳出來加碼,說馬英九拿了黑道組頭好幾億。
  結果?
  『裱』啟芳說:呃……陳盈助先生其實是大好人,在嘉義地區幫了人民很多忙。
  蔡英文並沒有改變時勢站出來,說:很抱歉,這是我們調查錯誤。

  最精彩的,莫過於宇昌案。
  一個行政院副院長,簽了一份公文,通過了國發基金投資宇昌生技的案子;理論上,有點警覺性的公務員都知道,不管有任何天大的理由,就算是天皇老子,或是前天鐵板神算要她這麼做,她也不能去擔任宇昌公司的董事長。
  這是公務員基本的業務迴避,這並不是法律是否有規定,而是一種道德上的問題。
  但,在當時蔡英文只是順應時勢的接下了宇昌公司的董事長一職,也順應時勢的讓國發基金的政府官員到她家報告。
  錯過了一次改變時勢的機會也就罷了,她大可以自己拿著公文,說劉憶如抹黑、造謠、偽造文書……etc
  但她並沒有,她還是錯過了改變時勢的機會,讓發言人陳其邁和黨徒出來痛罵國民黨,民進黨還找了一堆人證明蔡英文並沒有貪污。
  既然沒有,為什麼不召開記者會?或是在電視辯論會上,說『如果我蔡英文被查出有任何圖利的證據的話,馬上退出總統大選。』
  就像馬英九在電視辯論會上,慎重宣示:『如果我馬英九有介入、指揮檢調調查宇昌案,我立刻退出總統大選』。
  如果蔡英文做了類似的宣示,信不信時勢馬上改變。
  但,她說了什麼?
  『請馬英九先生適可而止。』
  所以,她又錯過了改變時勢的機會。

  ECFA,當國共兩黨簽署雙邊貿易協定的時候,蔡英文和民進黨黨徒罵得要死要活的,說什麼會造成台灣人失業,會中傷台灣的經濟等等。
  但沒過幾個月,蔡英文又說:我們會延續前朝的執政。
  從那時候開始,民進黨黨徒對ECFA連屁都沒放一個。

  但如果要延續ECFA的話,蔡英文不得不去面對『九二共識』這個最令她頭痛的問題。
  『九二共識』從被提出來到現在,民進黨以及蔡英文本人一直不願意承認有這樣的共識存在,理由是沒有任何紀錄。
  然而『九二共識』也確實沒有任何紀錄,但這也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可以接受的最大公因數。
  蔡英文面對九二共識,她曾經試著改變時勢,但用了一個非常拙劣的手法來改變時勢;她提出了一個從被提出的那天起,將永遠銘鑄在台灣歷史上的『台灣共識』。
  如果有個方向,有個目標,有個明確的說法,證明她的『台灣共識』可以讓中共、美國、日本……甚至世界各國都能接受的內容也就罷了;但她卻又說不清楚內容是什麼,方向在哪裡。
  卻傲慢的說:『我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說出來就不算共識了』、『等我選上之後再說』。
  還是那句話,她又錯過了一個改變時勢的機會,但這次卻是致命性的機會。
  
  在大選前一個月,一個接著一個的企業主跳出來說:『我們支持九二共識』,把蔡英文打得亂七八糟,硬是把那些企業主打成『被中共施壓』、『站在馬英九身後的財團』……等等。
  如果蔡英文保持沉默,不把企業主打成財團,不造成階級對立……
  反正就是什麼話都不要說,再不然說那一句歷史名言:『我不贊同他們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他們的言論自由』的話,喔,抱歉,現在台灣就有歷史上第一為女總統了。

  前面都是導火線,最後引爆炸彈的,是那場國際記者會。
  民進黨找來了一群國內外記者,浩浩蕩蕩的展現總統的風度。
  但……
  咦?是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是蕭美琴嗎?怎麼她在台上回答記者的問題?
  喔,是蔡英文要選總統……那,蔡英文呢?
  跑去拜票了。
  當有人問她的時候,她說了一句:『當我選上之後,我自己會招開國際記者會』。
  這是傲慢造成的愚蠢。
  
