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5.蒲松齡《聊齋誌異‧勞山道士》析譯 ★
2010/10/30 02:38:03瀏覽88227|回應1|推薦18

      蒲松齡《聊齋誌異‧勞山道士》析譯   2010/11/2

穿牆術

原文:邑有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聞勞山多仙人,負笈往游。登一頂,有觀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團上,素髮垂領,而神光爽邁。叩而與語,理甚玄妙,請師之。道士曰:「恐嬌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門人甚眾,薄暮畢集,王俱與稽首,遂留觀中。

凌晨,道士呼去,授以斧,使隨眾采樵。謹受教。過月餘,手足重繭,不堪其苦,陰有歸志。

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日已暮,尚無燈燭。師乃剪紙如鏡粘壁間,俄頃,月明輝室,光鑒毫芒。諸門人環聽奔走。一客曰:「良宵勝樂,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酒壺分賚諸徒,且囑盡醉。王自思:七八人,壺酒何能遍給?遂各覓盎盂,競飲先釂,惟恐樽盡,而往復挹注,竟不少減,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賜月明之照,乃爾寂飲,何不呼嫦娥來?」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還乎!而幽我于廣寒乎!」其聲清越,烈如簫管。歌畢,盤旋而起,躍登幾上,驚顧之間,已復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樂,然不勝酒力矣。其餞我于月宮可乎?」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須眉畢見,如影之在鏡中。移時月漸暗,門人燃燭來,則道士獨坐,而客杳矣。幾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紙圓如鏡而已。道士問眾:「飲足乎?」曰:「足矣。」 「足,宜早寢,勿誤樵蘇。」眾諾而退。王竊欣慕,歸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傳教一術。心不能待,辭曰:「弟子數百里受業仙師,縱不能得長生術,或小有傳習,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閱兩三月,不過早樵而暮歸。弟子在家,未諳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謂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當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師略授小技,此來為不負也。」道士問:「何術之求?」王曰:「每見師行處,墻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傳一訣,令自咒畢,呼曰:「入之!」王面墻不敢入。又曰:「試入之。」王果從容入,及墻而阻。道士曰:「俯首輒入,勿逡巡! 」王果去墻數步奔而入,及墻,虛若無物,回視,果在墻外矣。大喜,入謝。道士曰:「歸宜潔持,否則不驗。」遂助資斧,遣之歸

抵家,自詡遇仙,堅壁所不能阻,妻不信。效其作為,去墻數尺,奔而入;頭觸硬壁,驀然而踣。妻扶視之,額上墳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慚忿,罵老道士之無良而已。

異史氏曰:「聞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為生者正復不少。今有傖父,喜疢毒而畏藥石,遂有舐吮癰痔者,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旨,紿之曰:『執此術也以往,可以橫行而無礙。』初試未嘗不小效,遂謂天下之大,舉可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

主旨:好逸惡勞、投機取巧、心術不正等種種可憎、可鄙的人格特質,諷喻世人:天下無一件事情,可以不花力氣就能辦得到的。學習也是一樣,不下苦功夫是學不會的,那種不肯刻苦鑽研,就想學到本領,只能像七一樣,到頭來四處碰壁,一事無成。

題解、導讀:

勞山道士〉選自《聊齋誌異》,是一篇風趣雋永、寓意深刻的諷刺小說。文題雖為「勞山道士」,但真正的主角並非法力高強的勞山道士,而是那個想求道,卻經不起勞苦、意志不堅又好逸惡勞的生。作者藉由生的意志不堅及不切實際,來諷刺當時的人情世態。本文篇幅雖短,但結構嚴謹,敘事詳盡,且將富有教育意義的思想與引人入勝的情節緊密結合,無怪乎直至今日仍傳世不衰。

蒲松齡在鄉間授課,白天有空時,就見他坐在樹下,與行人談天,無論什麼題材,他都努力傾聽,回去後再整理成故事。書成後,漁洋山人王士禎想以三千兩買下聊齋誌異》的手稿去印,但蒲松齡不肯,後經王士禎很有誠意的請託,蒲松齡才將書稿送去,王士禎作了一首七絕題卷首云:「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說明了氏創作《聊齋》的心境書中人類社會的陰險狡詐的令人厭惡,反不如狐仙鬼怪世界卻單純善良。《聊齋》一書多神仙狐鬼精魅故事,情節時或流於荒誕不經,但多有深沉的寄託與寓意,並非一班的神怪小說。本文亦有不少篇幅描寫道士運用法術作法,幻化怪奇,眩人耳目。表面看來似在讚美勞山道士的法術高超,實則為下文諷刺生的不切實際、好逸惡勞預作伏筆。作者隱藏在文中的人情世態,值得深思體會。此書為蒲松齡蒐集民間傳說鬼狐神怪故事,經過精心編纂潤飾而成,共四百多篇。作者運用如花妙筆,巧妙構思,假借狐鬼神仙以反諷世俗之無情無義,貪官污吏之危害國家社會,並謳歌愛情的真義。聊齋誌異》有作品四百多篇,內容豐富,除小說外,還有筆記、雜文和寓言故事等。作者把魏晉志怪小說與唐宋傳奇的傳統,結合起來,通過人鬼怪異、花妖狐魅等神奇變幻故事,寄託內心的「孤憤」,在思想與藝術上都達到了短篇文言小說的最高成就。如按主題分,下列三類作品最多:

一、暴露當時黑暗腐敗的政治,鞭撻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同情被壓迫的善良人民的痛苦遭遇。如〈向杲〉、〈席方平〉、〈促織〉等。

二、揭露和抨擊以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的罪惡、弊病。如〈王子安〉、〈司文郎〉。

三、反映封建婚姻制度不合理,及青年男女衝破樊籠、打碎桎梏的願望和行動。如〈嬰寧〉、〈阿寶〉等。此外,其他精彩篇章、如〈勞山道士〉諷刺生的好逸惡勞,〈畫皮〉揭露惡鬼害人的伎倆,〈嬌娜〉讚美朋友之義,〈張誠〉讚揚兄弟之愛等,也各寓意深刻。總之,此書題材多樣,從不同方面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

聊齋誌異》是一部浪漫主義色彩濃厚和想像豐富的作品,具有下列鮮明的特色:

一、塑造了許多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品既閃爍理想的光輝,又能把婦女特徵和花妖狐魅特徵巧妙地統一起來。典型形象有少女嬰寧、香玉、白秋練連鎖等,她們反對壓迫、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堅強性格,給人印象深刻。

二、情節曲折,敘述生動,故事性強。許多故事所敘,時而人間,時而幻域;時而陽世,時而冥府;豐富的幻想,常和現實緊密相連。〈夢狼〉就是如此,集中地概括了封建統治者兇惡本質,反映了人民願望。

三具有獨特的語言風格。作者吸收了《左傳》、《史記》和歷代文言小說的語言藝術,又適當提煉口頭語言,使敘事、對話更為生動傳神。

四、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作者繼承了前人短篇小說的優良傳統,又從民間故事、傳說和戲曲中吸取豐富養分,因而形成了此種風格,為人們喜愛

析譯:小鎮裡有個姓書生(年輕人)家中排行老七,是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從小就很愛慕道教的修行和法術短短六字鮮明地勾勒出一個膏粱子弟羨慕道術的形象。道教淵源於古代巫術和秦漢時神仙方術。東漢張道陵倡導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逐漸形成道教,聽勞山也稱嶗山牢山,在今青島市東北,南濱黃海,東臨嶗山灣有很多法力無邊的得道仙人,背著書箱前去學習。登上其中山頂,有一座道教廟宇道教建築:「宮」的等級最高,規模最大,「觀」次之,「庵」又次之在那,環境相當幽靜。有一個道士道教之神職人員,他們因信仰道教而皈依之,履行入教的禮儀,自覺自願地接受道教的教義和戒律坐在蒲團(蒲草編結的圓草墊,僧、道盤坐或跪拜時墊用)上,白頭髮垂到衣領上可是神情儀態清爽高邁超凡生上前)恭敬地叩問並和道士交談起來覺得(道士說的)道理相當深遠奧妙,難以捉摸於是就請求請求拜道士為師。道士打量他一番說:「只怕你嬌生慣養(太草莓),習性懶惰,不能幹苦活。」生回答說:「我可以幹苦活的!」道士的入門弟子很多迫近傍晚時他們全都集合在老道士這裡點名生向他們一一磕頭行見面禮,於是就這樣留在道觀裡簡述生上山拜師的經過

第二天一大早,道士把生叫去交給他一把斧頭滿以為師父會立即傳授道術,哪知…讓他隨著眾弟子一去砍柴接受了教誨心裡雖很不高興,但也只得聽從吩咐過一個多月,其手和腳上都長了一層層厚厚的硬皮他不能忍受這種天天砍柴的勞苦,暗地裡有了回家的想法

