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全身研究
2007/03/03 22:25:19瀏覽9147|回應0|推薦2

2a、全身研究

全身任何部位的症狀,針對部位症狀,使用穴道研究。

全身各部位,痠、痲、痛、腫。簡易症狀,配穴研究法 。

不吃藥、不打針、免開刀。十分鐘當醫生!?!( 口訣詩) 。



針灸研究。簡易穴道處方 。 ( 口訣詩) 。
號 
口訣詩 
治療部位 
經絡。穴道。 
1
頭頸尋列缺。 (1)頭部。(2)頸部。等部位之症狀 手太陰肺經脈。【列缺穴】(l_7)。
2
面口合谷縮。 (1)臉部。(2)口部。等部位之症狀 手陽明大腸經脈。【合谷穴】(li_4)。
3
腰背委中求。 (1)腰部。(2)背部。等部位之症狀 足大陽膀胱經脈。【委中穴】(b_54)。
4
肚腹三里留。 (1) 肚子。(2)腹部。等部位之症狀 足陽明胃經脈。【足三里】(s_36)。
5
支溝肋脅痛。 (1) 胸部。(2)兩側肋骨。等部位之症狀 手少陽三焦經脈。【支溝穴】(t_6)。
6
內關心胸胃。 (1) 心臟。(2)胸部。(3)胃部之症狀 手厥陰心包經脈。【內關穴】(p_6)。
7
婦科三陰交。 (1)生產(2)子宮(3)月經婦女內科之疾病 足太陰脾經脈。【三陰交】(sp_6)。
8
阿是不可缺。 身體任何一處,不正常之疾病 任何一處小部位之點。既是【阿是穴】。

一、頭頸尋列缺。

   (1)頭部。(2)頸部。等部位之症狀,使用手太陰肺經脈【列缺穴】(l_7)。
 
列缺 Lieh4 Chueh1 (l-7) 手太陰肺經。

又名童玄、腕勞。是手太陰之絡穴,別走陽明大腸經, 為四大總穴之 一。

【部位 area】

去腕側1.5寸,在前臂橈側之下端,橈骨莖狀突起之直上。

【主治 heal】

1、三叉神經痛 trigeminal neuralgia。

2、陰莖痛溺血 phallalgia。

3、顏面神經痙攣及麻痺 facial palsy。

4、感冒 common cold

5、橈骨部肌炎 radial myositis。

6、咳嗽 cough。

7、哮喘 asthma。

8、鼻炎。

9、頭痛 headache。

10、齒痛 dentagia。

11、衄血 epistaxis。

12、指掌痛。

13、腦貧血cerebral anemia。

14、口不開。

15、手無力。

16、健忘。

17、驚悸。

【取穴 find point】

1、兩手之拇指張開,兩虎口接成交叉形,右手食指壓在左手之橈骨莖狀突起之上部,食指尖到達處,約去腕關節1.5寸,橈骨外緣是穴位。

2、以手側置,穴位向上,食指爪甲在莖狀突起部,之直上探取筋、骨陷中按定下針。

【解剖 diset】

在肱橈肌腱與外展拇長肌腱之間,橈側身長肌腱的內側;有頭靜脈、橈動脈、靜脈分支,佈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的混合支。

