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5 18:17:25瀏覽265|回應0|推薦1 | |
「圍城倒扁」需「兵臨城下」,佔領公園路
施明德主席提出「圍城」之計作為「倒扁」大軍的最高戰術,誠哉斯言!但如何讓倒扁大軍展現出聲勢懾人的「圍城」效應,令扁營聞風喪膽?吾人以為,必須塑造出一種「兵臨城下」的強大壓迫感,才有可能逼阿扁訂下「城下之盟」,引咎下台。 欲「兵臨城下」,當然要佔領「城下」的方寸之地?何處是總統府前兵家必爭的「城下」之地?就是凱達格蘭大道與公園路垂直交叉的十字路口。搭捷運的倒扁群眾出了台大醫院站,沿著公園路走到總統府前,看到公園路右邊有拒馬列峙,拒馬前有警察一字站開。公園路左邊則停了幾排轉播車,車陣後才是倒扁大軍的造勢現場。但聽「阿扁下台」之聲隔著轉播車陣遠遠傳來,右邊隔著廣場的總統府更顯得天高皇帝遠。原該是兵家必爭的凱道與公園路交叉的十字路口,竟然是西線無戰事。只有零星群眾衝著拒馬高喊幾聲「阿扁下台」,或是與站崗警察聊天拍照。 這是怎麼回事?公園路儼然成為總統府的護城河。倒扁大軍竟然干心隔河嘶聲吶喊,卻不敢越雷池一步?這算什麼呢?區區一段公園路都跨不過,如何讓阿扁感受到「兵臨城下」的強大壓力? 群眾運動本來就是一種象徵表現手法的「人民施壓」,而非真槍實彈的武裝鬥爭。(即使是鄭村祺「不排除暴力手段」的激進主張,也無非是以激烈肢體衝突為表現手法的「象徵性」暴力。)但「象徵性」的動作卻有可能產生實質的壓力效應,關鍵在於,能不能把戲作足,把「人民施壓」的象徵場面推到極限,不惜讓整個國家機器癱瘓停擺。欲達此極限境界,群眾運動的最有效策略就是以人海戰術包圍權力中心的所在地點。 人海戰術是群眾運動的最高戰術,因為群眾的本質就是自我無限繁衍集結擴大的「繁多性」(multitude),衝破任何階級、種族之區隔。唯有人海戰術可以對抗現代國家機器的軍警武裝力量。而如何集結群眾,創造人海,則須打開一個可以宣洩人民集體意志的象徵性場域。群眾與場域是構成群眾運動的兩大要素,二者相互激盪強化,直到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人海戰術,則無懼於任何國家機器的武裝力量,亦超越「非暴力」與「不排除暴力」的路線之爭,而達「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兵家勝境。 凱達格蘭大道已是集結倒扁人潮的象徵場域。但需更推進一步,佔領公園路,直接與拒馬對峙,才更能激盪凝聚群眾倒扁意志的狂熱與強度,直推至「兵臨城下」的「臨界點」,使倒扁人潮蔚為沛然莫之能禦的人海戰術奇觀,則何愁阿扁不倒?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