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飛蚊症&視網膜剝離
2015/02/11 17:45:07瀏覽25551|回應1|推薦0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有黑點跑來跑去...就是飛蚊症嗎?

病例報告/黃先生今年32歲,從小近視度數很深,高中時就有黑點在眼前飄來飄去,就診時醫生檢查說那是飛蚊症,沒有什麼大礙。但是最近一個禮拜,感覺飛蚊增加,而且在暗處眼睛旁邊一閃一閃的發亮,那種感覺像「雷陣雨」-下大雨而且合併閃電,心想之前給醫生看過,所以也不以為意。兩天前發現,右眼右下方有一塊視野看不到,才趕快就醫檢查,發現已有「視網膜剝離」發生,醫生說須緊急手術,否則就會失明。黃先生覺得很納悶,飛蚊症明明看過醫生說沒問題,為什麼後來還是會網膜剝離呢?聽說隔壁李伯伯飛蚊症已有四十年了,也沒什麼變化,而我是不是用眼過度,才造成這樣的情形呢?如果怎樣小心最終都會造成網膜剝離,那麼飛蚊症還需要看醫生嗎?

飛蚊症是眼科門診常見的症狀,它是指眼前有黑點飄動,根據病患的描述,這些黑點的形狀千奇百怪,有些如黑絲、有些如魚鈎、也可能是圓圈或者是雲朵,不管病患如何形容,我們都統稱「飛蚊症」,這種症狀是表示我們看到了自己眼睛裡面的東西。每次在門診對這種現象,常需要解釋的很清楚,但是病患仍然不容易了解。嚴格來說,飛蚊症是病患的主訴,是指病患來看病時所說的「自己眼睛的感覺」,由於視網膜是在眼睛的底部,它能看到視網膜之前的一切物質,除了眼睛外面的景象,如果眼睛內有雜質,自然也會被看到。

這種「有黑點跑來跑去」的症狀,就需要花時間去找出原因,通常醫生就會做散瞳檢查,詳細看看眼底的情況,才能知道原因。
事實上,門診有飛蚊症的病人,統計起來最常見的原因大別來說:
1.生理性(佔20%):多在四十歲以下且眼前看到數點,確實只是眼睛生理性自然形成的雜質。
2.退化性(75%):多在四十歲以上,眼前只有一點,是因玻璃體退化後與視網膜分開所形成的玻璃體漂浮物被視網膜看見。
3.病理性(5%):這時病患感覺飛蚊症有數十點至上百點,這是代表有病的飛蚊症,醫生主要就是要找出這類飛蚊症,因為這類飛蚊症對視力的威脅最大

哪些病症會引起飛蚊症呢?

病理性飛蚊症
顧名思義,病理性飛蚊症是指有病的飛蚊症,有哪些病症會引起飛蚊症呢?
大別來說,病理性飛蚊症會因為局部眼睛毛病的造成,也會因全身性血管疾病而引起,所謂局部眼睛的病變是指眼底視網膜有「破孔」,所合併形成的玻璃體混雜物或出血,這種破孔有些會造成視網膜剝離,進而造成失明。
破孔事實上分為兩種:有些是視網膜年久退化,視網膜變薄所形成的「萎縮性破洞」;有些是因為玻璃體退化,急性拉扯視網膜造成的「視網膜裂孔」。
除了視網膜破洞或裂孔會造成飛蚊症之外,很多全身性血管疾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眼中風,甚至黃斑部病變,如果造成玻璃體出血也會造成急性飛蚊增加。
這些病理性的飛蚊症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這種飛蚊症會造成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使得視力受損,這時就需要緊急處理如視網膜雷射甚至手術。