【方法 method】

針尖向肘方面臥刺進針,針身在皮下2分,留針10~15分鐘,列缺穴可用放血。灸10分鐘,灸1~3壯。

【應用 application】

1、列缺穴是手太陰之絡,別走陽明之絡,是四總穴之一。主治頭頸之疾病。

2、八法交會穴中;是列缺穴、配照海穴。對任何熱病,有退燒之效用。

3、『診斷』:絡穴有助於辨症之虛、實。

『特點』:脈氣實時;列缺穴腫硬或隆起。脈氣虛時;列缺穴有陷下現象。

4、頭痛:用列缺穴是截法。從列缺穴下針,針尖直透太淵穴;這是一針兩穴的擔法;又名過樑法。

5、喘息asthma:針刺列缺穴、配足三里。

6、心煩坐臥不安:針刺列缺穴、配心俞穴。

7、頭痛、熱汗不出:針刺列缺、配太淵穴。
二、面口合谷縮。

   (1)臉部。(2)口部。等部位之症狀,使用手陽明大腸經脈【合谷穴】(li_4)。
 合谷 Hoh 2 Ku 3 (Li-4)手陽明大腸經 。

又名虎口,手陽明大腸經之所過,原穴屬火,為四總穴之一。

【主治 heal】

1、反射性頭痛 reflex headache。

2、耳聾 deafness。

3、耳鳴 tinnitus aurium。

4、衄血 epistaxis。

5、鼻茸 rhinopolpus 。

6、齒痛 toothache。

7、扁桃腺發炎 tonsillitis。

8、角膜白翳 cataract 。

9、視力缺乏 visual defect 。

10、呼吸困難dyspnea。

11、痰阻塞 sputumcoction 。

12、窒息 suffcation。

13、肩胛神經痛 scapular neuralgia。

14、虛脫 collapse。

15、失眠 insomnia 。

16、神經衰弱 neurasthenia。

【取穴 find point】

手平伸,姆趾與食指分開,視其肢骨前,現微凹處是穴位。

【解剖 diset】

第一掌股與第二掌骨之間,第一骨間背側肌,深層有內收拇肌橫頭;有手背靜脈網為頭靜脈之起部,穴位的近側,正當 橈動脈從手背穿向手掌之處。分佈?饒神經淺支的手背神經,深部有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方法 method】

針5~7分,留針20分鐘。灸10分鐘。用三稜針點刺放血。

【應用 application】

1、合谷為大腸經原穴,屬陽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氣中之熱,升清降濁,疏風散表,宣通氣血之功。

2、合谷總治頭、面各症。用之得法,針到病除。齒、眼、喉嚨(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飛經走氣」法。1、針尖向上斜刺,強捻轉使針感到頭部,2、提針至皮下,針尖相下斜刺,使針感到指頭,如此反復3次,留針30分鐘,痊癒。

4、齒痛:合谷兩穴並針刺,留針3分鐘,針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舉、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針刺合谷穴特效。

6、風火牙痛不能飲食:1/合谷.2/頰車.3/中脘.4/足三里.5/留針30分鐘。

7、牙關不開、口眼歪斜 blepharoplegia:1/合谷.2/地倉.3/頰車。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8、合谷補,瀉之法:補法、先呼後吸 時針之。瀉法、先吸後呼時針之。

9、頭痛 headache:1/合谷.2/風池。

10、癲癇及安神、鎮驚 anticonvulsion:1/合谷.2/百會.3/神門。

11、目赤 ophthamia:1/合谷.2/絲竹空.3/精明。

12、鼻淵.sinusitis:1/合谷.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痙攣:用點刺法,快針前淺刺,或強刺法。

14、哮喘 asthma 劇烈時:1/先針合谷,2/使患者平臥,用五柱灸法。羶中為中心,左、右為神封,上為玉堂,下為中庭。

15、針『四關穴』:1/左、右(合谷). 2/左、右(太衝)。

a/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痺疏風,行氣血,通經絡,清滯瘀。

16、止汗:a/補合谷,瀉腹溜(補合谷可使汗腺收縮)。

發汗:a/瀉合谷,補腹溜(重瀉合谷,使汗腺鬆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體機能(清理肚臍以上部位):

a/合谷.配 b/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調理腸胃,寬中理氣:a/合谷.b/足三里。

合谷為大腸經之原穴,氣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為土中之土(胃經為戊土,三里為胃經之合穴亦為戊土)。

