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Bago
2010/12/15 11:46:08瀏覽558|回應0|推薦4

那時我在Bago旅行,靠近仰光(Yangon)Bago也曾經是王朝的都城,但是引起我的興趣的並非是那裡的皇城,而是,那裡的佛塔與佛像都有一種非常卡通的造型,我之所以使用卡通二字並非出自於一種戲謔,反之,我認為那樣的風格足以與泰國、柬埔寨、寮國的寫實區分開來,若是以當今的流行語彙去定義緬甸的佛教藝術,則「Q版」這個說法非常符合那種情境。

 

我其實很敬佩緬甸的工匠們,畢竟佛教藝術幾乎以寫實為主流,從西藏、中國、東北亞、東南亞,各地的佛教造型不脫寫實的範疇,於是緬甸的卡通風格很明顯的在詼諧上佔了上風,我所說的詼諧是一種莊嚴的詼諧,畢竟,如果我們按照禪宗的說法,則困頓而眠飢餓而食,這種「不住」才是真正的頓悟,緬甸的卡通將這種不住以很另類的方式體現出來,所以那些佛像的身體比例大抵上是有問題的,比如眼睛與耳朵的比例明顯過大(中國及其他地區的佛像儘管也有這樣的傾向,但是在比例上並不及緬甸佛像來得誇張),頭部佔身高的比例也明顯過長,至於佛塔的造型就更是一絕,我在其他地方從未看過那麼眾多的佛塔,印尼爪哇島的婆羅浮圖或許可以與緬甸的佛塔互相抗衡,但是婆羅浮圖僅限於一地一朝,比起緬甸的全國與歷史長河般的經營,婆羅浮圖無疑地便屈居下風。

 

那個午後,我在小店裡閑坐著,忽然之間便降了了滂沱大雨,儘管已經開始習慣緬甸大雨的我依舊暗暗叫屈,因為只要下起大雨,雨水範圍內的緬甸的任何一個角落便會迅速地積水,也因為如此,我在緬甸始終穿著涼鞋旅行,這其實也有實際上的需要,首先是可以擺脫雨水的威脅,其次是可以避免經常要脫鞋的麻煩,在緬甸旅行的重點之一便是參觀佛寺,而進入佛寺之前都是得脫鞋的,這個習俗在東南亞國家相當普遍,但是因為緬甸的佛寺密度遠高過於其他東南亞國家,於是在穿鞋與脫鞋之間就成為一種累贅,我在緬甸的第一天還是穿著我的運動鞋,沒想到仰光的一場大雨便讓我改變了策略,那場大雨不僅讓我極度的狼狽,我的運動鞋也很快地被雨水完全的淋濕了,於是當天下午我便改穿涼鞋出門。

 

Bago的大雨一樣阻斷了我的行程,說是阻斷可能不盡合理,因為我在緬甸的旅程始終都是以非常緩慢的步調前進的,有時甚至是停頓──某種緩慢的停頓。那個午後,我趁著大雨在路旁的小店吃著緬甸的甜點,配著英式的奶茶,那種學術上稱為後殖民的情調著實溫暖了我之於一位旅者的心情,儘管外頭的溼氣瀰漫,小店內的水蒸氣卻散著紅茶的清香,店裡的兩位小男孩不時地向我打探著,我現在想起了離去Bago的那個早上,也是在路旁,我在某家小店內坐下,我喝的依舊是奶茶,店裡有位小男孩,明明是應該上學的年紀卻在店內幫忙打理,我一邊喝著茶一邊想著男孩的身世,那男孩長得十分地俊秀,約莫十歲的年紀,但在眉宇之間有著超齡的堅毅,他望著我並沒有微笑,我看著他時也沒有笑容,我猜是因為我與他有著某種難以言詮的默契,他的雙眸告訴我他是個堅強的孩子,我的專注也告訴他我很欣賞他這樣的個性,掌管小店的是一對老夫妻,我猜想他們是華裔,牆上的中文月曆與牆腳的土地公神龕大約透露出這種訊息,但是那孩子生得一副緬甸人黝黑的模樣,倒也不是特別的黑,但是他的五官與輪廓說明了他是個道地的緬甸孩子,我沒過問老夫婦與男孩之間的關係,我只是好奇為何小男孩並沒有去上學,我知道在緬甸那樣的國度,受教育不見得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得起的,但是………….,我心中尚有許多疑惑,那一頓早餐竟然花了我半响的時間,我見那孩子勤快也不免同情之心油然而起,沒有多久從不遠處走來了一位老僧,店家老夫婦趕緊囑咐男孩將準備好的米飯施捨給老僧,那老僧一身的清朗,瘦高的身材讓那一襲深紅色袈裟顯得有些的寬大蓬鬆,我見他有一雙矍爍的眸子料想應該也是得道高人,但是我與他之間卻也沒有彼此微笑,這該是另外的默契,老僧從男孩手中接過白米飯之後以右手蓋住男孩的頭頂,他閉著眼口中念念有詞,我自然是聽不懂老僧所言為何,但是我猜不外乎就是「凡世間相皆為虛妄」之類的經文,男孩靜靜地接受灌頂,我被震懾了,當然,我不是第一次看見那樣的場景,在寮國與泰國我都看過類似的風景,但是那些場景與這次相比卻都顯得極為虛妄,我很清楚地知道老僧知曉那男孩有著慧根,而男孩也知道他有著自己的苦難,這對忘年男子讓當時的時空完全地被鎖住了,似乎街上的喧囂也被禁絕了,我並沒有拿出相機記錄下我看見的一切,這儘管有些反常,但是這卻又並非是我的第一次反常,當時我在柬埔寨的洞里薩湖(Lake Tonle Sap)之上也看過類似的情景,那時一位少女端跪在也是一位老僧之前,那艘小舟上也只有他們兩位,老僧撐著一把紅傘,也是法相莊嚴地念念有詞,少女虔誠地在老僧之前雙掌合十,我在那時也以為湖面頓時平靜,但是當時的我只是兀自亂想。相較之下,在Bago的偶遇讓我不得不嚴肅起來,因為那連續的瞬間實在過於分明,老僧的手掌似乎離去了男孩的天靈,但是卻又看似緊貼著,我一時也辨不清,倒不是什麼怪力亂神,而是當時的場景就是令人感到些許的恍惚。