急性玻璃體剝離
這是我們在門診要特別注意的眼睛急性變化,這時病患往往主訴飛蚊忽然增加很多,這時不論之前是否飛蚊症早已存在,也不論是否最近才檢查過,醫師都仍需再次詳細散瞳眼底檢查,這一類的病症及檢查在眼科算是灰色地帶,檢查不清、交代不明,醫病關係往往很容易造成誤解。
事實上就算醫師沒有找到視網膜裂孔或出血
,還都一定會交代返診,往往醫生最常說:「我現在看眼底沒有破洞也沒有裂孔,但是你仍然要回診追蹤,尤其飛蚊急遽增加或合併閃電感覺時,必須趕快回診檢查!」
病患聽到這種解釋往往無法理解,常常會抱怨門診等半天(因為要散瞳),因為檢查一下子,沒有找到毛病,藥水也不開就叫我回家,只交代要回診,如果那麼嚴重要回診,為什麼這次就診不直接處理?難道一次檢查看不出來,要檢查好幾次才可以嗎?如果真的很嚴重,要點藥就點藥、要打雷射就打雷射不就結束了嗎?就算沒看到裂孔,不能先做預防性的雷射嗎?有時病患來看兩、三次,飛蚊還是在,閃電也沒少,好像沒治療,這真是有看沒有懂,「醫生有看病,病人沒有懂!」難道不能一次就確定飛蚊症到底有沒有關係?
在此要將很多事實加以釐清,我們知道眼球內部佔五分之四體積的就是所謂玻璃體,出生時玻璃體充滿在眼睛裡面,可說是眼球的填充物,玻璃體發育時體積變大撐住眼球壁,構成我們眼睛的球狀,這時玻璃體與視網膜是緊實接觸的。
玻璃體是如同洋菜凍一樣的膠狀物質,透明的玻璃體產生雜質,就形成生理性的飛蚊症。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玻璃體也會有退化的現象,此時膠狀物質會造成液化,也就是如同洋菜凍的玻璃體體積會變小,由於眼球並不會同時變小,所以玻璃體與視網膜勢必要分離。
70%的正常人在六十歲時就已有這種現象產生,而高度近視、糖尿病、眼球外傷、白內障術後,這種退化就會提早來到。如果二者安全的分離完全,病患眼前就會有一點或一個圓圈的退化性飛蚊症的感覺,這時玻璃體與眼球壁分離完全,二者之間充滿液體不會互相影響。
但是玻璃體與視網膜在血管、視神經根部、週邊視網膜連接處較牢,有時不易分離,急遽分離就會造成視網膜出血、玻璃體出血或拉扯出視網膜裂孔,有時分開就會造成出血及視網膜裂孔,在急性分離的同時,病患往往會有看到閃電的感覺,這就是所謂「光視現象」。
如果有出血也會讓病患忽然飛蚊症增加很
多的感覺,也就是說,玻璃體在退化的時候,如果很平順的度過玻璃體與視網膜的分離,病患最後可能看到幾點黑點或者眼前一個小圈圈;如果退化不平順,有時就會造成視網膜裂孔出血,嚴重時視網膜剝離,這就是病理性飛蚊症,所以我們可以說玻璃體的退化,大部份會造成退化性飛蚊症,但是少部份是會造成病理性飛蚊症的,玻璃體的退化一般約需一至二月才會退化完全,這就是為什麼通常醫生會交代回診,以防病情有變化。
由於玻璃體的退化是一個動態的現象,容易有變化,眼底檢查只能看出當時視網膜有沒有破洞或裂孔,但是並不能預期或預測第二天玻璃體退化會不會就拉出一個裂孔。也就是不論定期追踨也好,緊急檢查也好,醫生只能檢查當時眼底的變化,並不能推測病情的演變。
也就是說,就算醫生檢查當時只看到生理性或退化性的飛蚊症,並不代表明天或將來不會合併病理性飛蚊症。根據病患的主訴,沒有散瞳眼底檢查,沒有醫生可以推測患者的飛蚊症是哪一種,也無法預測患者的飛蚊症是否安全?而且就算當時做了詳細檢查,結果是安全無羌的,也沒有醫生能保證第二天不會有變化,這就是飛蚊症麻煩的地方。
所以定期追蹤與緊急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飛蚊症需要看醫生嗎?
臨床上曾有看過前一天散瞳眼底檢查沒有問題,但是第二天卻有視網膜裂孔,甚至視網膜剝離需要開刀的病例。我們也有過追蹤六年飛蚊症都沒問題,後來還是因急性玻璃體退化,造成視網膜裂孔需要做雷射的病患。也有病患視網膜裂孔已做過三次雷射,追蹤四年,但是三週前又發現裂孔再做雷射,但一週前又有一個新的裂孔,來不及做雷射就造成網膜剝離而手術。
全身性疾病所造成的病理性飛蚊症
還有一些病理性飛蚊症是因為全身性疾病造成玻璃體出血而形成的,這些全身性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眼中風等,當控制不良病情嚴重時,有時就會在玻璃體內造成出血,這時病患就會覺得眼前有嚴重飛蚊症的感覺,通常病患會形容如雲朵狀、蝗蟲成群或墨汁一團,血量大時甚至眼睛視力整個黑掉。
有些糖尿病病患血管脆弱,有時血壓一高、天氣一冷或血糖控制不良,一下子就血管破裂造成出血,這也會造成病理性的飛蚊症,而且有時不只一次,臨床上我最高看過眼底出血四、五次,但是後來經過治療,出血吸收飛蚊症也減少,不過血糖控制不好、血壓控制不好,有時就沒那麼好運氣,出血嚴重時就需要進去開刀房把血清掉。

