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二周年:
角色期望落差的衝撞與修補
【聯合報╱社論】 2010.05.20
馬英九總統就職滿二年,任期已經過半。
這兩年來,可謂是「馬英九自己想作一個怎樣的總統」,與「國人期望他作一個怎樣的總統」的強烈衝撞過程;未來兩年,則將是這種「角色期望落差」的修補工程,並將由此決定他四年總統任期的成敗得失。
兩年前,五月二十八日,行政院以奇襲方式宣布油價上漲 ,與今年四月二十五日的雙英辯論,這兩個事件,一頭一尾,跨越馬英九的兩年任期,正好反映了上述「角色期望落差」的衝撞與修補。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馬總統上台,油價已被扁政府凍漲了六個月,國人皆在觀望新政府何時實施「一次漲足」的競選政見;果然,劉兆玄內閣宣布將在六月二日漲價,但立即引發囤油居奇,公共安全危機四伏,劉內閣遂閃電宣布於二十九日漲價,爆發了排隊搶購的風潮,車隊綿延數公里。於是,民怨沸騰,指馬政府「第一堂課就不及格 」。
如今,已然改採「浮動油價」,每周調整一次。這個「馬政府的第一堂課」,其決策模式及所引致的批評,幾乎是兩年來馬政府多數政策的「原型」。
以言油價,決定「尊重市場機制」,採行「浮動油價」,其實皆是「戰略正確」的主張;但居然預先宣布將在六月二日漲價以致引發囤積,再又突襲漲價引爆搶購,則分明是在戰術面及溝通面造成了政治風暴。在這當中,就出現了「依法行政」及「庶民政治」的期望落差。
此類事例,不勝枚舉。例如,馬總統一度認為,颱風勘災慰問,應讓閣揆劉兆玄先去,總統則退居第二線;此說惹得災民又怒又疑,質問這是什麼道理?甚至發生八八水災那麼大的災難,馬英九堅不宣布緊急命令,亦被指為即使「法制正確」,卻是「政治不正確」。
再如最近拉法葉艦佣金案仲裁獲勝,扁政府曾欲私下和解 ,藉「武器代償」,一方面操作國際及兩岸政治,另一方面作為貪墨器具;但是,馬英九卻冒著仲裁勝負未定的風險,堅拒和解,也無意藉「武器代償」操弄國際政治。
許多人批評馬英九笨,其實不少批評的真意是指他不夠權謀,不夠奸巧,不夠通達,不會弄權,不夠壞;例如,強烈的民意認為,陳聰明久不下台是因馬英九「無能」、「 沒有魄力」,但不干涉司法卻是他的重要政治信仰與堅持之一。然而,「期望的落差」卻因此而生。
今年四月的雙英辯論,似可視為這種「期望落差」修補工程的開端。若依馬英九的真性情,他可能更期待一場平和理性的「對話」;卻被情勢推上針鋒相對的辯論。
其實,馬應自知在口才上未必占有優勢;但他卻尊重在野黨作為監督者的角色,冒著重大政治風險,接受蔡英文平起平坐的挑戰。所幸馬英九在那場辯論中略占上風,否則這種「期望的落差」更不知將惡化至何種田地?
那場辯論會,社會視聽關注的是雙英臨場表現的高下,但馬英九自己所期望者,卻應在能否取得國人的理解與信任 。馬英九在這場辯論會中的表現顯示,他是認真的,用功的,誠懇的,他也知道其中必有「不入虎穴」的風險,但他更知道他所面對的是必須將台灣「起死回生」的工程。
蔡英文在辯論會中未以「傾中賣台」指責馬英九,由於那只是綠營的街頭運動語言,在辯論會中未必站得住腳;其實,馬英九最重要的人格特質,也許正是對中華民國的忠愛,這是他的兩岸政策之所以能獲得多數國人支持與信任的重要理由。尤其,若非馬英九,其他台灣政治領袖在兩岸間不可能有此種人格資產。
馬英九自己想作一個怎樣的總統?他也許不想成為視聽的明星,希望國家及政府的一切皆能按公義及法制運作;在兩岸政務上,他也希望能務實進行,不願見將兩岸議題當作台灣內部政治鬥爭的民粹槓桿。這樣的風格,與國人的期待是有落差的。
總統豈能站在「第二線」?陳聰明豈能不下台?扁案為何遲未定讞?立法院的多數黨是幹什麼的?為何不會見達賴 ?為什麼一連輸掉幾場選舉?為何對富人減稅?為何ECFA傷害了弱勢產業?為什麼說心裡毛毛的?
