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06 22:53:23瀏覽191|回應0|推薦1 | |
他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很小的時候,母親就離開了的他。母親小的時候患過腦膜炎,精神間歇性地會發病,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母親扔下他和父親獨自一個瘋走了,熟睡中的他,從此沒有了母親。 自懂事起,別人給他灌輸的思想就是她是個瘋子。 於是在上學的路上,只要一看見那些披頭散發的人,他總是拼命地跑,生怕被那些個瘋人抓去賣了。 缺乏母愛的他,性格上很孤僻,沒有其他孩子那麼樂觀開朗,做什麼事謹小慎微,強烈的自卑感如山一般埋壓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玩著玩著,就有人指著他的鼻子說,你是個野孩子,你沒有媽媽。 每當這時,他恨不得地上有個洞,鑽進去,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就形成了灰暗的性格特點。 這種心理一直伴隨著他走過了懵懂而晦澀的童年和少年歲月,成家立業後,娶了媳婦,生了孩子,每當女兒用滿是稚氣的聲音,問他奶奶到哪兒去了,他總是避而不答,也不知道如何回答,總不能說,奶奶是個神經病。 妻子十分理解他的心情,總是安慰他,不要想那麼多,等孩子長大一點,再把實情告訴她,她會理解的。 他有點生父親的氣,早知道她有這病,幹嗎還要生下他,使他一輩子心理上無法得到安寧。 每次回老家,他總是十分體貼地問起父親,這麼多年了,還是孤身一人,有沒想過找個伴兒。父親淡淡地說,她會回來的。 她不會回來了,這麼多年,是死是活,還不好說呢,他這麼說時,父親總會生氣地瞪他一眼。 父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愛抽旱煙,自打那年她突然間跑了之後,他抽的更多了,有時一個人呆呆地坐在門前馬路旁的石頭上,一坐就是半天。 父親也曾到處打聽過她,還出去找過,可茫茫人海,如大海撈針般難。 父親覺得這一輩子虧欠他娘倆,孩子小的時候,沒少受別人的欺負和白眼。 那天,他一家三口帶著父親,一起去外地旅遊,這麼多年了,父親從沒出去玩過,也讓他見見風光,開開眼界,算是盡孝心吧。 坐在上山索道車上,看著巍峨的山勢,峻險的崖壁,還有那雲霧繚繞的美景,老人樂得合不攏嘴。 在半山腰,索道車因故障停了下來,一家人只好沿著石階向上攀登,山勢不算陡峭,中途有很多休息的涼亭供人小憩,他牽著父親慢慢向上爬著,在一個山道拐彎處,一家人找了塊石頭坐下歇息,拿著隨身帶的食物和水,吃著。 這時從旁邊走過來一個要飯的,蓬頭垢面,一身臟兮兮,用一種十分哀求的眼神向他們乞討著,也許是幾天沒吃了,語氣顯得有氣無力。 他沒太在意,這種人在外面見多了,可憐不過來,還是女兒提醒了一句,爸爸,你看那個奶奶多可憐啊,把咱們帶的麵包分一個給她吧,我們少吃一點。 這時只見父親,突然走上前,一把拉著乞丐的手,怔了一下吞吞地說,這麼些年了,你跑哪去了,可把我好找啊。 他和妻子女兒一下子愣在了那兒,想著父親是不是看花眼了,父親拉著乞丐坐到自己的身旁,指著他說,這是你的兒子,還有……他簡直難以想像,二十幾個寒來暑往,她都是怎麼過來的啊! 回家後,一家人終於真正團聚了,妻子幫母親梳洗乾淨換了身新衣裳,看上去還是挺精神的,不過滿頭的銀絲,和滿臉的滄桑,還是讓人看到了歲月的流失。 而她每次見到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雙眼總是滿是驚奇地躲著他們,有點兒陌生。 這下全家終於團圓了,也可孝敬孝敬高堂上的父母了。 也許是流浪慣了,也許是不太適應,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母親突然腦溢血,一聲不吭地走了,一如她當初離開他時一樣,悄無聲息。 風呼呼地刮著,在那座荒草衰敗的墳塋前,他雙膝跪著一邊邊地呼喊著:媽媽…媽媽…,漫天飛舞的雪花打著卷兒落到他身上,也落在墳塋上,白茫茫的一片,他邊哭喊著邊喃喃地說著,下輩子,讓我來做回媽媽吧,好好地報答您。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