飛蚊症仍需要看醫生
所以飛蚊症有沒有關係,事實上是「不檢查不知道」,沒有散瞳詳細眼底檢查,不論病患費盡唇舌主訴飛蚊的形狀、數量、大小與位置,醫生都不可能單由病患主訴而做出結論。
如果已經做了檢查,醫生說沒有問題沒有關係,那也僅代表「當時」沒問題沒關係,不能說以後絕不會「合併」另外產生病理性飛蚊性。
所以我們可以說飛蚊症是一種可大可小的病症,而且是種進行性的退化現象,嚴重的病理性狀況雖然只佔5%,但卻會造成視網膜裂孔、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嚴重時可能造成失明,所以不論飛蚊症已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十數年,或已給醫生檢查沒發現病況,如果有了新的症狀如飛蚊數目增多或伴隨光視現象,或一部份視野看不到,或自覺視力忽然下降,都不能掉以輕心等閒視之!

當心視網膜剝離!愈來愈多視網膜剝離的人緊急求助眼科醫師。想要遠離失明憾事,你該如何預防?
阿賓從事攝影工作,經常用右眼看鏡頭按快門。這天,他照往例揹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外出拍照,正準備取景對焦時,突然發現右邊視野三分之一是暗的,他以為是最近工作太累,揉揉眼睛再眨一下、轉轉眼球,再看,咦,右眼餘光的地方仍有一片像是有塊黑色布幕拉下來,怎麼眨眼也甩不掉這片黑暗。
擔心影響攝影工作的阿賓當天就去眼科診所檢查,醫師診斷阿賓的右眼視網膜除了破孔還有積水,已出現脫落,也就是「視網膜剝離」,醫師趕緊開轉診單,叮囑他快點去大醫院動手術。
檢查時還發現,阿賓的左眼視網膜也有個小破孔,不過因為還沒滲水、還沒產生脫落現象,為了避免日後左眼也視網膜剝離,醫生進行預防性雷射治療,把破孔補起來。
阿賓近視600度,醫生說,600度以上屬於高度近視,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阿賓從來不知道自己算高度近視,更別說定期做完整的眼睛檢查了。幸好阿賓及早治療,醫生警告,如果剝離的時間過長或範圍過大,視神經與感光細胞的損害將更加嚴重,會影響手術後的視力回復,嚴重甚至可能失明。
愈來愈多人跟阿賓一樣,不知道自己是視網膜剝離高危險群,等到眼睛出狀況了才驚覺事態嚴重。視網膜剝離是各種眼疾中,可能造成失明的重要疾病之一。
林口長庚醫院視網膜科主任賴旗俊提醒,近視600度以上(即使只有一眼,另隻眼睛視力正常,也算高危險群)、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眼睛外傷、單隻眼睛曾發生視網膜剝離者、有嚴重糖尿病或動過眼科手術的人(大部份是指動過眼內手術如白內障的人),都是視網膜剝離高危險群。
度數愈深眼軸愈長,網膜愈薄
 
