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8 18:34:52瀏覽1083|回應0|推薦6 | |
嘉義朴子天主教堂~趙士儀神父,允許近距離拍攝聖堂....等地區 ~ 世上難得聚集了32位聖人的靈牌,神父讓教友們觸摸 ! 從《麥狄遜之橋》談天主教對聖人遺物(聖髑)的崇敬從《麥狄遜之橋》談天主教對聖人遺物(聖髑)的崇敬 或許,多年前的一部電影,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所主演的《麥狄遜之橋》(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聖髑」的意義和神奇效果。 孀居的老太太過世,遺囑說明要火化,並將骨灰灑在羅斯曼橋下……還下一口箱子。這讓回來奔喪的子女好奇不已:照片、地契、還有一堆告白的文字。(這堆遺物remains)訴說著一段出軌韻事,和對去世的老夫和這對子女的一生堅貞之愛。 這段告白,訴說來不及開花結果的四天邂逅,以及往後終生刻骨銘心的精神戀眷;讓她已經離婚的女兒,與婚姻瀕臨破滅的兒子驚訝不已。然而,在展讀三本告白的過程中,這對子女對亡母有了同情地瞭解,並反省自己當下破裂的的婚姻。你不必奇怪,一段停格的歷史,竟然挽救了一對子女的婚姻…… 在教會專有名詞的「聖髑」,包括了聖人身體的部份,或是有些因為碰觸過聖人的身體而被「聖化」的物品(踏花歸去馬蹄香!!!)。 所以「聖髑」就其狹義是指聖人身體的部份,或是他的衣服、用品;甚至與殉道者的鎖鏈刑具。 就其廣義來說,是因為熱心虔誠,而碰觸過聖人身體或墓地的一些物品。 這些聖髑的崇敬,是讓人保持對這位聖人的追思與懷念。這習慣,早在基督宗教傳揚以前,就有同樣的作法。事實上,對於聖髑的敬禮,在基督宗教以外,許多宗教與文化,都有同樣的作法。
聖髑、遺物與紀念品 在中文裡,教會的專有名詞「聖髑」,是譯自英文的relic,輔大神學院出版的《神學辭典》稱為「聖徒遺物」(p.776),relics一詞來自來自拉丁文的複數名詞reliquiae,就是一般名詞的遺物(remains)。 聖「髑」者,聖人之遺骨是也,在中文聖經中出在若望福音十九17『耶穌自己背著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名叫「髑髏」的地方,希伯來話叫「哥耳哥達」』。 「髑髏」語見《莊子》「至樂篇」:「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音消)然有形……」,大意是:「莊子到楚國去,看到一個空骷髏,空枯的樣子,莊子看他可憐,想幫他的忙,想不到髑髏卻說:我現在快樂的不得了,怎可能走回頭路呢?」 在民間傳奇中,孟姜女哭倒長城,就是亡夫髑髏顯靈。
聖髑的聖經依據 對於聖髑的敬禮,雖然聖經的依據相當薄弱,但是我們可以找到的如下: l 列王紀下二9-14。厄里叟以師父留下的衣服分開約旦河水:「過去以後,厄里亞對厄里叟說:「在我被接去離開你以前,我應該為你作什麼,你儘管求罷!」厄里叟答說:「求你把你的精神給我兩分。」厄里亞說:「你求了一件難事;不過當我被接去離開你的時候,你若能看見我,你就可以得到;否則,你就不能得到。」他們正邊走邊談的時候,忽然有一輛火馬拉的火車出現,把他們二人分開;厄里亞便乘著旋風升天去了。厄里叟一見,就呼喊說:「我父,我父!以色列的戰車,以色列的駿馬!」