馬英九就任總統兩年來,台灣所處的大環境是:中國崛起 、美國式微、台灣內部撕裂、政府人才斷層、公義沉淪、扁案翻騰、國際經濟風暴迭生、東協加N浮現、台灣經濟地位面臨邊緣化危機……。
這似乎已非「民主之父」、「台灣之子」之類政治梟雄興風作浪的時際,而應當有一位降低政治姿態,不玩弄民粹手段,可以在國際間、兩岸間及台灣內部取得信任的政治領袖,帶領台灣走出困局。
馬英九似乎視此為他的歷史角色,台灣目前這個局面,不能再成為任何政治明星的民粹舞台,也唯有壓低個人角色的政治領袖,始有可能給兩岸帶來療傷止痛、回歸和平與理智的機會。
然而,經過兩年來「角色期望落差」的衝撞,馬英九可謂傷痕累累,民眾亦對他失望已甚;如今,馬英九幾乎已完全站在「第一線」上,且也愈來愈向「庶民政治」趨近。
而雙英辯論在未來也許可視為「角色期望落差」的修補模式:馬英九期待的是政策思維取得理解與信任,但國人可能更在乎辯論演出高下的民粹效果。
台灣的內外處境極度嚴峻,馬總統的表現亦繼續要在尖銳的顯微鏡、放大鏡及哈哈鏡下接受考驗。他須留意一句「 毛毛的」受到質疑,更須慎審維持他在兩岸之間無可取代的受到信任的角色。
|
馬英九誠然有諸多可受批評之處,施政表現更是捉襟見肘,但回顧過去這兩年,及瞻望未來幾年,他仍應是在當前時際出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正確人選。
上文↑《馬總統二周年:角色期望落差的衝撞與修補》源自【20100520聯合報a2焦點】
| 上圖↑源自【20100520聯合報a15民意論壇】 |
●聯合筆記●
超人不會飛
【聯合報╱蕭衡倩】 2010.05.20
「我到底是一個創作歌手還是好人好事代表,專輯一出就必須是冠軍,拍了電影就必須要大賣,只能說當超人真的好難。…拯救地球好累,雖然有些疲憊的我還是會,不要問我哭過了沒?因為超人不能流眼淚。」
巨星歌手周杰倫在走過生涯發展的「黃金十年」,最近唱出了「超人不會飛」一曲,作為十年心境的總結。成名為他帶來各種光采,也讓他有著許多感歎,「如果超人會飛 ,那就讓我在空中停一停歇,再次俯瞰這個世界,會讓我覺得好一些。」
在馬英九總統就職兩周年之日,看「超人不會飛」這首歌 ,特別有種處境的對照感。從當選時的高聲望,到現在景況,馬總統恐怕也會有「超人」飛不起來感慨。
是馬超人不會飛,還是飛不起來,各有解讀,執政團隊大概也有不同的認知。不過,從馬總統急於祭出「六國論」 、「黃金十年」的口號,尋找自己後半任期的療癒解方,不難看出執政者在「自我感受」和「人民感受」的差距。
洛桑公布競爭力評比,或者為馬政府在此際提出一篇「施政績效」證明,但是這和人民的感受相差甚遠。包括馬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的調整,乃至即將簽訂的兩岸經濟協議,確實是帶來了某種程度的安定感,但人民卻很不容易感受到兩岸關係進展的「實惠」。人民感受到的是,失業率高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為下一代的焦慮感,生活痛苦指數不減反增。
英國最近剛剛政黨輪替,在工黨執政的「黃金十年」,媒體的評價,只是造就了富豪的身家大增。此時馬總統提出「黃金十年」,究竟是誰的黃金十年?又要怎麼把「黃金十年」落實到人民身上?回頭看看社會大眾,要能讓民眾感同身受,才能獲歷史的積極評價。
上文↑《聯合筆記/超人不會飛》源自【20100520聯合報a15民意論壇】
以下↓是書生我的『自訂文章分類』歡迎點選閱覽…
Thanks for Browsing my Blog... Have a Nice D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