視網膜剝離-若未及時治療,通常會導致失明!
網膜剝離是嚴重的眼科疾病,若未及時治療,通常會導致失明。所幸,視網膜剝離前,通常會出現警訊;及時注意徵兆,早期診斷治療,通常可保住視力。
視網膜是服貼於眼球後壁內面的感光組織,下方是脈絡膜,負責供應視網膜氧氣和營養。當視網膜和脈絡膜分離時,就是視網膜剝離。除非經手術重新復位,否則可能永遠失明。
視網膜剝離是因為充滿眼球玻璃體腔內的膠狀玻璃體出現變化。隨著時間,玻璃體液化,若持續進展,會使玻璃體鬆垮、與視網膜表面分離,稱為後部玻璃體剝離、或玻璃體陷縮,使你閉起眼睛或在黑暗的房間內看到閃光。
玻璃體鬆垮和移位可能造成新的看起來像斑點、毛髮和纖維的飛蚊。
當玻璃體內的液體開始由裂孔滲進視網膜下,就會導致剝離。
如果突然出現飛蚊,而且形狀像一堆雲狀斑點或蜘蛛網,並伴有閃光,務必立刻就醫,因為這表示你的視網膜開始剝離,及時就醫就能挽救視力。

徵兆和症狀
視網膜剝離並不會疼痛,但在發生之前,一定會有症狀。以下是視網膜剝離的警訊:
1.突然出現許多飛蚊。
2.看到閃光。通常只有一眼,不過也可能兩眼同時發生。
3.彷彿被影子遮蓋部份視野。
4.視力模糊。

危險因子一般而言,年齡愈大,罹患視網膜剝離的風險愈大,曾經有過視網膜剝離,或是有視網膜剝離的家族史,抑或近視、男性、曾接受過眼科手術、曾有過嚴重的眼部創傷、或周邊視網膜出現退化區域。
篩檢與診斷眼科醫師會藉由眼底鏡或聲波檢查。
治療手術是治療視網膜剝離、裂孔、破洞,唯一有效的方法。
1.當視網膜裂孔或破洞,尚未進展到剝離前:光凝固術:以雷射光視網膜裂孔周圍燒灼,造成的結疤可以讓視網膜附著在下方的組織上。不需手術切口,比冷凍治療對眼睛的刺激較小。
冷凍治療:以低溫冷凍視網膜裂孔周圍,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結疤封閉孔洞,使視網膜固定。

2.當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復位術:適用於裂孔位在視網膜上半部的視網膜剝離。醫生會在視網膜裂孔周圍進行冷凍治療,再將擴張性氣體注入玻璃體腔內,形成氣泡,接下來幾天後氣泡擴大,藉由推擠視網膜裂孔和周圍剝離的區域封閉視網膜裂孔。因為不會再有新的液體穿過裂孔,而且原先積聚的液體被吸收,視網膜可自行貼回眼球後壁。
手術後頭部要保持固定姿勢,氣泡消失前避免躺著睡覺、也避免乘坐飛機及前往高海拔地區。
鞏膜扣壓術:利用矽膠讓患部上方的鞏膜向內凹陷,或是將扣環綁在鞏膜上;扣環會封閉裂孔,並藉由減少眼球的圓周,預防玻璃體進一步拉扯和分離。
手術約有八成以上的成功率,手術之後的清晰度取決於手術前的黃斑部是否剝離以及黃斑部剝離的時間。
可能有約5~10%的機率無法使視網膜和脈絡膜貼合。可能是視網膜表面形成疤痕組織,或是手術前就已經存在的疤痕組織拉扯到視網膜。這時,可以使用玻璃體切除術移除疤痕組織。
玻璃體切除術:有時出血或發炎會使玻璃體混濁,醫師無法看清剝離的視網膜,或疤痕組織使視網膜剝離,無法單獨以氣體視網膜復位術/鞏膜扣壓術處理時,就會用將許多精細的器械穿過鞏膜上的小開口,進入眼球,移除混濁的玻璃體疤痕組織。
玻璃體切除術也可用於玻璃體出血變濁,使光線無法到達視網膜、黃斑部皺縮、眼睛內部感染、眼球內有異物。
手術後會覺得有些不舒服,眼睛內也會有粗糙感,但不會有嚴重的疼痛。手術後一個月會眼睛紅腫、流淚以及輕微酸痛,蓋上紗布可舒緩疼痛,也可藉抗生素或散瞳藥水幫助復原。

護眼飲食,越早開始越好!