隨後就再看不見他了;厄里叟遂抓住自己的衣服,撕成兩半,然後拾起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回去站在約旦河邊,拿著從厄里亞身上掉下來的外衣擊打河水說:「上主,厄里亞的天主在那裏﹖」他一擊打河水,河水就左右分開,厄里叟走了過去。」 l 列王紀下十三20-21。厄里叟的遺骸讓死人復活:「厄里叟死了,人安葬了他。第二年春,有一群摩阿布游擊隊來犯國土,那時有人正去埋葬一個死人,忽然看見這群游擊隊,便將死人拋在厄里叟的墳墓裡走了。那個死人一接觸到厄里叟的骨骸,就復活站起來。」 l 宗下十九11-12:「天主藉保祿的手,行了一些非常的奇事,.甚至有人拿去他身上的毛巾和圍裙,放在病人身上,疾病便離開他們,惡魔也出去了。」 在以上三段聖經中,都是與聖者厄里亞,厄里叟與保祿有關,他們是天主所揀選的工具,更正確地說,奇蹟之所以發生,是與他們的遺體或是衣物有關,這遺體和衣物,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聖髑」。但這並不是說,這些物件有什麼驚人的魔力,而是因為天主幾位聖者生前,透過他們來完成一些奇事,在他們死後,天主也願意繼續透過他們而完成。同樣的,民眾透過這些聖者更接近天主,聖者的影響,甚至於延續到他們死後。 教會就是透過這角度來瞭解「聖髑」。
教會歷史上的聖髑敬禮 在初期教會,就有對於「聖髑」的敬禮。封寫於一五六年的信件,提到有關斯米納教會的主教波利卡,他是被火燒死而殉道的。信中寫道:「我們收取他的骨骸,這比珍貴的寶石或精純的黃金還要貴重,我們將之安放在適當的地方,一如天主所稱許的,我們以高昂的心情與極大的喜樂,來慶祝他誕生於天上的殉道之日」很清楚地,這位主教已經埋葬,在他的墳裡,所葬的是「聖骨盒」。在以下的記載中強調,信友們來到主教的墳墓,並且不斷地有奇蹟發生。在往後的發展,就是以聖者辭世之日為他們的慶日,在他們的安葬處舉行彌撒,並且對他們的遺物有適當的敬禮。 在三一三年,教會成為合法的地上宗教,聖者的安葬處得以公開,「聖髑」得到信友特別的崇敬。聖人的骨骸或是身體的其他部份,為了方便崇奉景仰,被安置在特製的容器(聖骨盒reliquary)。起初在東方教會,後來這風氣影響到西方教會,並且更為盛行。直到中世紀,以聖骨盒安置聖髑的風氣,更是普及到整個教會。 對於聖髑敬禮,教會抱以謹慎的態度,並且嚴格地規定。在寫給Riparius的信中,熱羅尼莫(d.420)特別為聖髑敬禮辯護:「我們不會去崇拜,也不會去敬禮,唯恐我們對受造物的崇拜超過對造物主的崇拜;我們崇拜殉道者聖髑,為的是更多地崇拜天主。」 或許,在這千禧年之際,聖女小德蘭的「聖髑」巡行台灣,教友們的的崇敬,會讓一些不明究底的人感到奇怪。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珍惜我們所愛者的東西:他們的衣服、個人用品,一撮頭髮,這些都是「所愛者的遺物(relics)」,這一些物件,都讓我們對於所愛的人,保有回憶,睹物如見其人。在他們生前如此,在他們死後則更為珍惜。在國軍英雄館,在中正紀念堂,都有政府所欽定偉人的紀念物品。 但是,教會這種對於聖人遺物的敬禮,難保不會有危險。在中世紀,教會對於聖人的遺物敬禮大大地盛行,相對的,其反對聲浪亦增加。民眾對於敬禮本義的缺乏正確認知,也導致迷信的傾向。聖人遺物之分施盛行,也難保沒有金錢交易和缺乏嚴格認證。 特力騰大公會議(1563)認為: 殉道者和其他聖人遺體,他們堪當接受信友們的致敬;因為他們生活在基督內,在聖神的殿宇中,他們在永遠的生命中,被基督所接納,並且將要復活受顯揚。所以,透過他們的代禱,我們由天主那裡接受祝福。 自此,在歷史上,教會對於聖人遺物的敬禮,一向努力保持適度中節。在天主教法典中說:禁止買賣聖髑,並且,對於著名或已經受大眾敬禮的聖髑,其轉讓或是永久性的遷移,必需有宗座許可。(《天主教法典》no.1190)。在今日,聖髑之認定,需有相當權威人士的之簽署文件。至於,始於第四世紀,在祭台上保留聖人或殉道者聖髑的傳統,教會說明,「得依禮儀書的規定予以保留」(《天主教法典》no.1237)。
