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正確的刮痧方法
2014/07/27 15:53:29瀏覽4119|回應0|推薦0

春天天乾物燥,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嗓子發乾、腫痛,在嗓子感到難受的時候,家裡的老人總是說可以揪一揪,於是,脖子上就出現了一道紅紅的印痕,其實,這就是的一種。

 

刮痧是我國傳統的一種治療手法,刮一刮,不僅能排出身體內的毒氣,而且能夠舒筋活絡。雖然看似簡單的動作,但是裡面的門道也不少,所以,今天就讓專家來說說正確的刮痧方法。

 

刮痧起源

刮痧最早始於民間外,感風寒時最適宜

刮痧最早始於民間,在古代大都用瓷的、圓潤且有一定厚度的杯蓋邊緣或古錢幣。隨著技術的發展,到了現在多用牛角制的刮痧板,少部分還有用玉石做成的。其實,若家裡有牛角或樹脂梳,也可用梳子背兒來充當刮痧板。


刮痧中的原來也稱之為,主要是因為刮完後皮膚上出現了紅點,就像沙子一樣,但因其屬於一種對付疾病的療法,所以就改成了。刮痧可清熱解毒、散風活絡、疏通經脈,同時也可調整氣血、恢復陰陽平衡。



一般來說,刮痧對付外感風寒或風熱感冒、中暑、胸背或四肢肌肉酸疼最為有效。但若身體出現了頸椎病、頭痛等症,刮一刮痧也是不錯的選擇。

 

 刮在哪兒

刮背部可調臟腑,哪兒不適刮哪兒

其實,和拔罐一樣,刮痧也要選擇合適的部位,通常來說,出現感冒、發燒等症,可以刮刮背部,也就是正中間的督脈加上兩邊的太陽膀胱經。因為所有臟腑的穴位都在背部佔有一席之地,所以,刮背部也可以調整整個臟腑,讓體內的毒氣排出。

而其他的部位,則是有針對性地對病灶進行刮痧。比如咽喉腫痛,可在頸部中間刮3-5條痧線,能有效緩解症狀。不過,無論是哪個地方,都需選擇肌肉有一定厚度的,不可刮皮薄骨頭硬的部位。

靠近頸動脈的頸側及頸部前方不能刮痧

在刮痧時,若順著經脈走的方向刮,效果更好。但很多老百姓對此並不熟悉,不過也不用特意追求,一般來說,在刮背部時,可從上到下同時由內向外,而刮胳膊等部位直接從上到下即可。

   刮痧力度

力度小痧微紅是補,力度大痧紫紅為泄

中醫認為,刮痧可補可泄,主要是手法不同而致的。其中,刮痧力度小一些,皮膚上微微有散在的紅點,也就是輕微出血,這稱之為補,多適用於虛證。而力度大,出痧明顯,甚至出現一片一片紫紅的
瘢痕,則是泄,多適用於實證。另外,力度比較中度,則中醫稱為平補平泄,是一種調和的辦法。
或許有人問了:怎麼知道自己是虛證還是實證呢?雖然中醫裡面的道道很多,但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簡單區分即可。

 刮痧療法的多種手法

刮痧手法有十幾種,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刮拭方向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90度進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鐘,最長不超20分鐘。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為原則。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後一至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刮痧療法不僅能治病,而且還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膚沒有什麼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著經絡適當刮一刮對身體還是比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應用於疏通經絡方面。常見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歲左右的人,採用刮痧的療法療效比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療法對皮膚有一定的損傷,所以一次刮完後要等過一段時間,一般為五至七天左右,再進行第二次刮刮痧療法具有活血化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療效顯著,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5563n&aid=15459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