我母親年邁後因黃斑部病變的折磨,生活簡直是變了樣,連翻個電話簿想打個電話給別人,都得拜託別人幫她翻閱,更不用說閱讀報章雜誌了。
回顧母親年輕時,出門不曾戴過任何一次太陽眼鏡,總是覺得那是「時髦」的裝扮,和她扯不上邊。此外,我的母親每餐總是隨隨便便吃一下,在那個年代根本沒有想過,
護眼要從年輕的時候就做起,飲食更是關鍵要素。因此,我想藉由此篇來呼籲現在視力還不錯的大家,護眼飲食,越早開始越好!
很多老年人是發現自己看不清楚以後才開始緊張,問我要吃什麼食物?要吃什麼保健食品?卻很少年輕人會關心自己年紀大以後會有視力問題。其實,白內障是一種宿命,人老了一定會得,有的人四十幾歲就開始有白內障,有的人則到七、八十歲才開始有白內障的症狀;其實就像會否得骨質疏鬆症端看年輕時有沒有儲存骨本;白內障也要看你年輕到老的飲食狀況,以及對紫外線的防護情形。
因此,大家應該從年輕時就要做白內障的防護,出門時如果有太陽時,要記得戴太陽眼鏡;除了這個之外,平時的飲食非常重要,以下我們來討論一些飲食重點以及保健食品的補充,這些飲食及保健食品不但可以延緩白內障的發生,對於其他因年齡老化引起的眼疾如黃斑部病變都有幫助。尤其是現代人,電腦打得很兇,又常常在冷氣房中,有些人更是長時間戴隱形眼鏡,正確的飲食不但可以克服眼睛疲勞,也可以延緩因年齡老化帶來的眼疾。飲食中有七大營養素對護眼非常的重要,讓我們絕對不會提早當「花花公子」以及「澀女郎」,大家可以多多運用這些食物在自己的飲食中。

一、花青素
花青素可促進眼睛視紫質的生長,並可以穩定眼部的微血管,增加眼部微血管的循環;此外且與花青素一樣是強抗氧化劑,可以減少自由基的傷害,因此有助於預防白內障和黃斑部的退化。
● 富含花青素的食物:藍莓、黑莓、櫻桃、紫色高麗菜、茄子、紅石榴。

二、葉黃素及玉米黃素
在類黃蘿蔔素中只有「玉米黃素」與「葉黃素」存在於我們眼睛的視網膜,而且兩者存在的量相當,它們能幫助擋掉傷害眼睛的藍光,使視網膜黃斑部免於受到傷害,保持視覺的靈敏與清晰度。此外,也有研究發現,若增加「玉米黃素」與「葉黃素」的攝取,能減少白內障的發生。
● 富含葉黃素的食物:菠菜、花椰菜、荷蘭芹、羅曼葉、洋蔥、蘆筍。
● 富含玉米黃素的食物:玉米、南瓜、柳橙、菠菜、芥藍。

三、β-胡蘿蔔素
β-葫蘿蔔素是兩分子的維生素A結合而成的,所以β-葫蘿蔔素經身體分解可以形成維生素A,因此,含β-葫蘿蔔素的蔬果是維生素A良好的來源。維生素A是預防夜盲症、乾眼症的重要維生素。
● 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胡蘿蔔、菠菜、羅曼葉、荷蘭芹、葉萵苣、南瓜、番薯、花椰菜、芒果

四、DHA
眼球中的視網膜及視神經含有豐富的DHA,然而,我們人體確無法自行合成這種脂肪酸。適當的補充DHA會讓視覺更敏銳,讓視力更清晰。此外,DHA也是腦部神經元重要的脂質成份,DHA除了護眼之外,還可以讓小朋友更加聰明。
● 富含DHA的食物:深海魚肉如鮭魚、鮪魚。素食者可吃亞麻仁籽、紫蘇籽或藻類。

