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慈濟和摩門,誰才是好心的薩馬利亞人?
2012/11/05 14:04:20瀏覽7357|回應28|推薦5

  羅姆尼是一位非常好的人,非常好的丈夫和父親。他也是一位非常聰明、非常成功、非常有能力的商人和政治人物,非常的順利繁榮。他不僅是一位標準的摩門教徒,更是其典範。現在他正跟歐巴馬進競選美國總統,第一次總統競選辯論後,民調一度超前,大有可能當選美國總統,成為美國第一位摩門教總統。

    在第二次總統競選辯論後,羅姆尼力轟中國官方「作弊」,操縱人民幣匯率造成中美貿易巨大差額。姑且不論這指控是否符合經濟事實與現實,羅姆尼在辯論中說只要他當選總統,就任第一天就要將大陸列為匯率操縱國。

    然而他當選總統後真的會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嗎?

羅姆尼的支持選民主要是中上層白人、大企業;歐巴馬的支持選民主要是中下層有色人種、中小企業。後者需要保護、政府照顧;前者希望更大的市場、更少的稅。也就是說,受有錢大企業選民之託,羅姆尼的中國政策應該是更理性務實,以「和氣生財」為基調。實在沒必要像日本一樣,沒事找事去捅二敗俱傷的蜂窩。

    然而,除了經濟利益,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羅姆尼會與好於中國:他的信仰與誓言。

    越戰時,羅姆尼在法國當摩門傳教士二年多,之後在波士頓當過摩門教高層領袖,支聯會會長。他在摩門聖殿接受恩道門(與神立約)儀式時,曾立下一神聖(或秘密)誓言:要遵守「服從律法」,把自己的時間、才能、和主所賜予的一切、和祂將賜予的一切,都奉獻給「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 以建立「神的國度和錫安」。違反這些神聖(或秘密) 誓言的懲罰是:若有違反我願我的生命被取走(1990年後,摩門聖殿恩道門(與神立約)儀式的這段血誓才被取消1930 年前的血誓更駭人!如: 若有違反,我們同意喉嚨從左耳切開到右耳,舌頭被連根拔起。) (http://www.i4m.com/think/temples/temple_oaths.htm)

    摩門教會的核心教義是「上帝曾經是人,人也能成為上帝。」而要高昇成為神的先決條件是進入摩門聖殿接受恩道門(與神立約)而要進入聖殿接受恩道門必須要先交付實足的什一奉獻。成為神是遵守聖殿聖約的回報。於是摩門教非常遵守什一奉獻律法

    時代雜誌估算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每年收到的什一奉獻經金額是52億美元。彭博商业周刊今年則估算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每年收到的什一奉獻經金額是80億美元。(摩门教的商业帝国——宗教组织如何横跨数个商业领域,建起让人惊叹的财富王国? 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9193757/note/233620727/)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每年約捐出3.5千萬美元巨款用在幫助貧病苦難的人道援助上;但3.5千萬美元除以五十二億美元,等於0.67%。也就是說,教會成員的十一奉獻交給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總會當局時,總會當局只將十一奉獻的0.67% (不到 1%)用在幫助貧病苦難的人道援助上。這比例是美國私人企業平均慈善捐贈(佔獲利)1/2。跟臺灣的慈濟比起來,在人道援助的慷慨上,更是天壤之別!譬如,臺灣每年交到鹽湖城的十一奉獻少說上億臺幣,但八八風災重創臺灣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約捐出200萬台幣。然而Sandy 颶風本月重創美國東岸時, 慈濟除了立刻趕赴最偏遠的災區現場發放物資和熱食外, 還附贈每戶災民600美元的現金儲值卡, 總共發了一千萬多美元(捐款大部份來自人均收入只有美國1/3的臺灣); 對比於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每年約總共捐出3.5千萬美元; 在八八風災重創臺灣時,只捐出200萬台幣, 雖然摩門教比慈濟有錢太多這不禁使人想問:慈濟和摩門,誰才是救主口中那位好心的薩馬利亞人!?

