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世代媳婦是怎麼拜祖先 !!!
2011/05/12 21:39:28瀏覽219|回應0|推薦2
新世代媳婦是怎麼拜祖先 !!!
我們一群女孩子嫁出去之後,家中的掃墓活動就冷清了許多,不過拜拜越來越簡單,也越來越奇特。
婆婆家祭祖拜神的米酒,其實就是寶特瓶的水裡面放了幾顆米。 
我搞不清楚為什麼會這個樣子,不過,我婆婆卻老神在在的說:「有水有米,他們會自己釀成米酒。」 
(是這樣嗎?)
===================================================================================
 以前幫祖先倒酒,通常第一遍倒個三分滿,過了約十分鐘後才倒第二次酒,再過十分鐘後又倒第三次酒。 
不過婆婆家卻是:倒了第一次酒後馬上倒第二次,然後又馬上倒第三次。 
她說這樣的話「祖先比較不會等太久。」 
(這是怎樣啊? 要祖先一開始胃空空就來個先乾三杯嗎?)
===================================================================================
 「嫁出去的女兒不能拜自己家祖先嗎?」 
以前人都這樣說,不過這次我爺爺忌日,我媽媽就去跟祖先牌位說:
「不好意思!那天大家剛好都有事情,只好嫁出去的大女兒回來祭拜您!
如果您老人家覺得她嫁出去不可以拜,就是不認她是您孫女,那就餓肚子吧!」
(真是夠犀利ㄚ!)
===================================================================================
 後來老媽得到舅媽的指示,以後就選一年過年祭祖的時候,敬告各位回來吃年夜飯的祖先:
「您們的忌日因為大家工作繁忙,以後我就不一一的拜了!一律到九九重陽節一次拜齊,
請大家要記得已經改時間了,所以不要回來吃不到心理不高興。」 
(哈!老媽還為此種方法得意很久呢!)
===================================================================================
 話說我媽的姊妹淘更是厲害,這位阿姨因為有一次從一樓的廚房將菜端到三樓的神明廳的途中,
在樓梯間跌倒,整盤菜就散落在樓梯間。她因此很生氣,想說這些祖先神明既然有神通的力量或鬼通的力量,
就應該不需要爬樓梯。因此從此之後,她就煮好飯菜,放在一樓廚房的餐桌上排好,
然後一個人上到三樓神明廳通知:「請眾祖先神明『移駕』下樓吃飯!」??? 
(超級歐巴桑們真是太利害了!通通學起來~~~~
===================================================================================
 我將阿姨跟婆婆的方法告訴了一個朋友之後,她竟然很疑惑的看著我說:
「這很奇怪嗎?我媽媽現在都直接包個紅包給祖先,請他們自己喜歡吃什麼自己去買去!」  
(真的假的呀?學起來?!
===================================================================================
 後來去一個佛堂那邊拜拜,忽然看到她們佛桌前面的供品竟然是一盤香皂,一種很傳統式的平安淨身皂。 
我就問說:「怎麼?可以拜香皂嗎?」 
旁邊一個朋友就說:「你都認為他們會上來吃飯兼賞花了,難道不能洗澡嗎?」  
(是,是,大姐說的是,那要不要擺澡盆呢?)
===================================================================================
有一天,我家的老爺不小心透露了我在台北家中拜地基主的方式給婆婆聽,
婆婆就大驚小怪的跑來問我說:「地基主都要拜煮好的牲禮,聽說你竟然拜OK便利商店買的罐頭、 
綠豆(只有整包綠豆喔!沒煮!) 還有根本沒有煮的整包冬粉喔! 
哪有人這樣的?」婆婆質問的說著。
 
這時候,我這個乖媳婦就一臉茫然,完全無辜的表情說:「不行嗎?我不知道耶!」 
 
我的心裡OS說:「奇怪?你們家的神明就可以給水加米讓他自己去釀米酒了, 
怎麼我家的地基主不可以給他冬粉、綠豆、罐頭,讓他自己煮冬粉、煮綠豆湯、開罐頭吃呢!」
 
我的一位姊妹淘更絕,她的拜拜新招
  !! 
清明拜的「三牲」是:"麥香雞、麥香魚、豬肉滿福堡"!你沒看錯,都是麥當勞的!! 
後來她老公有意見,所以麥香雞就改成她老公愛吃的"肯德基"啦!
(我覺得這一招最經典啦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2755683&aid=520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