  就像我說的,蔡英文一直都是順應時勢,卻沒有辦法改變時勢。
  這是她這個人的個性使然,她不懂得權謀,不懂得該迴避的時候不迴避,不該迴避的時候不見人影;過度的自信與自傲,造成了這次的局面。

  這中間我或許有遺漏一些事件,這些是我記得比較清楚的。
  先不論對與錯,先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這次的選舉有過半數的人支持國民黨,支持馬英九、支持九二共識?
  為什麼?
  蔡英文有很多機會去創造時勢,但卻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了時機,一次又一次的用拙劣的手法去掩飾、去迴避、去指責。
  所以她輸了活該。

  據說蔡英文的敗選宣言很感人,但我從沒看過,當然也不想看。
  因為我知道,那個敗選宣言並不能感動我。
  畢竟,她認為她的敗選是國民黨在宇昌案的抹黑,中共用『九二共識』介入台灣大選……等等。
  但她卻沒有反省自己的人格,反省為什麼會錯過了那麼多次創造時勢的機會。

  我的結論是,蔡英文會選輸,她個人的傲慢、反覆、沒有方向,不值得信任,佔了絕大多數。
  
  人家說,蔡英文還會再起,但如果她依舊保持這樣的個性、傲慢的人格特質的話,那很抱歉,那就請蔡英文您再輸第二次吧!
  而且第二次可沒有周美青和妳搶票喔!輸了很丟臉喔。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rkscat&aid=6044368

 回應文章

marksca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民進黨敗選的理由
2012/01/30 08:49
民進黨敗選的理由
【聯合報╱黑白集】

2012.01.30 02:43 am


蔡英文展開了謝票之旅。她談到民進黨敗選原因,說「大環境」是民進黨最艱難的挑戰,包括國民黨因素、中國因素及台灣整體結構。但她說,這不能當成敗選的理由。

蔡英文的說法,只說對了一半;但令人更感興趣的,是她沒說出口的那一半。「大環境」的確是民進黨的大挑戰,包括它對外在形勢和民心流向的掌握不足,以致落在形勢之後,追趕不及。令人好奇的是,既有鞏固的基本盤為後盾,又有強大的小豬旋風助陣,民進黨為何仍無法突破大環境的囿限?

若大環境不能當成敗選理由,那還有什麼原因足以解釋?遠在印度出訪的呂秀蓮,對此提供了一點「小環境」的思考。她認為,蔡英文提出的「台灣共識」太過虛擬,無法爭取認同;她也批評蔡英文擔任主席剝奪了黨員投票權,使黨內民主受到傷害。

兩相比較,蔡英文的說法應比較符合民進黨的口味,但她指出的方向則仍顯得太「空」、太抽象。呂秀蓮的批評會讓黨內同志感到不自在,覺得過度針對蔡英文,但她指出的問題也不能說不真實。在大環境和小環境之間,民進黨恐怕將有一場內部角力遊戲要玩。

說穿了,民進黨最艱難的挑戰,其實不在大環境或者小環境,而在它能不能誠實面對自己的失敗。這也許正是蔡英文未說出口的話。每次敗選,民進黨都只想著如何扳回一城,恨不得下一場戰役立刻到來;就像此刻,他們的心都已經飛到了二○一六,誰要潛心檢討?

有一種檢討敗選的辦法,就是忘掉敗選。那樣的話,求助忘憂草會比較快!

捷運族注意!每日新鮮事,盡在m.udn.com!

全文網址: 民進黨敗選的理由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866656.shtml#ixzz1ktkG9irw
Power By udn.com

markscat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劉屏專欄-王毅曾對蔡英文釋善意
2012/01/19 15:47
這篇文章正好可以證明我的論點。
蔡英文只是順應時勢的英雌,但卻不是創造時勢的英雌。

劉屏專欄-王毅曾對蔡英文釋善意

2012-01-19 01:32
中國時報
【劉屏】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拒不接受「九二共識」,無疑使她在兩岸議題上嚴重失血。其實這件事有過轉圜空間,因為北京當局曾經願意讓步。只可惜蔡沒有把握住,讓機會之窗平白流失。

