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03 07:48:47瀏覽820|回應9|推薦59 | |
西班牙人的重要據點。西元1642年西班牙人不敵荷蘭人,在離開台灣前將聖多明哥城拆毀,而荷蘭人即在原址區域建造了更為堅固的聖安東尼堡,由於荷蘭人髮色偏紅,當時在地人稱為紅毛番,而聖安東尼城也就稱為「紅毛城」。而後鄭成功收復台灣,荷蘭人就此離開,直到清朝時英國人向清廷永久租用,並大規模修築增建,以作為英國領事館之用,然而在中英斷交後,英國曾委託美澳代為管理,直到民國六十九年(西元1980年)才由中華民國收歸所有。 英國在西元1867年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次年英國遷領事館於紅毛城,並且開始澈底整修此城。英人加蓋的部位有紅磚造的門廊及角樓、屋頂的雉堞、地牢內磚牆及二樓內部隔間,並且把主樓外牆塗成紅色。紅毛城原是為軍事需求而存在,外牆厚1.9公尺。城下的古砲為嘉慶18年鑄造,是由英國人搬運至此做為裝飾用。樓頂的巨型旗杆高約12公尺。西元1972年(民國61年)英國撤館,先後委託澳大利亞及美國代為管理。民國69年6月30日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民國73年12月25日整修完竣正式開放供國人參觀。 淡水紅毛城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歷史歲月,見證了淡水的變遷,是為國家一級古蹟。現今的紅毛城周圍環境優美,不僅種植大片翠綠草坪,還可欣賞河岸風光,並展示多項具有價值的珍貴文物,是淡水著名的景點。 領事館簡介(西元1891年創建),此棟兩層式洋樓是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建築材料大部分取自本省,牆壁為清水紅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但是一樓屋內彩色地磚是爪哇產品。一樓迴廊立面是弧券拱,二樓迴廊立面是半圓拱。而迴廊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領事館正面,工匠在磚雕部分的手藝與綠瓶杆的色彩形成對比,這是領事館較紅毛城主樓搶眼的真正原因。 屋內陳設是按照歷任領事家居情況而擺設。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