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白賊政府全力宣導ECFA,光是農委會從去年四月到今年三月就辦了一一三三場宣導會,若包括例假日,平均每天辦三場,但農民還是「聽攏無」。
2010/05/10 07:15:19瀏覽337|回應0|推薦0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10/today-fo2.htm

千場ECFA宣導會 有聽沒有懂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政府全力宣導ECFA,光是農委會從去年四月到今年三月就辦了一一三三場宣導會,若包括例假日,平均每天辦三場,但農民還是「聽攏無」。農民與學者批評,宣導會只講「八三○項中國農產品不開放」,對農民疑慮卻不回答,也迴避對農業的影響及衝擊。學者建議,應立刻停止宣導,把資源與經費用來幫農民生利、找出路。

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解釋,農委會是在農改場例行的宣導會宣導ECFA,因此還合併農藥、肥料、栽培管理技術等內容,兩個小時座談中,ECFA約談半小時。若農民聽不懂,農委會可以說個二次、三次,直到農民聽懂為止。

參加過宣導會的紀錄片「無米樂」主角農民崑濱伯表示,整場宣導都是農改場的人在說,只講ECFA的好,沒有說壞處,而且根本不聽農民意見,反正政府都是要簽,農民說什麼也不會採納。只是講來講去都是八三○項,其他一問三不知,連提醒農民要注意的地方都沒有。「簽ECFA,農民會死」,他質疑政府為何都只照顧大企業、財團,卻拋棄農民?

屏東縣農業發展協會執行長李宗衡指出,在官方宣導中,永遠聽不到簽ECFA對農業的好處,是有「難言之隱」嗎?如果簽ECFA對農業有幫助,農民怎麼可能聽不懂?他強調,若在宣導會中政府老是「問東給西」、敷衍、唬爛,有必要辦一千多場嗎?實在浪費資源。每年高麗菜、柳丁產銷失衡,價格暴跌,也沒看見農委會這麼認真過。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黃炳文強調,農民在意的是自己的生產、個體的問題,但政府始終搞不清楚狀況。ECFA若對農業有幫助的話,應帶領台灣農業走出去,問題是,農民真的接到中國訂單嗎?還是像這次柳丁輸中一樣,「宣示多於實質?」訂單應長期持續,而非靠一、兩個中國採購團,做做樣子而已。

台大前農學院長楊平世認為,政府總是宣導不再開放中國農產品,但市場上隨處可見走私、第三地中轉者,難怪說破嘴也沒人會信。ECFA宣導會投注太多人力與資源,相對排擠農委會其他業務,他認為應停辦,並將其經費、人力、物力投注在農業「生利」上,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幫農業找出路,在面對ECFA的衝擊,才能做好準備。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keking&aid=4018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