    如果慈濟是歐美組織, 早就拿諾貝爾和平獎了!

    那錢用在哪裡?摩門教會的十一奉獻的1/4用在教會大學上(主要是楊百翰大學);四成多是用在非營利的教堂和聖殿的建造和維持及教會全球事務運作上。十一奉獻的1/3則透過教會持有的Deser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投資在營利事業上。目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直接持有的營利企業包括48家銀行,34家木材公司,60家報紙和雜誌,55家礦業公司,55家鐵路和9家旅館。同時,擁有一家資產160億美元的保險公司,還有連鎖的廣播和電視臺。資產數百億美元特別是今年4月才在鹽湖城蓋了一個購物中心(City Creek Mall)和房地產共花了50億美元。救主當初一進聖殿就將所有在聖殿裡做買賣的人都趕出去, 並斥責他們:你們把我父的殿當成賊窩了!那為何摩門教會要在它們的聖殿旁蓋一個超奢華的購物中心, 是許多人心中的謎!

    這麼龐大的企業體需要專業人士來管理這大概是為什麼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最高領導階層(先知+12使徒) 跟羅姆尼的背景非常像大都是有MBA 學位的成功商人或律師而且清一色白人(為了開發中國市場,我"預言"他們很快會召喚一位華人使徒!事實上,  摩門教會並不在乎使徒只有12位, 其摩門經記載救主死後即到美洲大陸組織12使徒, 加上耶路撒冷的12使徒,  摩門教會教導在西元33年時,地上共有24位使徒!!因此若他們有一天在美洲大陸組織12使徒外,  另在中國大陸也組織12使徒, 變成共有24位使徒, 一樣可以用其摩門經自圓其說)這些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總會當局人員是這教會持有的超過900家營利企業的合夥人和主管。有趣的是,他們也跟羅姆尼一樣在重大議題的談論教導上,時常前後不一致,而顯得有點「不誠實」。

      摩門教會的創辦人斯密約瑟和楊百翰自稱先知,宣講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甚至令人極度反感的教義。摩門教會的起緣有太多難堪的過去。然而摩門教會正盡全力向基督教主流靠攏,非常渴望能被視為基督徒。因此他們不間斷地刪改其核心教義,譬如「神曾經是人,人也能成為神。」也不願面對自己的歷史;極力隱藏然而由於網際網路的發明,特別是最近幾年Wikipedia and Youtube的興起,更拜歐巴馬進競選美國總統之賜,將資訊以光速聚集,又以光速傳播到世界每一角落;這使得儘管摩門教會在全球派出約5萬多名像羅姆尼的傳教士,但教育及網路發達的歐洲紐西蘭澳洲美國地區的教友人數成長不斷萎縮(見下圖)。只有教育及網路不發達的落後地區摩門教會才得以高速成長於是摩門教會冀望中國的福音市場

    事實上,現在批評摩門教是邪教是極不公平的!一般而言,摩門教徒誠實可靠,像清教徒一般生活,恐怕比大部份自稱基督徒的人更像基督的門徒。摩門教會很像新約中那位「浪子回頭」故事的浪子,但基督教主流社會還是不太接受他們。所以,這次羅姆尼的參選美國總統,若選上,可被視為摩門教會已被美國主流社會接受的象徵。

    臺灣號稱有5萬名摩門教徒(但只剩約萬名積極的教徒),中國的人口是臺灣的60倍,若中國同意開放摩門教會派傳教士到中國傳教,那可能中國將會有300萬名摩門教徒,或甚至更多。這約等於美國本土的摩門教徒人口,約能再給摩門教會貢獻數十億美元的十一奉獻。

    於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渴望在中國建立「神的國度和錫安」找回成長的動能。曾在聖殿立過神聖(或秘密) 誓言的羅姆尼當然會要遵守「服從律法」,把自己的時間、才能、和主所賜予的一切、和祂將賜予的一切,這會包括他被賜予的美國總統職位如果他選上的話都奉獻給「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以期能讓中國開放摩門教傳教, 在中國建立「神的國度和錫安」。