 

我在離去小店時與那男孩相視一笑,木訥的他的微笑是很有限的,我也曾經想過將手放在他的頭頂,然後說聲「加油」,但是我並沒有那麼做,理由並非是害怕這麼做像是搞笑,而是我知道在小乘的國度裡人的頭頂被視為最為尊貴的部份,因此碰觸頭頂的動作往往被視為不敬與挑釁,於是碰觸頭頂這個特權才能由僧人獨攬,在那短暫的交會中,我了解即使我與男孩有著某種默契,我也不該打破那樣的氛圍,倒是那對老夫妻熱切的與我微笑揮手道別,那之後我正式的離去了Bago

 

那午後大雨持續地下著,午後的街上往來著許多超載的卡車,卡車上的人們不顧安全的擠成一團,我吃著甜點佐著奶茶,然後看盡Bago小城的風光,約莫午後三點大雨忽焉頓停,我反倒覺得詫異,好似是一群人在牌桌上一哄而散,落得一桌的杯盤狼藉,大雨倏地停止,屋簷僅剩下晶瑩的水滴等待地心的招喚。Bago生得小巧,倒不像是瓦城(Mandalay)那樣的繁華,與仰光相比更顯得促狹,但是Bago身為王朝的都城說起來都有一種詼諧的成分──某種帶著微笑的詼諧。之後,雨停了,我漫步到佛寺去,那佛寺前的小街上賣的都是禮佛的用品,還有一些專事雕刻佛像的店家,不過,這家店毫無疑問的吸引了我,店內所賣的物件多半也有詼諧的樣子,甚至於那小女孩身上所穿的衣服也帶著詼諧的品味,我必須再次強調我之所以使用詼諧二字形容這樣的情調是出自於一種欣賞,我總覺得Bago是我經歷過的緬甸城市裡最為卡通的一座,而且這種卡通竟然不約而同地出現在城裡的各種角落裡,這是Bago的優越之處,我從未見過這樣詼諧有趣的城市,大凡歐洲小城都生得典雅、古老,至於亞洲的小城有些或許帶著鄉村的悠閒,有些或許純樸可愛,但是我卻從未見過詼諧的──除了Bago之外。

 

那時,我與那小女孩四目對望,我知道她的凝視也有著些許的疑惑,她不知道我之於一位外國人為何在泥濘的街上停下觀望她,一開始或許是她稍嫌憂鬱的眼神吸引了我,她的臉上塗著緬甸女人天天使用的一種植物粉末,那種植物在市場上很容易買到,緬甸婦女將塊狀的植物莖幹磨成粉末,然後將粉末以水調勻,如此就成為緬甸婦女的美容防曬聖品,吸引我的當然並不只是那樣,那小店裡的陳設與物件融成了無可名狀的境界,織就了一席的安靜,彷彿那女孩的凝視就可以穿透鏡頭直抵我的內心,我因此感到莫名的焦心,一種像是喝完咖啡才有的心悸,一種像是被強光侵襲的昏眩。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yuhung&aid=469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