天傍晚王七和師兄們一起回到道觀,看見兩個師父起喝酒太陽已經下山天色已暗,屋內還沒有點燈師父就剪了一張像鏡子一樣圓的紙貼在牆壁上不久,那張紙竟像月亮一樣放出明亮的光芒,照整個房間清楚照出極其微細的東西。眾弟子環繞著他,聽他差遣,幫他辦事。一客人說:「這麼美好的夜如此歡樂的酒席,不能不和大家一起同樂(大家必定要一起爽的)。」於是就從几案上取一壺酒分著賞賜給眾弟子,並且還囑咐他們儘管喝(不醉的不是男人)生私下想說:靠~我們七八個人才這壺酒,怎麼能讓所有人都喝夠啊?」於是眾弟子(將信將疑地)各自找來很大的酒杯盎,大腹而斂口;盂,寬口而斂底爭著把杯中的酒飲盡,擔心酒樽中的酒(被別人喝)完了可是反覆地從壺倒出灌入杯中,(酒)居然一點也沒減少,內心十分奇怪心想這個有意思啦。不久一個客人對道士說:「承蒙恩賜明月高照(感謝你的月亮啦)卻這樣冷冷清清地喝酒也沒意思(但喝得很不嗨耶)為什麼不把嫦娥神話傳說中的月神叫來跳舞助興?乾脆叫嫦娥來陪飲好啦道士就把筷子往紙月亮扔去便看見一位正妹從月光中走出起先身高還不滿一尺,到了地上,就和人一樣高了嫦娥有著纖細的腰秀麗的頸子牛奶般的皮膚衣帶飄揚,曼妙地跳起霓裳羽衣天寶年間宮廷盛行的一種舞蹈過了一會兒唱道:「我翩翩地在這練舞功啊這到底是回到人間了嗎,還是我仍被幽禁在那廣寒宮(連這位來自月宮的嫦娥,都分辨不出壁上剪貼的月亮是人間的虛造,還是天上的實有,故有此歌;襯托道士法術之高強」(另一解:仙人啊仙人啊!你會回去嗎?還會把我禁閉在廣寒宮嗎那歌聲清澈激揚,就像吹簫一樣響亮歌唱完後,曼妙打著旋往上升,跳著登到几案上(正當眾人)驚得楞在那邊回頭看的間隙,(嫦娥)又變成了筷子。三個人放聲大笑。看到這一切,王七目瞪口呆這時又有一個客人說:「今天晚上最高興了(真的有嗨到)可是我不勝酒力了(已經快倒下去啦)希望送我回到月宮去,可以嗎可以當個駕駛送我回廣寒宮嗎於是三個人就離開坐席,慢慢地進到月亮中。眾門生看著三個人在月亮中飲酒(繼續續攤)連鬍鬚眉毛都清晰可見(整個人當然都看得分外清楚),就像影子在鏡子中一樣。過了好一會兒月亮漸漸暗了下去,(等)弟子點燃蠟燭走過來,只剩道士一個人獨坐其他客人已不見蹤影了。几案上的菜餚果品還在那兒;至於牆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張像鏡子一樣圓的紙罷了。道士問眾弟子:「喝夠了嗎?(弟子們)答說:「喝夠啦!」「喝夠了,就應早點睡覺不要耽誤明日砍柴割草的工作!」眾弟子答應並退了下去(以高超的想像力與極大的篇幅,刻畫道士宴請賓客的場面,凸顯道士的高強法力)生暗中欣慰羨慕爽了這麼一晚,返家的念頭於是又打消了。(敘生宴客前與宴客後心態的反差,點明生「少慕道」的原因:原來他之所以追求道術,不過是為了貪圖享樂。他很想學會道士的法術,以為他尋歡作樂、偷雞摸狗的工具