補之益氣理中,瀉之升陽降濁。如有濕熱壅遏,濁滯中宮,蓄食停飲,腹脹噯氣 tympanites,引濕濁下行,導濁降逆而安中宮。

19、安胎:a/瀉合谷.b/補三陰交。血旺氣衰。

墮胎:a/補合谷.b/瀉三陰交。血衰氣旺。

a/合谷:大腸經之原穴,大腸經為肺俯,主氣當補。

b三陰交:脾、肝、腎三脈之會穴。主陰血,血當補,不當瀉。

20、脾病 splenic disease:a合谷b三陰交。


三、腰背委中求。

   (1)腰部。(2)背部。等部位之症狀,使用足大陽膀胱經脈【委中穴】(b_54)。


 
主治四肢之熱及消炎(1)委中

委中 Wei3 Chung2 (b-54)足太陽膀胱經脈。

又名血隙、隙中、中隙。

足太陽膀胱經脈之所入,為合穴屬土,為血之隙穴。(禁灸)(隙:怨恨之意思)。

【部位 area】

膝蓋背面,膝窩之正中。

【主治 heal】

1、感冒 common cold。

2、風濕病 rheumatism。

3、膝關節炎 gorathritis。

4、腰痛 lumbago。

5、坐骨神經 sciatica。

6、中風 apoplexia。

7、腹澎脹 tympanites。

8、癲癇 epilepsy。

9、大痲瘋 leprosy。

10、霍亂 cholera。

【取穴 find point】

正坐、垂足或伏臥。按準膝窩正中,兩筋間陷凹處取之。

【解剖 diset】在膝窩正中,有膝筋膜,皮下有股窩靜脈,深層內側為窩靜脈,最深層為窩動脈;有股後皮神經,正當脛神應處。

【方法 method】

針1~1.5寸要有針感,依取穴法進針,不傷血管,或用三稜針,在靜脈處,點刺放血。不灸。

【應用 application】

1、四肢之熱及發炎。身熱汗不出。小便不出。鼻血不止。脊椎不彎。瘈疾(瘋狂)癲疾。足熱厥逆。不得屈伸:針刺委中穴,出血立癒。

2、袪風濕。解暑熱。清血毒。治瀉痢。花柳惡瘡。未潰爛者。針刺委中穴,使其出血有特效。

3、急性病症、上身充血。內臟腰背、腹腔鬱血。發炎病症、吐瀉疼痛。在委中穴四周圍靜脈上,針刺放血,皆能消除病症。

4、腰痛不能轉側、痛無定處、牽引腿足。寒熱風濕、引起腰痛。濕熱腰痛。小便赤黃。發熱口渴:在委中穴四週,細脈管上放血,消除病症。

5、坐骨神經痛 sciatice,腰連背痛 painful loins and back:針刺委中穴,崑崙穴有奇效。

6、腰腿疼痛 lumbago and skelagia,時輕時重。感寒則痛。活動障礙性,的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委中及腎俞為主穴,配關元俞、次聊穴。『治療』:腰痛者,患者俯臥,先取腎俞、配委中、次聊。

『治療』:腿痛者,患者俯臥,先取委中、配腎俞、次聊、關元俞。

『方法 method』:用豪針直次委中1.5~2寸,行呼吸補瀉法,5~10分鐘後腰痛停止時,再針腎俞1~2寸,針關元俞、次聊各5分,(這兩穴配合主穴輪用),亦行呼吸補瀉法。

留針期間,既用大火罐拔於針刺的穴位上,留針20~30分鐘,取下火罐,出針。

每日治療一次。三日後,隔日治療一次。

針罐法。

『適用』:寒性風濕症,神經,肌肉麻痺,及神經痛。

『忌用』:熱性風濕症,局部紅腫。孕婦。

7、凡風、寒腰痛。屈曲不順,可取委中穴及阿是穴(腰部兩側,按壓最痛處,既是阿是穴)。『治療』:患者俯臥,用豪針刺阿是穴5分,直刺委中穴1~1.5寸。

『方法』:用強刺激法,留捻20~30分鐘出針。隨之兩手拇指,由風門穴向下推按到腰部痛區,連續推按三次,在第三次推按到痛區時,令患者咳嗽三聲,再將手放開,立可痊癒。 8、腰脊痛:針刺委中、配人中、崑崙。