法蘭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ofranklo&aid=7018357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frank
goggle makes different!
2013/12/09 18:28
200 多年來沒有internet, 有了google 之後, 摩門教會的挑戰才開始,,,,

frank
時間並不站住摩門這一邊
2013/12/09 18:10
為何這一200年不到的教會,在其他教會不斷的攻擊之下(包括對基本教義的,也包括那些以所謂可靠的歷史為輔,一再證明Joseph Smith可能是一個十足的大騙子。真也好,假也罷,反正死無對證,將來天國去問他吧),依然不斷的壯大。

我想你大概在美國聚會,應該可以感受教友的停滯和流失,,,,,
Google 帶來的覺醒已導致大量知識份子的"叛教". 如果摩門教會真的不斷成長到1500萬人, 為何分支會沒有相應成長? 為何傳教士永遠是5 萬多人? 他們今年之所以降低傳教士年齡一年, 其中一個考量就是想在他們一高中畢業就送他們去傳教; 免得上大學隨心所欲google 一年後就不想去傳教....

pxcal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09 16:13
(續前)

最近有一項統計美國最多美女排名前25名的大學。第23名是楊百翰大學愛達荷分校(一個很小的學校)。楊百翰總校區(Provo, UT)的女孩呢?不好意思,小女子我排全國第一名!我想你女兒如能不碰毒品,不菸不酒,不珍珠奶茶,不亂交男朋友,衣著端莊,雙腿總是夾得緊緊的,談吐大方,樂觀進取,即使長得不漂亮,看了也舒服吧。

這是不是摩門教徒多子多孫的原因?女的有很健康的卵子,男的有強而有力的精子?男的一射就中,教會中女人真的很會下蛋,7個8個孩子不稀奇。有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還不夠,再領養孤兒的家庭也不少。

最後,我要說的是,Joseph Smith說神要他恢復失落的教會,重新傳承來自天上的權柄權鑰。我們真的看到他不是玩假的(聖殿的建立可是真材實料,不是騙人的)。我心中老是在想他當初有沒有料到今日教會的景象?他到底走對了那一步棋?讓這個雪球越滾越大。神真的指定就是要他這個人來接棒嗎?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如果Joseph Smith真的要編一個大騙局,那當年的這位十四歲的男孩他可是一個老千中的老千。他了解傳統基督教的弱點(記不記得他在第一次異象前說過找不到任何一個教會能令他滿意?記不記得第一次異象時,他說神叫他不要信任何一個教會?),他以傳統基督教三一的矛盾,一刀劈下去,在第一次異象中清楚的說他將來的教會是三位三體。自此,埃洛希姆(伊羅興),耶和華,米迦勒的組合,變成神組合理的解釋,不再模糊。彼得,雅各,約翰,因為新約中曾經由耶穌授予的權柄權鑰,當然是經由他們來恢復亞倫及麥基洗德聖職。反正有漏洞的地方就到森林里走一圈,祈禱一下,又來一次異象,就將故事圓滿的補全了(他說是真的,你不信,一百年以後,他死了,不信的人也死了,現在我說真的就是真的,不然你要怎麼樣,太平洋又沒有加蓋,不服氣你就到游到對岸去說嘛)。有了這個三位三體基本教義,摩門經極容易切入如虎添翼,教義與聖約錦上添花,一氣呵成。現今再加上摩門雄厚的財力,百八十年內,難以撼動其繼續做大的趨勢。


我說完了,戴回我教徒的光環,我真的不記得我剛才說了些什麽!

pxcal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09 16:07
(續前)

