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28 20:19:04瀏覽459|回應0|推薦3 | |
夏肇毅觀點:追上科技時代,及早走上自我學習之路 從小上課對我就是酷刑。上課沒多久,就開始看錶。喔,才過十分鐘。接著再等,還有三十分、二十分、十分、終於下課了。過了短暫快樂時光後,又開始週而復始的循環。無聊至極就趴在桌上,所以高中時給人的印象就是從第一節睡到第八節。但因考運蠻好的,所以還上不錯的學校。 大學時,課本幾乎都是用數學描述。除了第一節課開始時之外很少跟的上的。因為老師寫第一個式子後,我就開始沉思。等回過神後,都不知到跳到第幾式了。然而大學不像高中,老師也很少點名。所以數學很多的課基本上我出席率都不高,反正自己把書看完就是了。但除了計算機類的科目之外,數學哪會少呢﹖就這樣,開始了我的自學之路。 想跟上時代就要建立自學能力 如果一開始就都靠自己唸,那麼你一輩子就都能靠自己學習新知。近代科技變化快速,像近幾年電腦科技的流行主題,由雲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變化到現在的金融科技。就如同時裝界一般,每年每季都有新款推出。要跟上時代,就只能靠自己學。現在網路發達,什麼資料都有又有線上媒體,早將重點內容節錄整理起來刊出介紹。只要我們每天看看,應該就都能跟上。 前幾年,美國開始推廣人人來學習程式設計,連歐巴馬也在寫。我是有點懷疑這是否有意義。因為這種東西要做到有點功能出來,都是要耗費相當龐大工作量的。你如果不是持續從事這工作,根本沒辦法累積到這麼多知識與產出。只是偶爾摸一下的話,學的東西一下就忘了。就像以前的電腦指令一般,不常用的一兩個禮拜就忘個精光。但若是要以此為業,則就必須持續學習,溫故知新。 程式設計本身做的人多,變化也快,沒多久就有一新的語言產生。就算語言相同廠商,一兩年也都會推出新的框架。基本上也都是用不同的方法,把同樣的事再做一次罷了。這種東西太多了,也不可能每個都學。何況往往再過不久,這些東西就又被廠商給拋棄,所以都只能看看風向,了解個大概。反正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很多產業電子報,有什麼新東西就瀏覽一下。有一天你發現有什麼東西已成為潮流,那麼你就可以再投入把整套東西都學起來。 自學能跟著自己的程度走 學習永遠是在既有基礎上再往上蓋一層樓,沒辦法不蓋二樓就直接蓋三樓的。就像數數,一二三四五。學會一二,沒有三四,怎麼樣也數不到五。自學的好處,就是能跟著自己的程度走。因為像數理科目是有連續性的,一旦有一小段不會,後面就完全跟不上,永遠都聽不懂。課上了也是白上。沒有回頭補上失落的那一段,後面再怎麼上也不會。但若是自己看書學習,我們就可以自己控制進度,等把不懂得搞到懂後,再往下學習。不會像上課那樣,要去追那一匹持續在跑的馬,永遠都沒有追上的希望。 挑選好教材的祕訣 好的教材很重要是自學成功的關鍵。挑到好的教材,就像找到好的師父一般,能讓你學到真功夫。 自己一直由於偷懶,喜新厭舊。會了六七分之後就不再有耐性看下去,因而排斥練習。數學雖尚能應付,但都不是很好。到高中那就更嚴重,就算看懂課本,考試仍然不太會。因為課本重概念,希望你將來能成為數學家,所以就用啟發式教學。長篇大論的證明給你看,希望你了解原理,然後再會思考。可是到考試時卻只是考你應用,那套原理始終用不上。一直到高三時,老師是名師,教你經過他精練後的方法。這時,才知道問題之所在。就像數一到五,先教你一二,然後問你怎樣數到五。這中間缺了的三跟四,就希望你能想出來。我想基本上應該很難,除非你是天才。 所以除了原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方法。要能教你步驟一二三,一步都不能跳。方法與步驟,是連結原理與應用之間不可或缺的元素。要找教你方法的書,講解原理後會教你步驟。要有不同的範例,讓你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怎麼用。同時也要有可執行的程式,可運作的線路,可組裝的繪圖,可產出的方法等能看到真正實現的說明。也就是要找那些按部就班,有層次,有重點摘要,有原理簡單說明,有方法步驟,然後有範例的書當教材,而不是要文章式的長篇論述。 千萬不要把以字典式編排的參考手冊當教材。看了厚厚一本每個功能的說明,你還是不會用。要找到真正分程度的教材來讀,一課一課一單元一單元的學習。就像我們學做菜一般,就算看完所有材料的來源營養詳等細介紹說明,還是不會煮菜。我們需要的,是教我們每一道菜做法的食譜。如同國外許多技術書往往把書名取為某某CookBook一樣,自學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教導各種學問的食譜。 到書店翻一翻書就會知道了。那種書很厚,但卻輕輕的,字很大,行距很寬,段落很長,每章節參考書目一大堆的,應該都不是好標的。 印象中的實用好教材,大部份都長這樣﹕不太厚,兩公分左右,但卻很重。字有點小,行距很密,段落不長,常分一二三四點,通常一頁內容就抵人家兩三頁那種。 加強英語,方便上網自學 我覺得真的需要改變靠聽老師上課的習慣。看比說至少快十倍以上,找到好的教材自己看懂,絕對比你聽老師慢慢講快得多。就算線上課程也一樣,既然都上線了,幹嘛還要盯著銀幕等講者一句句慢慢說呢﹖ 同時,英語能力也是快速吸收的關鍵。它讓你不用等人翻譯,可以直接找到第一手的資料。以前大學開始,就都是用原文書。剛開始單字一堆,兩個月後好像就沒有了,都是同樣的字在那繞來繞去。但英文能力不是一蹴可及的,要慢慢的累積單字和短句,慢慢的就會了解某一特定主題的說法,一個個主題學習。時間久了,就可以慢慢的和外國人溝通。有人說一千個單字就可以包含百分之八十五的會話用字。一般可能要累積到三四千字,然後同時學個三四千句會話,應該就可以做些日常溝通運用了。持續唸個兩三年,一定能發覺明顯的進步。有可能的話,畢業後去外商公司做個幾年。因為公司日常書信都是用英文,這樣就有機會學學如何用英文溝通簡報與爭論。 找教材,開始看。不懂,就上網查,自己掌握進度,才不會有斷點。上課就不同了。有一點不懂,想一下,你就再也跟不上了。戒掉對老師的依賴,從今天就開始練習自學吧。 作者簡介:夏肇毅,提供雲端教學理財機服務之CubicPower.idv.tw創辦人。之前曾服務於緯創軟體、英商路透社等金融與科技單位從事金融軟體開發專案工作。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