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秦始皇和外星人的故事
2011/05/19 10:33:58瀏覽78|回應2|推薦0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一類稱作「筆記」的作品。那是歷代文人隨手記載下來的,其內容包括歷史,傳說,逸聞,故事等等。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出自東晉王嘉的《拾遺記》。《拾遺記》獨特之處在於它記載了外星人與當時地球上稱雄一方的秦始皇進行友好接觸的情況,留下了比較古老的原始記錄。還有的學者把這個故事和近代考古發現聯繫起來,得出更驚人的結論。

 

 

 

《拾遺記》卷四 文曰:

 

始皇好神仙之事,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其國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蔽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初開之時,了如親睹。曰:「臣少時躡虛卻行,日遊萬里。及其老朽也,坐見天地之外事。臣國在咸池日沒之所九萬里,以萬歲為一日。俗多陰霧,遇其晴日,則天豁然雲裂,耿若江漢。則有玄龍黑鳳,翻翔而下。及夜,燃石以繼日光。此石出燃山,其土石皆自光澈,扣之則碎,狀如粟,一粒輝映一堂。昔炎帝始變生食,用此火也。國人今獻此石。或有投其石於溪澗中,則沸沫流於數十里,名其水為焦淵。臣國去軒轅之丘十萬里,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銅,鑄為大鼎。臣先望其國有金火氣動,奔而往視之,三鼎已成。又見冀州有異氣,應有聖人生,果有慶都生堯。又見赤雲入於酆鎬,走而往視,果有丹雀瑞昌之符。」始皇曰:「此神人也。」彌信仙術焉。

 

其大意如下

 

很古的時候,有個地方叫做宛渠,那裡的人身高十丈。他們用鳥獸的羽毛編成衣物遮體。有一次其中一個人乘著海螺形狀的船來求見秦始皇。這種船叫「淪波舟」,可以沉在海底航行,並不透水。秦始皇和他進行了一次長談。談到盤古開天時候的事情,此人侃侃而談,就像他親眼看到的一樣。

 

他說:我年輕的時候,曾經禦空而行,每日可遊萬里。等到老時坐著就可看見天地以外的事情。我的國家在距離咸池看到的日落的地方還有九萬里,那裏以一萬年為一天。平時多是有霧氣的陰天,要是遇到晴天的時候,天空的雲像裂開一樣,光亮得像長江、漢水一樣。這時候就會有青黑色的龍鳳飛舞而下。

 

到了夜晚,用燃石替代日光。這種石頭是燃山上產出的,它的土石都可以發出明亮的光,敲擊就碎,形狀就像小米一樣,一個小顆粒就可以照亮一間屋子。早年炎帝改變人們吃生食的狀況,就是用的這種火。

 

現在我就獻給您一塊這種石頭。有的人把這種石頭扔到小溪、澗水之中沸騰的氣泡會流出數十里遠,這個水就叫「焦淵」。

我的國家距離軒轅的墳(山)有十萬里遠。當初,少典的子孫黃帝在首山採銅、荊山鑄鼎。我看到了他們那裏有金、火的氣息湧動,跑去一看,原來鼎已經鑄成了。又發現冀州有異樣的氣息,估計應該有聖人出世,果然就是堯出生了。還曾經看見紅色雲彩飛進酆鎬,跑過去查看,原來是有丹雀瑞昌的符瑞之象。

 

聽到這些,秦始皇不由的說:「這可真是位神人啊!」

 

很多人認為《拾遺記》這一段講的是神話,也有的人認為不過是一種具有豐富想像力的幻想。還有人甚至斥之為荒誕不經。我們認為,人的任何想法和認識都不可能憑空而來,那必定是現實世界的某種反映。說是神話,實際上就是某種歷史。類似的故事在中國古籍中層出不窮。如果說幾千年的時期內,那麼多人都在那兒憑空亂想,胡說八道,這個結論是否太過於簡單化了。

 

現代啟示錄

 

有一個發生於幾十年前的現代故事非常具有啟發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曾於1943年佔領了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這個島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島之前,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外來的文明,只困守一島,每天伴隨著藍天、海鷗和無盡的波濤。

 