這其實也沒有什麽稀奇的。看看儒家思想主栽中國人2000年,每一個朝代都有不同的人給與新的註解(如何晏,韓愈,朱熹,錢穆。。。)走到十九世紀末,面對洋槍洋炮加資本主義,這東西實在是拖不動了,竟變成了吃人的禮教,再拖到二十世紀六零年代,成了文化大革命的代罪羔羊,被丟到糞坑里。但不到四十年的功夫,中共槍也洋了炮也洋了,還成了100%資本主義麥加聖地,前幾天習近平在山東孔子的老家發表了頭條新聞:論語可是好東西,人人都要讀。看來儒家的思想還得在中國主栽另一個2000年。問題是,這真是好東西,要的是新包裝,新註解要跟得上時代。嗯。。。Joseph Smith到底是看到了三位神組,還是看到了孔孟兩位老夫子,偷學到了儒家?(again, 死無對證,別在這上面浪費時間了,我雖依然有興趣,但我等到了另一個空間再去問他; not in this life time)。

所以我對那些拿著舊歷史批評摩門的人,不會有什麽衛道性的敵視。我只是覺得你們很可憐。浪費了大部分的時間,辛辛苦苦的找一些死無對證的議題,建立一個網頁來攻擊,最後連自己也煩了累了,嚇的什麽都不敢相信。但如能讓大家能藉此園地了解到這些是有建設性的。。。任何一個宗教(包括儒教),都要與時俱進,方能滿足信仰市場的需求,否責就要被淘汰。若是要打摩門,就要等在前面迎頭痛擊,騎著腳踏車追著汽車跑,是會累死的。

摩門教徒為什麽有錢?早期教徒同耕共享的人民公社式財富累積早已過時。那為什麼摩門教徒的所得要高於一般民眾呢?這個問題我一開始也很納悶。直到我發現很多摩門教徒從事直銷行業(即俗稱的老鼠會),而且這些公司很多都是在猶他州成立的(這些公司我就不明講了,大家在網路上查一下就知道了)。我才開始了解到這中間的奧秘。這個奧秘就是【青年傳教士】。

這群在教會長大的孩子,小就要站在臺上演講,要讀熟三部經文,要辦活動,要從事社區服務,不吸毒,不抽菸,不喝咖啡和茶,儀態要端莊,不能有婚前性行為。到了18歲,他們就要出去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將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神介紹(說“推銷”比較貼切)給世人。他們傳教時得到的回應大多是否定的(但他們被訓練視這種拒絕的反應反而是一種恩賜,每天要祈禱20~30次),95%的人會回絕他們(連開話匣子的機會都沒有),因接受他們宣講福音而受洗的人也不到1%。我親眼目睹一位位青年男女的傳教士,從羞澀的一開始,而變成了兩年之後的體魄強健,成熟,幹練,能說善道狠角色,雖然沒有帶進任何歸信者的傳教士大有人在,但養成教育已完成了。很多年輕人在他們回到學校時,對他們未來的人生已有了初步的規劃。這比起同齡的宅男宅女們,已經領先了一大步了。

直銷產品如化妝品,健康食品,精油等產品,其特徵就是附加價值高,比一般高5%的品質商品,要賣上兩倍,三倍,甚至是更高的價錢。這些有傳教背景的年輕人,經過多年的磨練,讓他們賣看得到摸得著的商品,當然要比推銷看不到摸不著的上帝容易得多。最重要的是他們要真的相信這實際上是層層剝削的商業模式,真真是利人利己的好事,而不是找到那最低層的倒楣鬼就算了。因為不忍看到你是那最後一個倒楣鬼(也算是基督精神吧),他就啟動他那傳道中所磨練出來的三寸不爛之舌,奮力的鼓動你,幫助你再去找下線。懂了吧!如此沒完沒了,這一龐大的老鼠家族于焉而立了。這帶來的財富效應是可觀的。既然暴富是神的恩賜,是祈禱的回應,當然在回饋教會的奉獻上是絕不手軟的。

當然,說這些孩子都是做傳銷的是不可能的。但這些孩子一畢了業,就成了公司行號的搶手貨是不爭的事實。多年的教會經歷。使他們樂觀進取,不怕挫折,有好的領導能力,有好的溝通能力,口才,及品德。這是一般學校課堂上很難學到的。兩年前美國商業週刊,曾經有一篇文章,講的是高盛證券在常春藤名校之外僱用最多的學生就是來自楊百翰大學。我記得多年前高盛證券的平均年薪加紅利是88萬美金一年。怎不令人咋舌!

