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符合社區需求的空間----社區互動的平台
2006/11/01 20:36:08瀏覽454|回應0|推薦0

搶救楓香的意外發現

北投區林泉里里長張聿文,致力於老樹的保存,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當樹醫生楊甘陵博士受張里長邀請,在本里新民路為「林蔭大道」的楓香樹診治的同時,順道看看在中山路五之七號前的百齡楓香樹生長情形,發現衰敗情形非常嚴重,原因是樹穴被柏油封蓋,根部沒有呼吸空間。在沒有經費的情形下,里長找了些義工,把樹穴挖開。

這時引起旁邊清潔隊同仁的注意,紛紛圍觀詢問,同時經過此地的公園管理班長亦表關心。當里長為老樹向權管單位公園處抱怨楓香老樹無人關心時,班長表示「人力有限,要做許多的公園維護,目前上頭又撥交一棟荒廢建物要他管理,力不從心,管不了這麼多事」,里長發現這幢舊屋應該可有效的管理利用,在向公園處接洽並取得同意後,開始自力籌備「林泉里里民活動中心」。

老房子的初期整修及再利用的構想

首先將屋頂修復換木樑加黑瓦,內部水電、廁所、燈具更新及油漆粉刷,庭院整理植草及石步道,使用了垃圾場回饋金的六十幾萬,里辦公處也遷移到此服務。由於維護的經費相當龐大,里長認為如果讓它變成「區民活動中心」由區公所來負責維護,應該是比較好的方案。九十年十二月廿六日邀請民政局林正修局長現場會勘,但林局長認為將它變成「公民會館」會更有使用的價值。

「公民會館」到底要做什麼用?在規劃研究的時候並沒有具體的答案,而「公民會館」沒有餐廳,沒有住宿房間,不能以「會館」來解釋,若以「公民」相關議題來說,它可以說是極有意義。

曾經是前警備總部北投調查站,它是防範、管制甚至打壓公民運動的地方;曾經是林泉里里民活動中心,是反對興建北投纜車等公共議題密商的地方,將來是北投地區公民養成教育、公民訓練相關議題的場所。

本建築物的使用歷史過程

「公民會館」現址在使用上分成幾個時期,在民國七十六年解嚴以前,它是「警備總部北投調查組」也說成諜報組,由一位上校組長帶領,負責士林、北投、淡水、天母、陽明山等地區的情報的蒐集及政治偵防工作,每個地區都有一至二位偵查員。在主棟的二樓是組長的官舍,其眷屬都住在一起,一樓是中山室、辦公室、檔案室;次棟的一樓餐廳及廚房,還有駕駛及傳令的宿舍;地下室是一個車庫。在整建的時候,發現疑似關犯人的地窖,當時是威權時期,聽說施明德等政治犯及一清專案抓的黑道大哥,都是由此處送往綠島的,不難想像是關犯人的地方,但沒有具體的事證,於是又把它封掉了。

解嚴以後,調查組裁撤,這個地方荒廢雜樹叢生,變成流浪漢的棲息地,旁邊的一棵大樹倒塌,把黑瓦屋頂壓壞了,下雨時直接落在地板上,藤蔓在屋內蔓延,油漆脫落,鋁門窗被拆去賣錢,活像個鬼屋;有善心人士在此餵食流浪狗,流浪狗開始進駐,跳蚤滿屋,荒亂不堪。

第二個時期,林泉里辦公處在此服務,雖然修了一些東西,但看起來還是破舊,此時,北投纜車的公共議題,讓許多的北投居民及社區重視,由林泉里長張聿文、八頭里仁協會陳慧慈理事長、北頭生態文史工作室陳林頌、音樂家陳明章發起籌組北投反纜聯盟,由陳明章擔任召集人,張聿文擔任總幹事,經常在此邀集北投地區許多社團及民眾會商,討論北投纜車這個公共議題,公民運動在此時此地亦有實際而具歷史意義的運作。

北投公民會館

未來的「公民會館」,有一個展示室,以展出北投的地區發展、產業特色、人文歷史為主,更可以辦理各類型的展覽活動;有一個中型的會議室及兩個小型社區教室;還有一個戶外活動空間,可以辦理小型的音樂會。可以提供北投區里長集會或是社區會議的場地,林泉里里辦公處亦附設於此處;主要是發展北投的公民養成教育、公民訓練或是公共政策等相關議題。因為社區的參與與經營,獲得第二屆台北城都市景觀設計大獎佳作獎,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uhwen&aid=51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