9、風濕腿痛:針刺委中、配居?、環跳。

10、委中穴放血法。

『方法』:患者直立,兩手扶牆或患者伏臥,膝腿挺直,術者用手掌拍擊膝窩部,既有青紫色小絡浮出,術者用酒精棉花消毒,繼以三稜針刺,浮現的靜脈血絡放血,針深約1分左右,一刺既出,污黑之血,隨針而出,任其自止,棉花消毒既可。不傷動脈。


四、肚腹三里留。

   (1) 肚子。(2)腹部。等部位之症狀,使用足陽明胃經脈【足三里】(s_36)。


 
肚子腹部疾病(4) abodemen illness

4足三哩 San1 Li3 (S36)

又名足三里、下陵、鬼邪。陽明胃經氣之所入,為合穴屬土,回陽九針之一。

【取穴 find point】

(1)正坐屈膝,大姆指尖按膝蓋骨內側,余四指並攏自然下垂於膝蓋骨外側,當中指尖所指處是穴位。

(2)適外膝眼之下方3寸,脛骨外緣1寸處。

(3)脛骨由下往上摸至,脛骨微隆起處外側約1寸之二肌肉陷中是穴位。

(4)外膝眼直下約3寸,脛骨外緣取之。

【方法 method】

(1)針8分或1.5寸,留針15紛鐘,灸20~30分鐘,灸5~7壯 . (2)點刺放血。

【主治 heal】

(1) 消化不良 dyspepsia 。

(2)胃痙攣 stomack spasm 。

(2) 食慾不振 anorexia 。

(4)口腔疾病 oral cavity disease。

(5)腹膜炎 peretonitis。

(6)便秘 constipation。

(7)四肢倦怠、麻痺、神經痛 。

(8)腳氣 beriberi。

(9)頭痛 headache。

(10)眼疾及其他慢性疾病。

【應用 application】

(1)足三里主瀉胃中之熱、發炎,針療時針感到足背部,亦可到胃部。 神經衰弱neurasthenia用『點刺法』。 (2)主降上逆之濁氣,生下陷之清氣,治濁氣上塞之症。

(3)小兒麻痺後遺症及消化不良之腹瀉 lienteric dirrhea。

(4)鼻疾 rhinopathia的重要穴。

(5)胃潰瘍 gastric ulcer a/足三里. 配b/脾俞。

(6)急性胃炎 acute gastroenteritis a/足三里 .b/ 中脘 。

(7)凡上身針灸後,必灸足三里以利行氣。尤其針肩井後,必針足三里,以利調氣。

(8)常灸足三里,元氣大增,腸胃消化及吸收增強。

(9)小兒忌灸足三里,三十歲以上方可灸,否則反生疾病。

但 只針不灸不在此限。針足三里對小兒適應症很廣。

(10)小兒麻癖症:a/陽關.b/陰谷為主穴。c/再針健側足三里,臨床上甚佳。

(11)預防中風 apoplexy:常灸足三里,以保健康。在半年內,足部脛骨常感痠麻、重癖。此為中風之前兆。


五、支溝肋脅痛。

   (1) 胸部。(2)兩側肋骨。等部位之症狀,使用手少陽三焦經脈【支溝穴】(t_6)。


 
大便秘結疾多宗,睡眠飲食頭一宗。(5)支溝

支溝 Chih1 Kou1 (t-6) 手少陽三焦經脈。

又名飛虎。手少陽三焦經脈之所行,為經穴屬火。亦為六陽經注穴。

【部位 area】

在陽池穴後3寸,兩筋骨間陷中。

【主治 heal】

1、心臟炎 carditis。

2、胸膜炎 pleurisy。

3、肺尖卡他 catarrh in apex of lung。

4、肱神經痛 brachial neuralgia。

5、肋間神經痛 intercostal neuralgia。

6、產後血暈。

【取穴 find point】

手平伸,掌向下,陽池穴直上3寸處取之。握拳、屈肘、掌心向下,現溝凹處是穴位。

【解剖】

在尺骨與饒骨之間;伸指總肌合身拇長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饒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前臂骨間掌側動脈本幹;分佈?前臂背側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