以上是說摩門教徒的高收入可能的成因。完全出於我個人的觀察。

遵守摩門生活模式,有一定的好處,男性摩門教徒的壽命比美國男性平均壽命高出6到8歲(也有說是8~10歲)。這是神的恩賜?也許吧!但你如果願意放棄菸酒,咖啡,茶,多個性伴侶(倒不是性生活太頻繁或馬上風,而是日日擔心老婆撞到小三的恐懼),或不因為人生乏味而憂鬱短命,我相信你們也可以不用信神而長壽。

pxcal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2/09 15:57

大家好,

我入教時間晚,觀察學習的時間比靈性的享受的時間要長的多(這是道行的程度的問題,勉強不來的,我也不是六祖慧能之流,沒那麼大的悟性)。暫時脫下我教徒的身份,以第三者旁觀的角度來看摩門教為什麼在不到兩百年的歷史能如此的成功。

怎麼說成功呢?大家可以用英文google一下,世界上最有錢的教會是那一個?你可能會得到的答案是兩個 - 羅馬天主教會或摩門教。但大多數人會說是摩門教會,爲什麽?因為羅馬天主教這一將近2000年的字號現在是一個賠錢的買賣。教會必須不斷變賣教會資產才能維持運作,因為奉獻收入遠不及教會的開支。羅馬天主教會有如此慘況也還是因為神父修女的性問題擺不平。尤其是神父喜歡小男孩的菊花朵,讓教會不但大量的流失信徒,同時還得賠上大筆的官司費。

羅馬教會在成立之初就犯下了兩個大錯(我認為也因為如此而詛咒不止),第一個錯就是三位一體,硬將耶穌基督,聖靈,與天父綁在一起,給了2000年的時間,沒有一個人可以解釋的清楚三一論到底是什麽東西(有人甚至用數學公式來證明!)只能妄稱這是一個很神秘很奧妙的東西,只有受過神學訓練的神父牧師才懂,自欺欺人,能不出問題嗎?當解釋不了了,惱羞成怒,扮起耶和華的在舊約中兇狠的角色,扣人異端的大帽子,摘不信人的腦袋。三一基督徒血腥腥的歷史,不用多述,大家清楚得很。第二個錯就是傳教的專業人士必須獨身(也許是認為第一批12使徒在傳道期間沒有性生活的記載吧)。這在馬丁路德之後已有改變,但羅馬天主教依然堅持,少數神父修女實在是扛不住行使了孔老夫子所說的人之根本(令人哭笑不得,世俗的法律居然對其加倍處罰,理由不是傷人身,而是傷人心)。

談信仰要談到錢,說來荒謬,但沒錢(沒有足夠奉獻收入),一切教會的事功都免談。如果大家的思路上不能認知到這一點,我們是無法談下去的。

摩門教會的財務健全原因我已在前面的post說過了。基本上是因為沒有一位與神職有關的人支領薪資,而任何一個服務業最大的開銷是人事費用,這在摩門教會是一個大大的零。教會開支是一回事,但何來這麼多的有錢人奉獻呢?我等一會兒會告訴大家,為何摩門教徒有錢人多(我們會所就有一位,我估計他的身價在30億美金左右,因為他的公司沒上市,無法確知數字,但若上市,相信絕不止這個數)。為甚麼強大的財力是摩門教致勝的關鍵,請大家注意聽好,這也是為何這一200年不到的教會,在其他教會不斷的攻擊之下(包括對基本教義的,也包括那些以所謂可靠的歷史為輔,一再證明Joseph Smith可能是一個十足的大騙子。真也好,假也罷,反正死無對證,將來天國去問他吧),依然不斷的壯大。

