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6/20 07:00:00瀏覽194|回應0|推薦1 | |
日前報載北歐國家面臨一個問題:垃圾不夠多。 沒錯,真的面臨垃圾不夠多的問題。因為幾十年來歐洲北部國家投入垃圾發電,以致現在對於垃圾的需求大於供給,例如北歐各國的焚化爐實際處理的垃圾量只有原先設計的五分之一,因此只能從更遠的國家如美國、英國進口垃圾。 在1980年代晚期,美國曾面臨垃圾問題,不僅製造的垃圾太多,掩埋場也因為鄰避情結(NIMBY)的關係受到許多抗議,以致於已設的掩埋場必須關閉搬走,準備新設的掩埋場也受到居民的抗議與阻撓。 經濟學家分析認為,原因在於我們只會給產生垃圾的產品訂價格,卻不會給垃圾訂價格,以及沒有給予處理垃圾的人應有的報酬。所以,解決方法是對垃圾訂價格,也就是要求製造垃圾的人付費,並採取以價制量的方式來規範大家慎用資源,同時輔以資源回收的方式,來解決垃圾問題。 當時美國賓州州政府決定將垃圾問題交由市場機制來解決,也就是由社區、掩埋場、焚化業者之間協定如何處理垃圾。這種方式讓賓州處理垃圾非常有效率──掩埋場處理垃圾的費用低於全國的平均。相對的,在台灣也有類似的個案,就是台北市推動的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讓台北的垃圾量大減,資源回收量大增。 上述的例子告訴我們,當一項活動變得昂貴時(把家中的垃圾拿到垃圾車丟,不再是免費的),參與的人就減少了(垃圾量減少,資源回收量增加)。 當年讓我們傷腦筋的垃圾,曾以適當的政策予以紓解,現在卻變成北歐搶手的黃金。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