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26 11:14:37瀏覽266|回應1|推薦5 | |
蔡明亮硬咽:「只有台灣才會發生這種事情吧,讓一個馬來西亞的僑生和金馬獎吵架然後又拿了它的獎。」 新加坡導演陳哲藝當年坎城得到短片獎時當地的記者根本就沒人理他,這次得了金馬新導演獎誇張的喜悅,還好最佳導演蔡明亮是另一個亮點,如果換是別人得獎,搞不好他最佳新導演的光芒會蓋過最佳導演,他說:「我決定走上電影這條路,是因為看了台灣新浪潮的電影。」他們來台參加金馬獎頒獎典禮是帶著朝聖的心情,最佳女配角楊雁雁說「能來金馬獎是段奇幻的旅程」,這道盡了一切。 中時說這是「金馬50,看見台灣的文化氣度」,但是老仙認為他只說對了一半,中華民國曾經是中華文化的領頭羊,後來是台灣自己放棄的。老仙要潑中時冷水,老仙可以斷定如果民進黨再度執政,這種文化氣度與國際觀馬上會消失,那時等到的只會是偶像劇或霹靂火之類的遊魂.... 麥若愚一點都不愚,他去年在“麥若愚的電影世界:台灣電影慘敗金馬獎....”裡提到:長期自我封閉於情愛溫馨的小格局裡,即使「女朋友男朋友」企圖有學運卻止於淺浮,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每天都有動洫不安的新聞,彷彿都與電影創作者無關,台片內容與社會脫節,無論在題材創意深廣度、反映社會浮動層面、編導涳乃至技術水準,都離中港電影還有一段距離。很可怕的評論,但就是事實,也就是後來李安說的「氣虛」,缺乏電影基礎工業,格局小、技術差,乃至市場規模狹小,拘礙了台灣電影產業的發展。
其實老仙認為台灣始終是處於政治的白色恐怖中,或者也應了「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所以才會出現“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每天都有動洫不安的新聞,彷彿都與電影創作者無關”的現象,台灣的社會學者很懶惰,這種事情應該是他們該寫出來的卻讓一位記者點了出來,以深度來說,老仙認為麥若愚比全台灣的社會及哲學相關學者都有內涵多了。
台灣以前政治不能說,怕身邊有抓靶仔,尤其看到吹陶笛的更要小心;現在政治不能談,怕朋友沒得做、伙伴要拆夥,甚至夫妻會反目,「電影創作者」又怎敢去碰觸這一塊?您也來說說看台灣電影要何去何從..... (參考資料來源:李安說氣虛)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