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8 11:42:55瀏覽1629|回應1|推薦43 | |
昨晚聽老師說隱地的漲潮日,隱地一家人在大變遷中的經歷,覺得很親切,又重溫了自己回憶中的一部份。 老師談到隱地的父親,我就想起自己的父親,他們那一代所經歷的,多少有些類似。那樣一個大環境,誰又能跳脫於其外呢? 先父原是濟南某師範學校的校長,家母則是該校老師。38年從濟南到青島、再到台灣,身上只帶了幾個袁大頭,以為避難一年半載就可以回去了。誰想得到這一待就永遠回不去了。 父親一介書生,在新竹鄉下種菜養雞,一家人棲身於破廟裡。 後來經人介紹到四四兵工廠工作,才舉家遷來台北。 仍然記得剛來台北時住的屋子,屋外下大雨,屋內就下小雨,要拿出大大小小的盆子接雨水。那牆壁還是竹子糊泥巴做的。 老師提到「克難英雄」,家父就曾當選過「克難英雄」第二名,那張全都是國軍政士與克難英雄和蔣公合照的相片中,家父是唯一未穿軍服的人。 還好有了克難英雄的加分,多年後我已上初中時,父親才有資格分配到四四眷村居住,終於可以安定下來。印象中小時總是在搬家,總有七八次之多吧。 老師談到隱地的父親總是幻想一朝能飛黃騰達,所以常常被騙。家父沒有這麼不切實際,但也有被騙得很慘的經驗,他的一位朋友說幫忙介紹買磚蓋房子,就騙走了父母身邊所有的錢加上借來的,從此那人就不見人影。所幸家父個性很豁達,他覺得那人若非過不下去,也不致出此下策騙朋友。 那個時代大家都苦哈哈,但是也有患難見真情的時候,隱地家也遇到許多良善之人,願意伸手幫助他們。記得家父有一天在路上遇見故人,就請他來家裡吃住了近一年,沒有收一毛錢,記得他姓司徒,五口之家擠一間大通舖,他睡行軍床,家母難免要抱怨,家中多了一位大男人的確不方便,可是父母總是無法開口請他再找住處。 老師曾在書場講過桑品載的<岸與岸>,這次講隱地的<漲潮日>,這兩位作家所經歷過的苦,聽起來讓人不忍。但是經歷過生命的淬鍊,才讓他們得以成就為有深度的作家。 書友金蓮說那時代雖窮而尊貴,老師說吃苦讓人感恩。我也是很有同感。 爸媽總是記得鄰居會放一些他們收成的青菜在我家門口,可能看爸媽實在不會種菜吧!我也永遠記得到山上玩,種橘子的阿伯總是讓我兜一裙子的橘子回家。這種溫馨的回憶,讓人不論在何時都不會忘。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