用錢,包裝,包裝,再包裝,應變,應變,再應變。摩門教會懂得這點,與時俱進,將一個信仰塑造成適應現代道德生活的模式,在不違反基本教義的原則下,讓信徒有一個堅實的生活及精神的依託。別的教會死捧著一部聖經,不准改,不能動。摩門教,不改不動聖經不在話下,但摩門經更進一步的闡釋聖經,教義與聖約更是大大賦予摩門教徒最現代化的價值觀念(不信的話,看看150年前寫的教義與聖約134章,就知道Joseph Smith這一幫人不是西貝貨色)。簡單的說,如果摩門的歷史中真的有問題(確實有),而足以影響信徒信心的地方,就。。。包裝的好看一點,再不然就。。。改(但要改的漂亮)。廢止一夫多妻的過程就是一個大大成功的例子(先知說一人在聖殿屋頂不眠不休的祈禱了好幾天,而得到來自神答案,你相信嗎?重點是一夫多妻制沒啦!)。幾十年下來,反摩門的聲音越來越小,原先強而有力的拳頭,現在也像一堆重拳落在沙包上一樣無用,跟錢過不去的人,難道不傻嗎?


frank
刊在紐約時報上
2013/12/06 19:35
是的, 刊在紐約時報上(July 20, 2013 ):

http://www.nytimes.com/2013/07/21/us/some-mormons-search-the-web-and-find-doubt.html?_r=0

Hans Mattsson 是第一位瑞典籍區域領袖! 他因在網路上得知摩門真正歷史和教義而震驚不已! 他求助於一位使徒,得不到回答! 教會派二位歷史學家到瑞典說明, 其中一位就是曾來臺灣的總會助理史記員理查杜立( Richard E. Turley)! 他們對關鍵問題總是以時間有限匆匆帶過!

神父
2013/12/06 10:17
  在2013年11月份的利阿利拿裡,其中星期六晨間教友大會迪特.鄥希鐸-來加入我們的演講中(第21頁),提到,「有時候教會成員或領袖就是會犯錯。有時候我們會說出或做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原則,或教義的事情。」

  聽說是教會某位七十員領袖對教會有困惑,由這次的教友大會上總會會長來回答,是否真有此事,可否請您幫忙找些資料查證一下是什麼原因,因為住台灣資訊很少,英文又不怎麼好,才請您幫忙,如果願意先在此說聲謝謝。

神父
2013/12/06 09:51
好久沒看到你寫文章了,我喜歡你寫的經歷好真實,最近好嗎?是否能再寫些呢?

pxcal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9 07:01


所以说教会应当像慈济一样把钱拿来做有形的“救苦救难”,这也是我常在教会听到教友所提出的疑问。而摩门的重点在在“先救你自己”再去教人怎么拿鱼竿钓鱼(而不是给他们鱼)。信神与信佛,虽同是信,但这信有很大的不同,释迦摩尼肉体的死亡,有明白的叙述,祂明示祂是会死的(mortal),祂从来就没有要人们将祂当成神来拜,而且佛骨佛牙,我们都看得到。而基督教的神,在历史上看到过的人极少,有人说我们会见光死(我会死),“信”不“信”祂的存在变成是否为基督徒最大的关卡。而且这“信”,不单单是,信祂的存在,这同时包括了接受祂一切的诫命。我希望我简短的解释能让你了解,否责慈济功德会真的是要比摩门强的太多了,而且我非常高兴见到你加入他们的慈善事业。

就说到这儿吧。我不知你的反应如何。所以我不讨论比较复杂的基本教义问题,如「上帝曾經是人,人也能成為上帝。」或「人人都是神」「你们都是神」这一类的问题。如果大家有兴趣,看大家的反应,我可以分享三位三体的主张(一般基督教会视为大逆不道的地方)。喔!最重要的议题“永恒的家庭”也没有讨论到。

谢谢大家!