結論 在一些教堂中,有保留其主保聖人的聖髑,也在一些適當的場合與機會,來崇敬這些聖徒。從一些信徒的見證可知,慈悲的天主在今日,也願意透過這些對聖髑的敬禮,經由聖人的轉禱而施恩。因此,聖髑敬禮提醒我們,這些聖人的典範,和他們與天主的合作。所以,敬禮聖髑,是要我們以聖潔的生活,請求聖人代禱,來祈求天主施恩。因此,讓我們以正確的認知與虔敬的信仰,來崇敬聖女小德蘭的聖髑。
《神學辭典》有關聖髑的解釋 565聖徒遺物RELIC (一)概念說明:聖徒遺物relic一詞來自拉丁文的複數名詞reliquiae(遺物remains): 1) 狹義而言,指列入聖品和真福的聖人的遺體、遺骨。 2) 廣義來說,聖徒遺物指這些聖人生前的用品(如衣、床)或觸及他們遺體的物品。(參閱503) (二)要深入瞭解聖徒遺物敬禮,該首先從基督徒的「紀念」及「中保」兩個角度來看: (1) 伯多祿和保祿在羅馬致命後不到四十年,格林多教會已開始「紀念」此兩位聖人。聖人們的教導、著作與榜樣不但影響當時的人,亦及於後世。這種在基督救恩工程中的「紀念」提供基督徒敬禮聖人遺體的基礎(狹義之聖人遺物) (2) 聖人死後,在復活的主基督內仍繼續援助及關心在旅途中的人類,結果,狹義的「聖徒遺物」一詞漸漸地引申到廣義的了解,即一切與聖人遺體接觸的物品上。如此聖人遺物,就類比的意義而言,扮演救恩中保」的角色,如宗二14-37:六8-10;九1-20在伯多祿、斯德望及保祿生活中所瞄繪的中保作用。 (三)簡史 (1) 156年,一封描述《玻里加(Polycarp)殉道》的書信已提及尊敬殉道聖人的遺物。此風日漸廣傳,奧斯定(Augustine,354-430)在《天主之城》中有詳盡的描述。787年,尼西亞第二屆大公會議(參128)曾譴責那些拒絕「聖徒遺物」的人(D5603)。 (2) 到了中世紀,聖徒遺物的敬禮衍生出極嚴重弊端,墮落到幾乎近於多神論、偶像崇拜、迷信和貪財的地步。此情況導致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家(參273)如馬丁路德(M. Luther,1483-1546)、加爾文(J. Calvin,1509-1564)都基於聖經,特別是舊約,禁止了聖像而反對敬禮聖徒遺物。 (3) 按著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確認聖徒遺物的敬禮(DS 1822)並指示改革目標在於糾正各種弊端(DS1825) (4) 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說明了這種敬禮與天人中保基督的關係:「根據傳說,在教會中有對聖人的敬禮並尊敬他們的真正遺物與聖像。聖人們的慶節,實乃宣揚基督在其忠僕身上所行的奇功 並為信友提供應倣效的適當模範。聖人慶節不得凌駕於敬禮救援奧蹟的慶節之上,……(Sc111) 古老式的洗禮室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