又過一個月在心癢仙術之下,耐著性子又學砍了一個多月的柴後覺得十分勞無法忍受了可是道士並沒有要傳任何一門道術的跡象。內心已不能再等待(這次真的操到受不了,不想再繼續混了),於是就向師父告辭說:拜託~弟子從幾百里外的地方來這裡跟仙師學習縱然不能學得長生不死的法術要是略微給我傳授一點(法術,意思意思一下),也可以撫慰我求教的心情。如今眼看兩三個月已經過去在這裡混了兩三個月不過是每天砍柴早出晚歸,弟子在家時過得太舒服,從未熟悉這樣的苦(撐不下去了啦,要求回家)。」道士聽了笑著回答說:「我本來就說你不能勞動吃苦,現在(看來)確實如此早就跟你說你太草莓,看吧明天早上一定打發你走。語雖婉轉,但只這一「笑」,即足以表達對生的嘲諷央求地說:「弟子來此操勞了那麼多天(請)師父稍微傳授一點小法術(至少也教我一點東西,當個紀念嘛),這次也算是沒有白來啊!(心有不甘,很著急)」道士問:「你想學什麼法術?」生說:「每每看到師父所行之處,牆壁不能阻隔您(每次看您啪啪走,不管是牆還是門都沒在管的,就學這個吧;不甘心白做工,竟厚著臉皮要求道士傳授他穿牆之術)只要學到這個法術就足夠了。」道士笑著答應了他什麼法術不學,偏要學穿牆之術!生偷雞摸狗的不良居心進一步昭然若揭?對此,道士什麼也沒說,只是「笑而允之」。道士明知王生心術不正,卻還要答應他的要求:因為……於是就傳授他過牆秘訣,讓他自己念(咒語),(念)完了大叫說:「進牆去!」就可以過去了。可是,生面對著牆,不敢進入。(道士)又說:「試著進去。」生真地從容地走過去,結果到了牆那裡就被阻住了。道士又指點說:「低下頭猛(輒,驟也)衝進去,不要猶豫!(他存心要趁機勸教生──故意明言施術時要「俯首輒入」,而不能「從容入」,乃是要點醒生:既要偷雞摸狗地做穿窬之盜,就不要故作從容,裝模作樣)」王生真的離牆幾步遠,奔跑著進去。到了牆那裡,空空地就像沒有東西,回頭一看果然到了牆外了。生十分高興,進去感謝師父。道士告誡說:「回家後,應當潔身自守以純潔的心地葆其道術,不可有不乖之念,否則法術就不靈驗(善意地警告,冀其能醒悟)。」接著資助了旅費,打發他回去了。

返抵家門向家人吹噓說遇到仙人學會了法術,再堅的牆壁也阻擋不住他,老婆不相信他會有這樣本領。仿效以前做過的把穿牆術演了一遍──離開牆邊數尺遠,然後低頭奔跑著朝牆猛衝過去;結果頭狠狠地撞上堅硬的牆壁身體立刻猛然撲倒在地上(跌了個狗吃屎)其妻子趕緊過去扶起他一看額頭上起了個大包,就像鴕鳥蛋一樣大在那裡。妻子又好氣又好笑地取笑吹牛生又愧又十分震怒,懷疑道士捉弄他,直痛批嶗山那位老番癲道士缺德沒安好心(太惡劣)罷了(註:穿牆術兩大要件:騙子加上傻子!必能成功;也許只有多年前曾在臺灣掀起「發功」、「分身」熱潮的顯像協會創辦人神棍宋七力可以教他

異史氏蒲松齡──當時媒體從業者說:「聽到這個故事(八卦)的人,沒有不哈哈大笑的笑那由其言行與做事之情節自然流露出的好逸惡勞、投機取巧、心術不正等種種可憎、可鄙的人格特質。笑得假髮都掉下來了。卻不知當今世上像生這樣的人還真不少(指責好逸惡勞、不切實際,妄想以不勞而獲的心態學習仙術,最後一事無成,惹來眾人之恥笑。現在有些見識鄙陋的粗俗人,喜好傷身的疾病災患,害怕治病的藥物和砭石(喻喜歡聽信阿諛奉承的有害之言,卻害怕聽到忠告。《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臧孫曰:『季孫之愛我,疾疢也;孟孫之惡我,藥石也。美疢不如藥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子所謂「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所以就有些在吮膿疱、舐舔痔瘡喻指無恥的諂媚奉迎者之醜陋行徑。《史記‧佞幸列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吮之。」又,《列禦寇》:「工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的人(指責道士之…),專門進獻一些宣揚威勢、逞兇施暴的不良方法,以迎合這些人的心意,並且哄騙他們說:『只要照著這個方法去做,就可橫行無阻。』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有點效果,於是就以為全世界所有事,都可以如此比照辦理任意惡搞。因此結果就是:未到最後碰撞硬牆、踢到鐵板而跌倒受害,勢必不會休止。」(某些人,喜歡聽好話而討厭真話,所以就只聽得見想聽的話,這種人通常都是用很嗆很暴力的方法,來得到他想要的,就像跟他說:『用穿牆術走天下,絕對沒問題的啦。』一開始的確有點效果,於是就以為天下所有事,都可以這樣地惡搞,以為「頭過身就過」,甚至「關關難過,關關過」,結果最後碰觸硬壁而鼻青臉腫,把腦袋瓜搞得跟釋迦一樣,落得為天下笑猶不自知,真是可悲可痛。值得注意的是:今日的老番癲是老、小皆有,而且皆是龐大的集團、相互師承的)

分段大意及結構分析:

首段:簡述生上山求師學法的經過(未提他何以少慕道)。

二段:簡記求師首月師父給予之考驗。

三段:生看師表演法術

以高超的想像力與極大的篇幅,刻畫道士宴請賓客的場面,凸顯道士的高強法力:

◆寫他能翦紙為月、擲箸成仙、使酒壺傾注不竭、美酒飲用不盡,最後甚至移席月下,與友同樂。把道術寫得活靈活現、有聲有色。

◆表面上明寫道士,實則暗諷生:在宴客前生「不堪其苦,因有歸」,宴客後則「竊忻慕,歸念遂息」,點明了王生「少慕道」的原因:原來他之所以追求道術,不過是貪圖享樂罷了。生很想學會道士的法術,以作為他尋歡作樂乃至於偷雞摸狗的工具

四段:寫師傅教生學法術

()然而,嬌生慣養的生卻生性好逸惡勞,在心癢仙術之下,耐著性子又學砍了一個多月的柴後,終於忍受不了,決定歸家。

()生要求回家時,道士笑曰:「我固謂不能做苦,今果然。」語雖婉轉,但這一「笑」,便已表達了對生的嘲諷之意。

()生不甘心白做工,竟厚著臉皮要求道士傳授他穿牆之術:什麼法術不學,偏要學穿牆之術?其偷雞摸狗的不良居心進一步昭然若揭?

()道士「笑而允之」:這一「笑」有力地表達了他對生的強烈不滿。

()道士明知王生心術不正,卻還要答應他的要求:因為他存心要趁機勸教生:

他故意明言施術時要「俯首輒入」,而不能「從容入」,便是要點醒──既要偷雞摸狗地做穿窬之盜,就不要故作從容,裝模作樣。

()道士並善意的警告生,冀其能有所醒悟:歸宜『潔持』,否則無效。

五段:生演法術失靈:

他完全無法領會道士教導之旨意,最後得到的只有頭頂的大疙瘩與妻子的嘲笑:因其腦袋早就不良的動機所填滿了

末段:異史氏(當時媒體從業者)的評論。

作者:蒲松齡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淄川區)人,蒙古族(有爭議)。世稱「聊齋先生」,更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美譽。

他誕生在一個沒落的科甲相繼的世家。在他祖父的時代,家庭已開始衰落。他就是在貧困的家庭中長大的。從幼年起,他受家庭影響,羨慕功名,醉心科舉。十九歲初應童子試,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名振一時。此後屢試不第。三十一歲,迫於家貧,應聘任江蘇寶應縣知縣的幕僚,次年辭職回鄉。此後一直在鄉紳家設帳教學,有機會時仍應考。四十五歲,在濟南應試,因病沒有終場。四十八歲,再游濟南,仍未考中。七十一歲,始成貢生,四年後逝世。他一生科舉不得意,長期過著貧困的塾師生活;大部分活動在邑和濟南之間,但接觸的人物卻非常廣泛,上至統治階層人物,下至農夫村婦、僧道術士。他同情農民疾苦,不滿現實,但又始終不忘進取功名,他既收集過民間的故事傳說,又有豐富的生活閱歷,為他的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他的《聊齋誌異》,在二十歲左右開始創作,四十歲前後成書,其後不斷增補,五十歲才寫定。此外,又著有《聊齋文集》、《詩集》等。他在中國文學界得享盛名,就是由於《聊齋誌異》一書。

蒲松齡出生在一個「累代書香」的家庭,只是祖先的功名不顯揚,所以蒲松齡的父親只能以商維生。但蒲父對松齡仍有高度期許,所以他親自教導兒子向經書裡鑽,造就了蒲松齡深厚的學問。蒲松齡考童子試時,是一帆風順的,連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後來還和同邑李希梅張篤慶等知名文士組織了一個「郢中詩社」,談文論詩,表現他優越的文采。

資稟才學:傳奇的誕生、弱冠掇芹、郢中結社、青春苦讀,逸興風發的年少歲月。

坎坷的際遇:社稷易主,大環境的艱難;四十年科場躓踣的悲憤絕望;家徒四壁、夫婦愁貧,近三十年離鄉去親的塾師生涯。

人情世態之苦:兄弟析箸、妯娌生隙、變起蕭牆的悲苦。佐幕江、淮,眼見吏治黑暗、官紳歡樂、黎民啼飢號寒,而憂憤填膺。耿介嫉惡,悲憫民瘼。多次上書孫蕙王漁洋、譚再生等顯宦,以痛斥酷吏、為民請命。所著詩文、小說、俚曲、雜著,皆以揭露社會黑暗、表現民間疾苦為主要題材。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4548363

 回應文章

97986332239
2014/06/05 22:03

go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