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島以後,一下子帶來了那麼發達的科學技術。土著人看見:轟轟飛行的飛機降落在新修的簡易機場上,運來了人量的物資。尤其使土著感興趣的是,飛機運來了各種食物,使那些穿著稀奇古怪服裝的人,每天幾乎不用勞動就能吃上那樣好的食品。他們覺得,所有的奧妙都來自那些飛機,飛機可以自動生產出各種食物,就像神話中的「聚寶盆」,好東西一個勁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但是沒過多久,由於戰略上的原因,美軍放棄了這個小島。土著懷著複雜的心情看著那些「神人」坐著飛機,消失在茫茫的藍天碧海之間。這個小島很快被現代文明遺忘了,再沒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這個小島及島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卻永遠也忘不了現代文明給他們帶來的深刻印象。

 

過了幾十年,當一支考察隊登上這個小島時,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情景使他們大為驚訝:這些島上的居民竟然憑著記憶力,用草木紮成了一個飛機模型,並在這個飛機模型前修了一條像飛機跑道一樣的道路。不僅如此,這些居民每年還在飛機模型旁舉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動,眼巴巴盼著那些駕著飛機的「神」能再一次光臨小島。無疑,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及飛機都成了小島居民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老的人,每當祭祀時,就會向年輕的一輩講述這樣一個「神話」:某年有一些神人,騎著飛龍,來到了這個島上………

 

顯然,我們不能認為小島居民所講的故事是封建迷信,是無稽之談。他們所講的確確實實是某種歷史事實。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用外星來客的觀點對《拾遺記》中記載的秦始皇的故事進行解讀: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來到地球並安下基地,稱為宛渠國,對地球進行科學考察。這群外星人活動於占地表面積2/3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淪波舟」作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水陸兩用,日行萬里。這就是今天所說的飛碟 (UFO)。這些人「兩目如電,耳出於項間,顏如童稚」。他們注意觀察人類世界,一有新的動向,哪怕「去10萬里」也要「奔而往視之」。他們對洪荒時代的地球「了如親睹」,對「少典之子采首山之銅,鑄為大鼎」之類事情甚為關心,曾趕到現場考察,結果看見「三鼎已成」。他們對中國當時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生產的重大成果,也都一一「走而往視」。萬裏長城上也留下了他們活動的身影。

 

外星人光臨地球的傳說,中外都有記載。而《拾遺記》獨特之處在於,它記載了外星人與當時地球上稱雄一方的秦始皇進行友好接觸的情況,留下了比較古老的原始記錄。

 

和近代考古發現的驚人聯繫

 

還有的學者把這個故事和近代考古發現聯繫起來,得出更驚人的結論。

 

 

19943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正式開始挖掘。在二號俑坑內人們發現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釐米,劍身上共有八個校面,考古學家用游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棱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經過化驗,發現所有的劍上都被鍍上了一層10微米(即0.01毫米)厚的鉻鹽化合物。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4000℃,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才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那麼,在2000多年以前是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將這種金屬鍍到劍上去的呢?

 

在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跡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藏裏,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呢?

 

誰能想像,20世紀50年代的科學發明,竟然會出現在西元前2000多年以前?又有誰能想像,秦始皇的士兵手裏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學尚未發明的傑作?我們怎麼能完全相信現代所謂的科學結論呢?假如以上的事實是真實的話(至少鉻鹽氧化處理不是假的),那麼我們就會問:他們的技術來源於何處呢?


結合《拾遺記》所說的故事,有理由相信,秦始皇士兵手裏的長劍是外星人給他們造的!不要認為這是「想像力豐富」,這是邏輯。鉻鹽氧化處理法、形態記憶合金,鐵證如山,若用外星人來解釋的話,不是很合情合理嗎

 

 

(資料來源:網路e-mai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咪糖@guest
Re: 秦始皇和外星人的故事
2011/05/20 10:22

這世界很多事是邏輯無法解釋的...

[版主回覆05/26/2011 15:20:54]

幾百年前人類還認為地球是平的呢!

外星人只是一種說法   也有多度空間或平行宇宙的理論


瑂@guest
Re: 秦始皇和外星人的故事
2011/05/19 20:31

拾遺記裡~~秦始皇時就有潛水艇~~淪波舟。

真與假、雅馬和金字塔~~天地之大...或許真的藏著許多的未知!!

[版主回覆05/26/2011 15:22:59]光是重重無盡的宇宙就讓人敬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