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06 19:02:24瀏覽861|回應0|推薦4 | |
<樓船>簡帛對聯 展覽名稱:游墨蕙風11 書法教育學會理、監事十人展 展覽時間:20211001--20211007 展覽地點:蕙風堂宣圖部藝廊
陸遊<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這是陸遊62歲的作品,所以有「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兩句。 「塞上長城」是檀道濟,也是李勣。 檀道濟是宋武帝劉裕的大將,宋武帝北伐時,檀道濟為前鋒,所到之處敵軍皆望風投降,自稱「塞上長城」(見《宋書》卷43)。 唐太宗委任李勣守并州,使突厥畏其軍威而逃,塞垣安靜,太宗認為人才與人心,與修築長城相比,作用更加強大而持久。(見《舊唐書》卷67)。 詩人以南朝名將檀道濟、唐朝名將李勣自喻,效法他們的精神,期許自己也能成爲抗敵英雄。然而,62歲了,壯志未酬,華髮已生。 <書憤>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一首,因曾選入高中課文,所以有名。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AD1186年)春,罷官已經五年的陸遊,又被朝廷重新任命,官職為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朝奉代夫是正五品官,比五年前的官階晉升一級。當時,陸游在山陰,準備渡江,到臨安朝見,<書憤>就是這時寫的。 詩名為<書憤>,全詩無一「憤」字,卻以「憤」字為線,貫穿全詩。前四句憶舊,後四句傷今。 宋高宗紹興31年9月,金主完顏亮南下侵略宋朝,重兵集結瓜洲。瓜州渡口位於今江蘇揚州市城南、長江北岸,是重要的軍事據點。宋孝宗隆興二年(AD1164年),陸游任職鎮江通判,曾在此地幫助右丞相張浚抗金。 大散關,在今陝西省寶雞縣,自古以來是秦、蜀往來要道,在軍事上進可攻退可守,一向是南北交通的險要。紹興初年與末年,金人兩次入侵擾大散關,都被宋軍擊退。宋孝宗乾道八年(AD1172年),陸遊任四川宣撫使,擔任王炎的幕僚,曾督軍於大散關一帶,籌劃進軍長安,後因王炎調回臨安,計畫未能實現。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三組名詞相對的對句,為列錦修辭。樓船,高大的戰船,在大雪紛飛的夜裡,宋軍到前線瓜洲一帶偵察敵情。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在秋風中趕往大散關。兩句字面上表達戰場上威武壯觀的圖像,然而,在美麗的詞語背後,卻也道出寒風中軍隊移防的辛苦。 陸遊40歲曾為鎮江通判,守瓜洲,47歲四川宣撫使,督軍大散關。壯年時期的陸游,在滿天飛雪的黑夜裡,在秋風蕭瑟時節,馳騁沙場。然而,陸游一心只想痛擊入侵的敵人,奪回淪陷的山河,解救苦難中的黎民百姓。燈他北望中原,豪氣如山,哪知世事艱難?更不畏軍旅辛苦。 將<書憤>的這兩句放大,以大字簡帛、對聯的方式表達。突顯戰時軍隊移防的畫面。全詩則以小字行草寫成上聯的款識。至於陸游寫這首詩的緣由,則置於下聯款識中。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以前後<出師表>有名於後世,而千百年後,誰能與諸葛亮並駕齊驅呢?就留給後人去評價吧! 引首章「此中有真意」,期待欣賞者除了欣賞線條之外,更能體會陸遊<書憤>這首詩所蘊含的意義。然而,時至今日,戰火從未停歇,戰場上將士以生命保衛家園、奮戰之決心與艱辛,戰爭帶給無辜百姓的災難與影響,以及戰後孰贏孰輸,卻是引發戰爭者該深思之課題。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