五、鋅
有研究發現,鋅的缺乏與黃斑部病變有密切的關係,尤其,對已罹患黃斑部病變的老人,給予鋅加維生素E及維生素C的補充,能降低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富含鋅的食物:蚵、蠔、瘦肉、全穀類

六、維生素E
維生素E是非常優秀的抗氧化劑,能夠減少眼球中產生的自由基,延緩老化的進行。
● 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葵花油、芥花油、紅花籽油、杏仁、葵瓜子。

七、維生素C
維生素C主要功能是在抗氧化,防止視網膜受到紫外線傷害、防止水晶體老化,增加眼睛裡面的細小血管韌性、修護細胞,幫助增進眼球健康。
● 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芭樂、奇異果、柳橙、葡萄柚、青椒、草莓
由以上七大營養素來看,你可以發現蔬果佔了護眼飲食非常重要的部份,多吃蔬果對護眼而言功不可沒。除了飲食要均衡外,要延緩眼睛老化,也應避免抽菸、血糖過高,減少高糖飲食的攝取。

烈日之下一定要記得戴太陽眼鏡,並定期做視力檢查。
在此,也不能不談一些目前很夯的護眼保健食品,例如含有葉黃素的保健食品。當消費者要購買時請看清楚「劑量標示」,應注意是萃取物(如金盞花萃取物或萬壽菊萃取物)的劑量,還是葉黃素本身的劑量,因為通常金盞花萃取物或萬壽菊萃取物含5∼20%的葉黃素,如果產品標示是萬壽菊萃取物10毫克,裡面可能只有含葉黃素0.5毫克。
若平時要保養眼睛,建議每日葉黃素約6毫克,若是要給已有白內障或是黃斑部病變的患者,每日可以給葉黃素約30毫克。

視力回復眼球操,真的有效?

轉轉眼球就能挽救老化、回復視力?還是另有什麼好方法?《康健》請專家教你。
訴求「每天3分鐘,拯救近視、散光、老花眼、飛蚊症、白內障、青光眼」的神奇眼球操從日本夯到台灣,佔據暢銷書排行榜,提倡者是美國醫學博士、日本視力訓練中心所長中川和宏,他認為人們視力差,所反映的是腦力也同時衰退,若僅仰賴眼鏡或隱形眼鏡矯正,長期下來會弱化眼睛的體質,甚至最終導致失明。他也以腳骨折為例,認為拐杖如同眼鏡一般,只是健康輔助器材,應回頭訓練自己拋棄這些工具,才能同時讓視力、腦力恢復年輕。
不動刀、不矯正,區區在家練習眼球轉動,真能有此神奇效果嗎?大安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搖頭說:「實在太誇張了!如果眼疾這麼簡單就能解決,那全民都沒近視、老花了。」
他翻出研究佐證,2005年眼科權威期刊《小兒眼科斜視雜誌》的一篇研究系統性回顧眼球運動的效果,研究人員檢視43個相關研究,宣稱眼球運動可改善會聚、眼球肌肉運動問題、眼睛肌肉調節障礙、弱視、學習困難、發音困難、眼睛疲勞、近視、暈車、立體感、視野等問題,詳加分析後發現,只有在「立體感缺乏」和「會聚不足」的人身上,有一點改善,至於對其他療效的結論則是「no scientific evidence,就是沒有什麼效果,」他指著研究報告說。因此王孟祺認為,眼球運動或許有助緩解用眼過度的疲勞感,但對於提升視力或治療特殊眼疾則沒有作用,大眾不應期待過高。
消除疲勞是最大功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翁林仲則認為,這些護眼動作看來神奇,其實多數是將眼科醫生用以檢查病人是否罹患眼疾的原理,運用在自我訓練方面,儘管不能做到消除眼疾、視力回復的作用,但他仍建議一般人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做,仍有一定的護眼效果。
原理一:遠近調節。就像照相機對焦一般,讓睫狀肌一下看遠一下看近。
動作:鬥雞眼訓練