【方法 method】

向內關方向直進,針4~6分,要針感,留針15~30分鐘。

灸10~20分鐘,灸3~5壯。

【應用 application】 1、氣機運行失常。陰凝固結。濕滯不行。脅肋疼痛。胸脘痞塊。大便不通。等症『治療』:針刺支溝穴。

2、支溝穴,為三焦經之火穴,又三焦經是,相火。是六陽經之所注。治以上疾病特效。

3、肋間神經痛『治療』:針支溝穴1.5寸,左肋痛,取右支溝。

右肋痛,取左支溝穴。用平補平瀉法,捻針30分鐘,待痛止,再出針。「配穴」為章門穴。期門穴。


六、內關心、胸、胃。

   (1) 心臟。(2)胸部。(3)胃部,胃部位之症狀,使用手厥陰心包經脈【內關穴】(p_6)。


 
梅核氣生結喉間,【中藥】半夏厚朴處方添。(5)內關穴

自覺咽中有物﹐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此皆內傷七情﹐外傷寒冷所致。

內關 Nei4 Kuan1 (p-6) 手厥陰心包經。

手厥陰心包經之絡脈,別走手少陽三焦經,與陰維脈相通。

【部位 area】

大陵穴上2寸,兩筋之間。

【主治 heal】

1、心肌炎 myocarditis。

2、心臟內外膜炎 endopericarditis。

3、黃疸 jaundice。

4、前臂神經痛 antibrachial neuralgia。

5、產後眩暈 postantal vertigo。

6、胸腔一切疾病。

【取穴 find point】

手平伸,握拳,拳心向臉,拳後橫紋直上2寸,兩筋間取之。

【方法 method】

針5~8分,留針15~20分鐘。灸10~20分鐘,灸3壯。

【應用 application】

1、靈龜八法配穴法;內關配公孫。蓋內關通於陰維脈,公孫通於沖脈,而陰維及沖脈,是交會於心、胸、胃部,所以能治心腹中之疾病。

2、心臟衰弱;宜針刺內關1分深,微捻,用微啄術,1分鐘捻搗,3分鐘出針,切勿忽快忽慢,或間歇。進針前用爪甲切位法,以免傷筋脈。

3、強心定喘作用;當病重垂危,適用注射強心針,以延續生命時,宜用上示療法,針治亦有同等效力。尤其對止喘有特效。

心胸疾病,取治內關穴,是擔截法,中的截法。

4、心臟暴痛;為實症,針內關穴用瀉法。虛症;頭頸僵直,針治內關穴用補法。

5、清心胸鬱熱。骨蒸。盜汗。咳嗽。血崩(失血)。夢遺。

『治療』:針刺內關、配三陰交穴。使從水道下行,滋陰養血,為治療癆怯之要法。因內關穴可清上,三陰交可滋下。

6、婦女妊娠惡阻;針內關。足三里。間使。三陰交。尺澤。膽俞。大陵。

7、胸膜炎pleurisy;針刺內關。四瀆。外關。

8、下死胎still birth;針刺內關穴、配三陰交。

9、下胞衣;針刺內關、配照海穴。

10、袪除胸悶;針刺內關、配建里穴。


七、婦科三陰交。

   (1)生產。(2)子宮。(3)月經,婦女內科之疾病。使用足太陰脾經脈【三陰交】(sp_6)。


 
風疹塊起似豆高,猝然搔癢皮發燒。(6)

三陰交 San1 Yin1 Chiao1 (sp-6)足太陰脾經。

又名承命、大陰、下三里。為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少陰腎。三脈之會穴。亦為回陽九針之一。


