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9/21 20:34:19瀏覽3311|回應5|推薦29 | |
![]() 引用文章花風暴牽連 花農有苦說不出 這則新聞看了令人有些不自在,為了選舉拚命攻擊「花博」,結果呢?對於郝龍斌被攻擊這件事小老兒沒有什麼意見,反正又不是攻擊我,況且小老兒不是台北市民,也不是郝龍斌的支持者,所以怎麼搞他都無所謂,反正小老兒就只是純看戲。可是有人想過那些承包商或工作者的際遇嘛!?不論賺多少或賠多少,全都一股腦被打成了「奸商」「奸農」,請問大家一件事,這些承包商或工作者都不是台灣人對不對!?可能是對岸派來的特工,或者是火星人化裝的,要不然怎麼會這樣糟蹋台灣呢?這個疑問太大了,搞得小老兒夜不能寢,究竟是哪些王八羔子偽裝的這麼像,真想拜他為師。 花價的新聞吵得滿天飛(小老兒是吵了一星期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件大事,小老兒原先以為只是隔壁的王大嬸買錯花而已,小事一椿),一陣風雨過後,雨過天青,結果實在令人好氣又好笑,殊不知以前小老兒老罵人「吃米不知米價」,如今成了「看花不知花價」。唉!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是101來測量的,而日常的生活水準以及居民智識來評量的,一些無知而又極其荒謬的論調,只會降低整個社會的智識水準。這件事剛好可以驗證出,台灣社會民智有待開發。 就拿那個竹編的棚架來說,不論那些口出狂言的傢伙認為造價多少,唯一不被估算進去的是「創意的價值」+「專業知識的價值」,這些東西不是零價值也不是附屬品,更不是贈品,而是非常昂貴的智慧結晶,可是在台灣多數人的眼中一點都不值錢,小老兒常懷疑這個民族是中了什麼邪,還是閻王爺批錯八字,為何如此擅長糟蹋別人的智慧。 一個切身的經驗,有一回承製保險公司的年報,封面設計費是五千元(在業界算是低的),但是在開標議價時,保險公司的承辦人員脫口而出:「就只貼幾個字就要五千元!?」小老兒只回了一句:「簡單是嘛!那就你自己貼,叫印刷廠照著印就好。」立即起身走人。這個故事不是炫耀什麼,而是我們的文化裡,究竟何時才能學會「如何尊重專業」。 花博不尊重專業的評估和創意,不是偶發事件,美牛事件、新流感疫苗事件都是一個模子出來的,當社會面對「專業意見」時,往往只是吐一口痰,外加一句「:這是什麼玩意!」可是當一切過去後,又有誰彌補過那些被污衊的人。更嚴重的是新流感疫苗的抗打風潮後,最近的死亡病例多為未施打的人,有人出來為自己的失言道歉嗎?那些因此喪命的人可以要求賠償嗎?總是要悲劇重複上演,只是這回演出的是不會出人命的「花價問題」。 很多名嘴的評論為什麼不斷被嘲笑,原因很簡單:專業知識不足! 為什麼許多民意代表的質詢荒腔走板,原因也很簡單:專業知識不足! 如今花博的事就算慢慢被澄清了,又如何!?這些信口開河的人會出來向台北市民道歉嗎?我想應該不會。蘇貞昌呢?一開始就置身事外,除了收割選票之外,就是撇清責任──此事與他無關,頂多是嘴癢偶爾拿針戳兩下而已! 小老兒比較有興趣的是,如今事過境遷,原本被輿論修理得民調直直落的郝龍斌,民調是否會止跌回升,可以從這個點輕易看出台北市民的智識如何,第一時間誤把「馮京當馬涼」,於是改弦易幟使得蘇貞昌民調上升,現在事情弄清楚了,有人會又投回郝龍斌嗎?那就看台北市民的是非明不明、清不清,還是耳朵軟到別人怎麼說就怎麼聽! 至於郝龍斌和蘇貞昌的評語,還是那句老話:你想要一彎清溪水,還是夜空中的燦爛煙火,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