pxcal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3/11/19 06:53


摩门的钱最主要去了建立和维修圣殿,教会,其他的设施(如扬百翰大学),再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 传道事工的花费。圣殿的花费不用我说你也知道 – 在最贵的地皮上盖最好的建筑物(单看台北金华街的圣殿及教会就知道了),密闭的空间中,要维持绝对的舒适及照明。传道的事工上,怎么花钱?虽说年轻的孩子去传道父母要付钱,但一般都是不够的(有很多地方脚踏车是用不上的,必须开车,车子要买,要保险,要保养。。。),如菲律宾的弟子到了日本东京传教。别说住了,吃都吃不起。这些钱,教会自然会垫上。花费当然不止在传道士身上。我举这次海燕台风的例子(来自教会新闻网)。

11月6日 – 传道部已得知超级台风将袭击菲律宾。下令停止一切传教活动。传教士协助教友撤离到安全的处所。
11月7日 – 撤离工作大致完成。
11月8日 – 海燕狂袭,此为菲国有记录以来最强台风。教友避难建筑物严重损坏,但无一人伤亡。
11月9日 – 总会经现场报告,得知灾情惨重。
11月10日 – 总会专机空运救援物资到达。传教士及教友吃住得到安顿后,立即加入救援活动。

这都是钱的去向。

我以上面的这个例子,我要将主题带入“先救你自己”,这也同时要介绍为什么“圣殿”在外人视为华而不实的建筑物,在摩门教却是我先前提到的最重要的四个主题之一。
我们都知道,“对神有信心”,“悔改”,“受洗”,“经按首得到圣灵的恩赐”,这四个步骤是成为摩门教徒所要过的第一道门槛儿。就在这“经按首得到圣灵的恩赐”一项上已清楚的将摩门教会与一般的基督教会分别了开来。这儿告诉了你一个重要的观念- 教仪 (仪式的仪; 不是教义的义)。摩门教一切的事物都要经由教仪认可后,才可由拥有一定圣职的人来推动。上面所说的“圣职的权柄及权钥“,就是在众目睽睽下,经由持有权柄及权钥的人将圣职分派下去。最早持有权柄权钥的人当然是天父,祂将这权柄权钥交给耶稣基督,要耶稣按照祂的意思,在地面上建立教会。耶稣谨慎的将权柄权钥交付了出去(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至十九節)。后来圣徒死后,教会没落,权柄权钥回到了天父手上,自此以后,每一个基督教会都说自己的教会是复兴的教会,摩门教更不例外,就看到底谁是真的了。摩门教认为,先知约瑟斯密,重新的从天父几耶稣手中的到了恢复教会及圣职的权柄及权钥。

圣殿是天父与耶稣基督在地上的驻所,这是我们能与他们接近最近祂们最近的地方(我知道对起他教派来说这是脱了裤子放屁,因为祂们就在你身边。摩门教认为在你身边的是圣灵是保惠师。)此外,圣殿就是从事只限于圣殿能做的“教仪“的地方。就是如婚姻及家庭的印证,过恩道门,为死者施洗,等等。
我们受了洗同时又了圣灵的恩赐。就代表我们与神立了约,必须遵守祂的诫命。但我们都知道这约定常常会随时间或其他外力的影响而被淡化。所以要时常review这约。有点“时时勤拂拭莫让染尘埃“的味道。然而能不能够配衬而能够探访圣殿,变成了一个有形的指标。教会要我们积极传播福音用以下两个标杆为准:

1. 寻找能有资格进圣殿,但还未进入的人。
2. 寻找已进入过圣殿,但现在却失去资格的人,积极的让他们重回圣殿。

事实上,仔细想想其中的逻辑,这不就是寻找所有未能进圣殿的每一个人吗?所以圣殿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能与神立约与同时永远奉行这项约定的标准。圣殿的作用自然是非常大的。我再次强调能不能进圣殿其实真正拿这一把量尺的,不是任何人,而是你自己的良知。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你进入圣殿而得到有形的利益(如金钱报酬),倒是你的家人,教友会及天父会为你感到荣耀。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