做法:
1.舉起食指置於正前方,慢慢靠進鼻子,停在兩眼中央,讓眼睛做鬥雞眼動作,維持10~20秒不動。
2.食指慢慢遠離、再慢慢靠近,眼睛隨著食指的位置,一下變成鬥雞眼、一下回復正常,來回約10次。
說明:王孟祺指出,鬥雞眼是訓練內直肌和睫狀肌,因為眼睛看近的時候眼睛要會聚,同時睫狀肌會收縮、瞳孔變小,眼科通常用以矯正兒童外斜視問題。一般人可用鬥雞眼訓練來轉換睫狀肌的鬆緊度,太近距離的工作往往會使這些肌肉疲勞,反而要望遠來放鬆消除眼睛疲勞。初發性老花眼的人可以做看看,但是如果反而造成眼球的酸痛疲勞,則不宜太過勉強。
原理二:眼球轉動。活動眼球附近較少用到的肌肉。
做法:
1.坐在椅子上,手臂伸直在前方畫大圓,在脖子不轉動的姿勢下,眼球跟隨指尖轉動,做2次後換左手畫圓,各做2~5次。
2.也可換畫三角形、四方形或星形,儘量讓眼球可以上下左右活動。
說明:翁林仲說,長期做同件事,例如閱讀或看電腦,眼球周圍的肌肉僅用到幾條,這個動作可讓平時少用的肌肉伸展開來。
原理三:霧視放鬆。利用凸透鏡或高度數的老花眼鏡解除眼睛疲勞。
做法:眼睛疲勞時,將眼鏡或隱形眼鏡摘下來,換上高度數老花眼鏡,無目的地朝外看,這時眼前霧茫茫看不清楚是正常的,就是完全放鬆。(如果沒有老花眼鏡也沒關係,就完全放鬆,讓眼前感覺霧霧的、不清楚就好。)
說明:翁林仲解釋,凸透鏡的效果在眼科稱為霧視,類似點睫狀肌麻痺劑(俗稱散瞳劑)的作用,可以解除睫狀肌的痙攣收縮。
可配合眼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讓眼睛獲得完全的休息。
原理四:針孔效應。影像聚焦在小孔中,讓人不必戴眼鏡也看得清楚。
做法:不須費力用眼時(例如洗澡、看電視、休閒時)戴著針孔墨鏡,眼睛不用刻意聚焦,外界影像也很清晰。
說明:翁林仲指出,戴上針孔墨鏡後,所有光線集中在最小的孔洞裡進入眼睛,在這個狀況下無論是近視、遠視、散光,都會覺得視力好很多。眼科診療時會以針孔效應來解除光學或屈光度引起的視力變化,在光學部份都完成聚焦之後就是病人的最大視力,如果從針孔中還是看不清楚,醫生就會判斷可能並非屈光的問題,這時就要另做檢查。
不過,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也痛批,坊間有業者販賣針孔墨鏡,誇大宣稱可以治療眼疾、回復視力,且價格不斐,「戴上去看得清楚,跟你隨便拿一張紙戳一個洞一樣,拿下來還是看不清楚,眼睛不會變好,不要被騙了。」
小心視網膜剝離風險
若以緩解眼睛疲勞的保健效果來說,翁林仲認為眼球操有些幫助,不過,有些族群轉動眼球時要特別留意。
王孟祺遇過一個中年女性求診,原因是做眼球操結果保養不成,反而弄到視網膜剝離,「有高度近視或視網膜剝離風險的人,絕對不能快速轉動眼球,」他解釋,急速震動下,眼球裡的玻璃體轉動疾停時有慣性,會增加拉扯的力量,對於視網膜比較脆弱或本來就有破洞的人來說,這股拉力太強的話,就會導致視網膜剝離的危機。
因此王孟祺建議,無論是轉動眼球或是看近看遠的訓練,都要「慢慢來」,速度放慢才能兼顧紓解疲勞和安全性。當然,無論效果如何,眼球操的最大意義還是在於隨時提醒自己讓眼睛休息,調整生活步調,規律運動,才是養眼護腦的不二法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5563n&aid=20856126

 回應文章

111
2017/12/31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