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8 01:05:41瀏覽279|回應0|推薦1 | |
日前馬英九總統、陳冲院長及蔣偉寧部長熱熱鬧鬧的主持了十二年國教的啟動儀式,期以七大面向、廿九個方案將十二年國教說個周全,顯見教育部企圖改變目前以考試進行「能力分校」的現況,而透過大部分的免試入學消弭國中學生的升學壓力。 教育部雖然說的方方面面,沒說清楚的卻是在103年學力不同的學生進入了同一個校門,而十二年一貫的「暫行課綱」卻要等到104年12月才完成,校園內的老師面對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又該如何自處? 「能力編班」當然不是問題的答案,不如以二十年前風靡一時的「飛越比佛利」與時下正夯的「花邊教主」影集中所呈現的美國高中校園,作為借鏡;美國高中班級的編成不是以年級為界線,而是依照學生在每一門科目中不同的程度進行分班,所以才會形成跑班上課,而有影集中的選修不同課程、同學互異的現象。
此種強調適性發展與學習個別化的設計,讓學生可以在不同學科的學習成就中摸索適性學習,且學習不再以年齡作為單一的衡量標準,而學生的能力與興趣,才是關鍵;透過不同學科學習能力的表現,讓每一個學生不同的成就被看見,才能避免走回「能力編班」的錯誤。 至於單科的學習成就已超過高中課程的孩子,甚至可以選修未來可以抵免大學學分的大學先修課程(Advanced Placement,AP),此時大學與高中的合併或策略聯盟才有意義,而非僅是使用實驗室或參加讀書會的表象而已。 以上美國高中教育的種種與教育部推動十二年國教所強調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的五大理念並無二致,然此並非以「特色」二字就能概括或可以任由各校自由發揮,而是必須透過課綱的指導與規範才能呈現其教育效果,但以目前教育部的十二年國教實施計畫,課綱卻是要等到十二年國教第一屆的「白老鼠」在高中畢業前夕才初具雛形,豈不弔詭? 深究歷次教改,原本都有其前瞻的眼光,而囿於執行的過程中因機制的設計不當或主事者的一意孤行而產生了不計其數的政策「犧牲品」。十二年國教雖然有其時代意義,但在課綱尚在研擬、學制沿襲以往的情況下就要倉促上路,每個孩子的青春只有一次,無論誰家的孩子都不是「白老鼠」或「犧牲品」;教育究竟是百年樹人之大計,可容不得你馬政府半夜政策急轉彎!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