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能夠放下過去看重現在樂觀未來
2015/07/07 15:11:38瀏覽43|回應0|推薦0
   明白成功不會顯赫你,平淡不會淹沒你,所有這些都是因為你已經站在了生命的最高處。當你修煉到足以包容所有生活之不快,專注於自身的責任而不是利益時,你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處。當你以寬恕之心向後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同情之心向下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時,你就站在了靈魂的最高處。

你年輕時看遠,看透,現在看淡。看遠,看遠才能攬物於胸,只看眼前美景,難見山外之山;看透,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看淡,看淡不是不求進取,也不是無所作為,更不是沒有追求,而是平和與寧靜,坦然和同珍王賜豪安祥,離塵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告誡自己:越是有故事的人:越沉靜簡單;越膚淺單薄的人:越浮躁不安。你: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

你之所以有這份不顧一切的闖勁,敢於背上,超出自己預料的包袱。你的才華橫溢,親切和藹,善良、熱情、誠信。還有你的“悟”與“醒”所有的這一切都來自於你的‘孝心’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敬父母 不要當失去時才去後悔沒有珍惜…… 誠如斯言,當善待父母,父母是個寶…… 你有沒有注意到父母在變老------

我曾經寫了這麼一條心語,今天想起來,心裏酸酸的,無疑是對我自己的自嘲。每個人都有十八歲花樣的年華,我的十八歲,白天上學,夜裏睡覺還要大人陪著假如,某一天是自己一人在家,那麼,只好開一夜的燈來陪著我,不然,我都會害怕黑,睡不著覺的。而你呢;你的十八歲,你能夠在十八歲的時候,夜裏一個人下半夜一點,在同珍王賜豪父母墳墓的墳頭上打坐,冬天,下著雪,刮著北風,恐怖、寒冷、身心、還能陪伴著父母,這樣的環境之下,就是對自己的極限挑戰。你說;‘我覺得有我在,不是父母在保護我,是我要保護父母,不能讓任何妖魔鬼怪欺負我的父母’。是的;因為他們有個無所畏懼的兒子,所以,媽媽相信;他的兒子,會有一顆堅強的信念,更配得上媽媽叮囑你的話,‘神而聚,志而堅,神而散,鬼神鑽’。媽媽相信;她的兒子會‘避苦求樂’在人生這個多姿多彩的大舞臺上,許許多多的人都曾留下屬於自己的美好瞬間。然而,那些美好,怎麼能夠跟你那一刻的無言的美相蹄並論,世界上的什麼美也美不過你的這片孝心,常言道;‘百善孝為先’我們的十八歲,花樣年華。你卻沉澱了自己心中那顆浮躁的心,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白,讓真善美在那空白處留下印記,綻放光彩!生命的意義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常然;苦盡樂來,必然;棄苦求樂,茫然;以苦為樂,超然。苦是樂之根,樂是苦之果。苦根越龐大,樂果越甘甜。苦,是通向理想彼岸的舟,樂,是成功彼岸的花。欲得到成功彼岸的更多鮮花,就必須以苦為樂堅持恒終。你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淡泊心境,就是對‘善孝’最大的尊重。善為百德之首。有美好善良的心地,才有孝心。不懂得孝順父母長輩的人,怎能服務與社會?友好與他人?更不能寬容別人,善解人意了,你懂得;懂得做人比懂得做事更重要……

人生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總是峰迴路轉,百味繁生;人生是一部演不盡的戲,總是角色變幻,光怪陸離。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扮演著同珍王賜豪重要的角色,有善就有惡;惡,是善的反面,惡人,在眾多人面前總願以善人面孔出現,說善人話,說自己跟善人還善,取得善人的信任,進而,欺與善人,害與善人,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玩弄伎倆致人死地而後快,這是惡人的本質。成與敗是人生永恆的課題。少壯努力老大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一條不可逆轉的人生成敗規律。事成於密,敗於泄;人成於勤,敗於懶。窮苦裏成名,榮幸裏生傲;散閑裏滋事,富有裏養惰。在當今社會,快速成名、成才、成功者,不乏其人,那就是“炒作”。炒作,是現代人生“成”的新招術。你卻不等同於他們,你淵博多謙虛,你懂得;謙虛者多得到補益;謙者自小眾人敬,傲者自大眾人鄙;失足落魄時養謙,榮幸得意時生傲。謙虛,是人生成長、成才的階梯,是待人接物、禮尚往來的通路;驕傲,是成長、成才的絆腳石,是人生之途的狹路和隘口。

你堅信;平心靜氣,拋除雜念,神鬼莫近;內心平和,才能在心裏裝下滿滿的幸福。你是平和的人,看得開,放得下,想得明白,過得灑脫。心底踏實安詳,雲過天更藍,船行水更幽。你有著優雅的人生,淡而有味。你懂的人生猶如一柱燃香,過去的都過去了,快樂或痛苦,如燒至盡頭的香灰,終會落下。你知道;人生無常,人心善變,何必為那些是非恩怨糾結?你看淡了,你對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你放下了,啥事在你面前就那麼回事了。你懂得;‘人間三千事,淡然一笑間’。面對人生種種境遇,你會一笑而過,這就是你人生的優雅。

所有的一切一切,來源於你的十八歲的開始,成就了你站在了靈魂最高處……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usifan&aid=255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