【部位 area】

在內踝骨上3寸處。

【主治 heal】

1、男女生殖器疾病。

2、子宮出血 metrorrhagia。

3、陰經痛 penis-pain。

4、遺精 emission。

5、淋病 gonorrhea。

6、睪丸炎 orchitis。

7、慢性胃弱 chronic indigestion。

8、食慾不振 anorexia。

9、消化不良 dyspepsia。

10、腹部膨脹 tympanites。

11、腸絞痛 intestinal colic。

12、腸雷鳴 borborygmus 。

13、下痢 diarrhea。

14、下肢神經痛及麻痺 neuralgia and paralysis in lower limbs。

【取穴 find point】

正坐或仰臥,以三橫指按在內踝骨上邊。當內踝骨正中心,之直上3寸處,在脛骨之後緣取穴。

【解剖 diset】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影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候動脈靜脈;分不?小腿內側脾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方法 method】

針6分。灸20分鐘,灸3~5壯。

【應用 application】

1、三陰交穴是氣、血兩補之要穴。它是脾、肝、腎三脈之會穴,所以補脾之中,間接可補腎陽、養肝陰。

2、三陰交是婦科要穴。亦是內科、勞雜症之要穴。有鎮靜、退熱作用。

是回陽九針之一。

3、男、女生殖器。陰莖痛。淋病治療要穴。

4、三陰交和三陽絡是對照,三陽病可用三陰交治療。三陰病亦可用三陽絡治療。

5、引邪氣之方法;是以針聚氣。散氣之法;是以針迴逆。

「方法」;引邪氣時、要聚氣,氣聚後、需使其散氣。則用散氣法。

內經有云:「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既此一也。

6、痔瘡出血。腸炎。神經衰弱。皆用針刺三陰交穴。

7、催月經。催帶;針三陰交,灸中極,灸血海灸之奇效。

灸陽陵泉;可止月經行,止帶。

8、避孕 contraception;可在三陰交置針,針尖向上刺。

「方法」(1) 應再經來前八日至入,經來時取出。

(2) 另法;月經來置入,經過8~9日出針,一般可延至,下月經來時取出。『需用特製不銹鋼短針』。

9、經脈不通;瀉三陰交既通。補三陰交,經脈亦盛則通。

10、治癒瘡。去頭皮;灸刺三陰交。因三陰交,有排泄瘀血作用。

11、男、女夢中之交而遺精 emission;既灸三陰交15分鐘,既可。

12、手掌收縮症contraception of palm。瘢痕(皮膚上斑點,雀斑、白斑)scascar 時作局部治療;針刺三陰交。

13、失眠 insomnia。全身乏力 lassitude。遺尿 enuresis;灸治三陰交。

14、月經不調 menoxenia。閉止 amenorrhea。子宮內膜炎 endometritis。白帶 leucorrhea。下腹膨脹 tympanites。

淋病 gonorrhea。腳氣 berberi;針次三陰交卓效。

15、初期妊娠;禁止、針灸。有殞胎之反應。

16、女人難產dystocia。月經不禁 menorrhagia。

赤白帶下 uterine dischage and leucorrhea;應先瀉三陰交,後補穴。

17、小腸疝氣 hernia of intestines。偏墬。木腎腫痛。

小便不通 dysuria。渾身浮腫 edema;應先補三陰交,後瀉三陰交穴。

18、【胰臟癌】;針刺少府穴配三陰交。

19、遺精、白濁 emission;針刺三陰交、配氣海穴。

20、腳氣。腳痛。膝腫。指頭麻木;針刺三陰交、配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懸鐘。

21、胸膈痞腫 dysphagia;針刺三陰交、配承山穴。


八、阿是不可缺。

   身體任何一處,不正常之疾病。使用任何一處小部位之點,此處既是【阿是穴】。

【阿是穴】天應穴就是;阿是穴。


注重配穴;

   認清病症,相關穴道。相互配穴,僅供參考。有病到醫院,會診家醫科,檢查確認病症。

【取穴】:

   無固定位置,何處疼痛,何處是穴位。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78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