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大高雄與大台南初選民調結束,不少泛綠選民卻憂心後續整合困難。這樣的戲碼,幾乎每次選舉都會上演。「勝不驕、敗不餒」、「君子之爭」,這些連國小學生都能朗朗上口的民主政治風度,為何在一些政治人物心中,卻是那麼地遙遠呢?關鍵之一,是有些政治人物像陽光,有些政治人物像烏雲。陽光型的政治人物從不會讓選民擔心有任何後續的反撲或分裂,但烏雲型的政治人物卻會讓選民提心吊膽。

雖然泛綠支持者、名嘴、知識份子、以及民進黨中央都在表面上好話說盡,像是「不要苛求敗選者馬上表態」、「先讓他沈澱幾天」、「相信他們會考慮黨內團結」。。。等等,但我想多數人在心中一定臭罵不已:為什麼這些政治人物要讓大家如此擔心呢?當一個政治人物在他人或選民心中只剩下「可能會背叛」、「可能會反撲」、「可能會脫黨參選」的疑慮時,這樣的形象值得他驕傲嗎?當然不是!

會讓選民焦慮擔心的的政治人物,其實早已經在選民心中成為一個巨大的問號、成為揮之不去的陰霾!如果這類政治人物在未來還想參政的話,我認為他的下場會是非常悽慘,因為選民心中自有一把尺:哪些人有風度,哪些人選輸了會想要抱著瓦斯桶意圖大家同歸於盡,選民們都了然於胸,看得清清楚楚。

我在想,如果大高雄或大台南初選的落敗者是李應元或是賴清德,絕大多數的泛綠選民絕對可以安心睡好覺,滿心期待泛綠的團結。原因很簡單,因為一直以來,李應元跟賴清德一樣,都是陽光型的政治人物。當一個政治人物在選民心中的印象是坦蕩蕩無我無私,選民們是不會在將來虧待這樣的人才的。反之,那些會讓選民們不自覺地產生反射動作,焦急擔心會不會反叛的政治人物,就算僥倖贏得初選,將來也勢必無法獲得選民發自內心的支持。

如果從「陽光型政治人物」的觀點來看阿扁跟蘇貞昌,則這兩人與身邊的策士們也應該深刻反省。過去的阿扁,在台北市長任內以「快樂、希望」成為許多人民心中溫暖的陽光,但現在的阿扁,儘管許多泛綠政治人物在表面上「尊扁」,但那真的是讓人發自內心的尊敬嗎?還是他們都深深恐懼阿扁扯後腿的能力呢?過去的陽光變成今日的烏雲,是阿扁這個政治人物最大的悲哀。

再看蘇貞昌:當泛綠名嘴們「不敢」要求蘇貞昌重新考慮改選新北市,反而壓迫蔡英文去參選時,他們真的是因為蘇貞昌的「陽光特質」而同意他的選擇嗎?還是因為他們擔心蘇貞昌不爽未來成為叛將呢?蘇貞昌的選擇,是成為泛綠陣營的「陽光」?還是在許多人心中佈下灰暗沈重的烏雲呢?台灣人民越來越聰明,政治人物光是與自己的死忠支持者自 high 是不夠的,如果一個政治人物只為自己機關算盡,更多的選民們自然也會看得一清二楚,心中自有評斷。

如果我們有兩個朋友,一個整天讓我們掛念操心,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朋友會突然抓狂拿刀砍過來;另一個則陽光溫暖,靠近他就會覺得人生到處充滿希望。我想,多數的人會選擇後者,因為陽光總是讓人快樂與溫暖。

同樣的,一個政治人物是否能有大格局、是否能在更多選民心中成為帶領台灣走向陽光境地的領導者,則他自己到底希望成為烏雲或陽光,將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當一個政治人物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已經不是正向的陽光與溫暖,反而成為陰霾、焦慮、扯後腿的力量時,這樣的政治人物終將會被台灣人民丟入歷史的垃圾桶。那些甘願退居為特定政治人物死忠支持者的人們或許也該自省:你們的群體代表的是讓台灣向上的溫暖力量?還是一股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經常撂狠話、只會讓人覺得充滿毀滅威脅的灰暗勢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