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親離開那個生他養他的村子有十三年了
2015/07/10 16:19:33瀏覽62|回應0|推薦0
父親離開那個村子的頭幾年,母親嘮叨著想回去,父親卻表示:“回去有啥好的。”,就這樣父親跟生他養他的那個村莊一別就是十三年。

今年,父親突然很想回去。這一想,他就回去了。回去後,父親就翻騰打掃他那空置了多年,生出蜘蛛網的房子來,幸虧有康泰旅遊一位親戚老爺爺幫打理,要不,估計那裏頭住滿蛇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父親原先對村子是充滿了康泰旅遊感情的,這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能深深感受到。那時,父親常給我們講他小時候,在村北頭的大野河裏放鴨子的故事,那時,有生產大隊,過得還是集體主義生活。

父親說的那幾百只鴨子是集體的,卻歸父親管。父親自九歲時候起就靠給集體看鴨子掙工分養活自己。他看鴨子有經驗了,鴨子有些小毛病,他不用請獸醫,能自己給鴨子看好病。

鴨子腿兒抽筋,父親給鴨子拉拉腿,再喂點“慶大黴素”,那鴨子沒過一天就又能自由自在地遊逛在野河的每一塊領地了。

白天鴨子自由散漫滿河遊,到了該歸巢的時候,父親只要吹吹口哨,它們就自動歸集,跟著父親劃著的小船回家。

父親二十好幾的時候,娶了母親。娶了母親的父親,不再養鴨子了。他開始帶著母親挑大河,做房瓦,一片瓦那時能賣一分錢。用母親的話說,他們第一個“五架梁”房子就是靠做瓦做出來的。

父親手巧,看過的東西總能自己琢磨再優化,這樣,村裏開始現代化,有了水箱廠後,他就被廠長請去做了車間主任,負責燒鋁和做磨具。

記憶中,我讀初二的那年,父親辦起了自己的鋁箱廠。不到兩年,父親掙錢,買了個二層樓。但,好景不長,在開廠的第四年,父親的三十多萬的貨品及十幾萬的現金被他請來做業務和財務的兩個家夥騙走了。父親從此負債累累。

負債累累的父親,借了高利貸。高利貸主和債主裏頭有自家親戚,也有父親曾經的朋友。“牆倒眾人推”,父親常被往日一起喝酒的康泰旅行社生意上的朋友逼得躲東躲西。

父親想通過公正的法律來索回被騙走的錢,但是,父親沒文化,人家買通了上頭,法庭上父親原告成被告,當庭下跪求法官給公道。那些日子像惡魔般纏繞在父親心上。

曾經事業心極強又勇猛無比的父親,就這樣,在貪婪和不公面前,失去了他所有的尊嚴。

父親像打不死的小強。為了供我們念書,父親帶著母親去異鄉打工。由於父親手藝好,人厚道。他掙得錢足夠我們生活,卻沒法還清債務。

我們逐漸大了,父親的債還是沒法清還。其實,也有欠父親債,一直沒還的。我還曾經拿著借條去替父親要過,只是人家托口“窮,給不起”始終不肯給。

於是為了勸母親放開心,我說:“人家欠咱家的就不給,那咱也別還了。”母親卻說,“債一定要還,要不,你爸來世也被人家索債。”

前些年,我們姐弟一起,將債一筆筆累加,去掉已經還的,還有十來萬。等到今年的時候,已經差不多了。那些往昔的不快和壓力,也像隨著債的輕減而逐年減少。

父親沒有說過,但,我知道,他恨過那片土地。但,他還是更愛那片土地。要不,他不會拼命還債,不會回家。

聽母親說,父親回去的第一天,同村的A見了,高興無比。喊他去吃飯,他死活不願意去。A對他說,“你可回來了,我可想死你了。”

母親說,“A說的應該是心裏話。A也老了,他小的時候跟你爸呀,兩人一起看過鴨子,常一起玩,大了又一起挑過泥。”

我問母親,“爸爸去他家吃飯沒?”

“去了”母親接著說,“他吃完了,還嫌人家做的餃子太硬了。”

呵呵,這就是父親。率真一如當年。

今早我要出門,母親快樂地說:“你爸爸找到工作了。”

我一愣:”怎麼回事?“

母親說:“你爸上次從你姐那裏回去,被F看見了。F現在是廠長,他在後頭喊你爸,你爸耳聾沒答應,人家一直追到門口。”我聽著笑了,“F追我爸幹嘛?”

母親笑著說:“F給他哥C打了電話,說:“你好朋友**回來了,你還不趕緊回來。”這樣C就趕緊開車從廠裏來了,他們一起帶你爸去洗了澡,吃了飯,要你爸去廠裏幫燒飯。”

“人家那裏沒人做飯?”我問。

“有。F說那燒飯的老從廠裏往家裏拿東西。F說一天只要做一頓,做完一頓就讓你爸回村裏溜達溜達。”

“那爸去了嗎?”

“去了。去的時候,老咳嗽。F又帶你爸去醫院拿了藥,他女婿是醫生。”

這哪是幹活,這分明是照顧他呀。我想起了父親憨厚的表情,想起了父親曾經跟我們講過,那F的嶽父原本是村裏幹部,在父親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就因為父親沒有親娘疼,而額外關照過他。額外關照過父親的,還有另外幾個村幹部。

父親常說:“好人有好報。”為此,父親曾經把僅有的棉襖送給了上門乞討的外鄉老頭。

縱觀父親的一生:小的時候頑皮過,年輕時候奮鬥過,中年時候成功也失敗過,老了,又抗拒不了那塊滋養他的土壤的誘惑,終於還是歸了故裏。

在故裏,那些曾經的童年夥伴,也老了。和他一樣,去盡歲月的浮躁,返璞歸真,見了他,又心思回到童年般,單純地想拉起對原始的真的感覺。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sifan&aid=257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