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好幾件事同時發生:蔡英文以九成得票蟬聯民進黨黨主席、挺扁的黃慶林在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選舉落敗、以及蔡英文宣佈與蘇嘉全一同參選新北市及台中市市長。蘋果日報的社論一向精簡膚淺,不過今天的蘋論卻寫得不錯:「民進黨蔡英文時代來臨」。蘋果日報這篇文章點出蔡英文在黨主席選舉的代表意義,但其標題似嫌目光窄淺了一點,我認為應該是「台灣的蔡英文時代來臨」。

從蔡英文接連帶領民進黨打贏幾次選舉之後,許多人在不同的場合大概都聽過別人講過一句話:「蔡英文是台灣的公共財」。如果是民進黨的支持者,大概也僅像蘋果日報一樣,認為蔡英文是民進黨的重要資產,但我認為這句話是一些跟泛綠關聯性沒有那麼強烈的選民之看法。為什麼蔡英文是台灣的公共財?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台灣在十幾年連續不斷的選舉砲火、藍綠征戰、統獨對抗下,許多人民早已被搞得困頓疲倦,大家對於藍綠雙方政治人物的顢頇、自私、無能、動員、或叫囂都已經到達快要不能承受的地步。蔡英文的出現,固然為民進黨的復起帶來一線曙光,但也在台灣已經極為污濁的政治空氣中,讓許多不分藍綠的選民找到另一個清新的出口。

「蔡英文」三個字並不代表她自己,而是代表了台灣許許多多期望理性政治與溫和改革的選民,這些人在連年的政治激情對抗中,沈悶異常,終於等到一個可能的新方向。就像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如果沒有許多讀者內心深處既存的善念與夢想,是無法讓許多人產生共鳴的。這種「共伴效應」,固然源自於蔡英文本身的行事風格,但也需要許許多多期望溫和理性的台灣人民的共鳴,才能產生目前所謂的蔡英文旋風,否則只會孤掌難鳴。

在過去的大型選舉中,藍綠兩邊的選民往往只有一個選擇:「由於討厭對方陣營的政治人物、或是無法信任,所以不得不選自己陣營較爛的候選人」。我覺得蔡英文將會改變這個台灣傳統選舉「含淚投票」的僵化思維:如果對方的候選人並不是那麼的討厭、也值得信賴,那麼為什麼要含淚投下己方的無能政客一票呢?尤其是,蔡英文接任民進黨黨主席以來,深綠獨派對蔡英文的叫罵與攻擊,反而讓許多台灣人民覺得蔡英文比較像是一個社會改革者,而非傳統的靠著統獨爭戰來獲取選票的藍綠政客。

蘋論這篇文章提到幾個蔡英文連任黨主席的意義,例如派系團結、反蔡勢力式微、解決人頭黨員問題、民進黨進入新生代時代、確立領導權威等等,但其實蔡英文的勝選也額外代表絕大多數民進黨員對於蔡英文理性溫和風格的強烈背書,使得舊時代的一些叫賣型政治人物也得開始考量自己以後的問政風格,這是整體的民進黨本質的轉換與提升。此外,挺扁大將黃慶林以及早前楊秋興與許添財的落選,也代表蔡英文已經順利帶領民進黨走過陳水扁留下的陰霾,縱使陳水扁被釋放,也已經無法改變或拖累民進黨質變的事實。由於蔡英文決定參選新北市,這也將使得台灣的選舉文化是否在新北市一役獲得提升,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當然,許多珍惜蔡英特質文的選民未免會對她被迫參選新北市覺得不平,但我想這些人還是會熱情地幫蔡英文拉票。蔡英文未來是否參加 2012 總統候選人的議題,在新北市也未必能成為朱立倫的主攻焦點,因為朱立倫之前放棄桃園縣長職位,先落跑到行政院,又落跑到台北縣,本身在這個議題就站不住腳。我認為蔡英文本人已經將 2012 的任何議題拋開在考量之外,而這樣的不具私心,將來會獲得更多台灣人的肯定與支持。

台灣一些舊世代的政客、仍舊沈迷於統獨對抗的社會菁英、以及藍綠兩邊靠著激情過活的極端選民,與其對蔡英文現象忿忿不平,不如自己冷靜思考一下:一個無權無勢的普通教書匠蔡英文,為何能在台灣掀起這麼多的焦點與話題?蔡英文之所以是台灣的蔡英文,之所以能造成這麼大的震撼與注視,之所以能夠讓馬英九深感不安、讓蘇貞昌如臨大敵,其實不難理解,因為 蔡英文並非多麼的不平凡,也不是那麼的獨一無二,而是台灣有太多選民在蔡英文身上看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