 這次總統大選,美國態度頗堪玩味,高層訪台、免簽納入候選國等,無不給馬英九加分。尤其投票前一星期,素孚眾望的前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容安瀾一篇長達卅餘頁的報告,把美國對蔡的疑慮表達的再清楚不過,說明了美國對馬、蔡兩人截然不同的觀感。

 美國對蔡英文「定調」,關鍵在去年九月。當時蔡訪美,美國再三詢問她對兩岸議題的看法,卻始終得不到令美國放心的答案。因此她還沒有離開美國,美國官員就對英國《金融時報》放話。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美國懷疑蔡「有沒有意願、有沒有能力維繫台海兩岸近年享有的穩定關係」。

 華府後來的種種訊息顯示,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杜尼隆親自指示屬下以背景說明的方式對《金融時報》放話。也就是說,美國固然不願予人「選邊站」的印象,卻又不吐不快,尤其是「對美國而言,台海安定至關重要」(背景說明的內容之一),美國非說不可。

 事隔數月,回想起來,蔡英文當時有沒有可能避過這一擊?答案是肯定的。這要從之前一個多月說起。當時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訪美,在一場與美方的閉門會議裡,王毅說,如果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希望另外有個什麼,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大陸方面可以討論「兩岸某種新的理解」的可能性,只要仍是一個中國的框架。

 當時王毅特別加了一句:「請注意,我說的不是『一個中國原則』,而是『一個中國框架』」。

 美方很重視王毅這幾句話,認為中方展現了若干彈性。尤其「一個中國框架」一詞,美國認為,蔡英文大可以把它解釋為謝長廷說的「憲法一中」,為自己解套。

 比起中國大陸其他部門,「台辦」系統一向較理解台灣現況,也較尊重台灣的思維,不像外交部動不動就是「一個中國的原則」,也不像解放軍動不動就出現鷹派狂言。但也正因為如此,台辦有時難免被視為軟弱,在內部被罵到臭頭。因此王毅展現這個彈性,是要頂得住壓力才辦得到的。

 這是七月底的事。九月間蔡英文蒞臨華府,美、中都仔細看她怎麼說。沒想到幾場公開談話令中方極為尷尬。例如她說「我們景仰美國為建國所做的奮鬥」;又例如她說台灣熟悉的兩份美國文件,第一就是美國的《獨立宣言》」(按,另一是《台灣關係法》)。整個場景就是蔡在美國推銷台獨。

 於是美國官員透過《金融時報》放話。到華府開會的國台辦主任助理李亞飛也說「堅持原有立場,堅持九二共識」,還再加上一句,「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協商不可能再繼續」。

 結果一切回到原點。從那時起,中方一次又一次斬釘截鐵,九二共識成為不容侵犯的神主牌。後來有位蔡的策士訪華府,說「胡錦濤說『認同』九二共識,沒有說『堅持』九二共識」云云。台辦聞後,回應道,「再去看看胡怎麼說的吧。寄語民進黨人,不要心存幻想」。

 王毅的說法是個試探性的退讓,目的在讓民進黨和蔡英文有個台階可下,也讓兩岸對話可以持續(如果蔡勝選)。沒想到蔡的回應讓國台辦下不了台。中方只差沒有唾面自乾,只好當做沒說,就此把九二共識釘上釘子。吃了秤鉈鐵了心,不管誰當選都一樣。

 基於六項保證中的「不在兩岸之間扮演調人」,美國政府未曾為「九二共識」背書,卻也未曾拒絕「九二共識」。最明顯的例子出現在二○○八年,美國總統布希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哈德利幾度告訴新聞界「一項非常有意思的內容」,還要新聞記者上網看北京說法。他指的就是「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

 走到今天這一步,不管蔡或民進黨喜不喜歡九二共識,手中籌碼已愈來愈少。不妨換個角度想:四年下來,這個共識為兩岸帶來平靜,令兩岸保持模糊空間,而且美國不反對;相對的,當政者否認即可能釀成風險。這樣的共識,妳極力否認的意義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