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穴道、經絡、acupuncture study
(
新版
)
首頁
文章創作
個人相簿
訪客簿
作家簡介
加入好友
|
推薦此部落格
|
加入我的最愛
|
訂閱最新文章
作家:jack_lee
作家
jack_lee
文章推薦人
(7)
raykerrghgfn
霜珊
麵線糊〈也是5656〉
~_~庒腳人 ~_~
5555555
chaohuang
其他創作
‧
s/1:膀胱結石
‧
2、黃疸病因
最新創作
‧
a6/53: My relative
‧
a1/122:Saliva 唾液能幫助消化和具有殺菌作用
‧
a5/88:小常識 essential tips
‧
22/Hand clinic organs 手診
‧
a5/87:Lemon with cold 檸檬養生
字體:
小
中
大
2、黃疸病因
2007/11/07 06:56:37
瀏覽
6672
|回應
0
|推薦
7
15b、黃疸病因,陰黃、陽黃分熱寒。
黃疸病因不一般,陰黃陽黃分熱寒。
一、
西醫解釋。
(1)血液中含有稱為膽紅素的黃色膽汁色素。膽汁色素是由老的紅血球細砲分解所 產生,但是在生病時,膽汁色素會在血液中累積,使皮膚變成黃色。
(2)可能成因包 括肝炎(肝感染)、膽管阻塞或變形、某種貧血。
(3)除黃色皮膚外,通常也會使尿液 深褐色。這是因為膽汁色素由血液溢出到尿液。
(4)也會使大便變淡色,因為腸內不 含色素。
二、
中醫解釋。
黃疸病因不一般,陰黃陽黃分熱寒。
中脘後谿勞宮刺,腕骨至陽針便安。
三、所使用之穴道及部位示意圖如下。
主治配穴;
(1)中脘穴。(2)後谿穴。(3)勞宮穴。(4)腕骨穴。(5)至陽穴。
(1)中脘穴。
大便瀉泄有多種,抽腸刮肚隱隱痛。
主瀉六腑1、胃。2、大腸。3、小腸。4、膽。5、膀胱。6、三焦之熱氣,及消炎。
中脘 Chung1 Kan3 (cv_am_12)任脈conception (C V)
又名太倉、胃脘、上紀、中管、胃募。手太陽小腸、手少陽三焦、足陽明胃之所生,任脈之會穴,為胃之募穴。
為回陽九針之一。
【部位】
臍上4寸。
【主治】
1、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2、胃擴漲dilatation of stomach。
3、胃痙攣gastrospasm。
4、食慾不振anorexia。
5、消化不良dyspepsia。
6、胃出血gastrorrhagia。
7、吐瀉vomiting。
8、霍亂cholera。
9、子宮病hysteropathy。
10、一切胃病gastragia皆取之。
【取穴】
仰臥,臍上4寸處,上脘下1寸取之。
【解剖】
在腹白中線上,有腹壁上動脈、靜脈;分佈第七肋間神經前支的內測皮支;當胃幽門部。
【方法】
針0.6~1.5寸。灸15~25分鐘,灸3~5壯。
【應用】
1、難經云:「腑會中脘」。疏云:「腑病治此」。
2、中脘穴為六腑之會,胃之募穴,能治一切胃病。不論虛、實、寒熱。都可有效治療。
3、由於胃、大腸、小腸、膽、膀胱、三焦之氣,聚於中脘穴,又為中焦之中心,胃之募穴,故列為回陽九針之一。
4、胃痙攣gastrospasm。急性腸胃卡他acute entero- gastritis。慢性胃腸卡他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catarrhea:中脘穴配、足三里是特效穴。
5、霍亂cholera吐瀉:補中脘穴,瀉足三里是特效。可壯腸胃,引氣下行,扶脾健胃,強運化,升清降濁的作用。
6、瘧疾Malaria:針刺中脘穴,誘導病氣向四肢散出,常是一針見效。
7、哮喘病。胃病:特效五柱灸。中脘穴為中心,上巨闕穴,下為下脘穴,左、右為梁門穴。常是一灸雙治。 8、孕婦嘔吐vomiting of pregnancy:灸治中脘穴,特效。
9、手足冰冷。怕冷。唇青。厥逆無脈者,既死。謂中寒症:速灸中脘穴,有救。
10、下焦虛寒:中脘配、氣海穴。
11、上焦鬱熱:中脘配、合谷穴。
12、五臟氣微弱:灸中脘穴、補期門穴。
13、治腸中氣滯、瘴氣:灸中脘穴,瀉天樞,上脘穴。
14、治九種胃痛:灸中脘穴,配內關,公孫穴。
15、胃病。氣痛:灸中脘,配足三里,內關穴,梁門穴,肩隅穴。
16、肝發炎。吃不下食物:灸中脘,針足三里,內關,期門,梁門穴,肩隅穴。平肝化鬱,消化水穀。
17、胃寒。胃痛:灸中脘、灸脾俞,針足三里,內關,期門,梁門穴,肩隅穴。溫和脾胃而調中。
18、大腸漲鼓,大便不通:灸中脘、灸天樞穴,以利消導。
19、化瘀行血:灸中脘穴、瀉隔俞穴。
20、治蚘(蛔蟲)痛:灸中脘、針地倉穴。
21、胃痛不飲:灸中脘穴、配天樞、陰稜泉。有健脾化濕之作用。
22、解除孕婦惡阻、並使生產順利:灸治中脘穴。
23、【糖尿病】。蛋白尿者:灸中脘穴、配陽池、脾俞。三焦俞。這個疾病是脾臟發生障礙,糖份遂從尿中排出,所以治好脾臟,糖尿及蛋白尿,亦隨之而癒。
24、【診斷上】:胃痙攣症,中脘穴上有壓痛感。如患12指腸潰瘍者,可用食指按壓中脘穴5分鐘,患者感覺出熱氣滿腹,且有一股熱氣,循著任脈至喉間。
25、【霍亂cholera】(1)『治療』:先針刺10宣、再針曲池、尺澤、委中、崑崙、內關、中脘、霍亂cholera少衝。然後以鹽放在臍心,置艾草灸之,待患者呼吸有熱感,疼痛停止,嘔瀉亦停。
『服藥』:再進六和湯有奇效。
26、【霍亂cholera】(2)
『治療』:先針刺水溝、少商、關衝、10宣、委中出血,繼針合谷、曲池、素聊、太衝、內庭、中脘、間使、懸鐘。可以不要而癒。
27、【胃下垂】:
『治療』:先針刺中脘、配大椎、大杼、梁邱、足三里,用重刺激法,使全身瞬間有強烈刺激感,神經緊張,間接使胃肌肉,亦因而上縮。如此可使下垂部份,縮至原來位置,而告痊癒,臨床經驗,效果良好。
28、【胃癌】
『治療』:針灸內關、足三里、中脘、下脘、「硬塊之頭尾」各刺一針,繼之隔薑灸,或針上灸,又灸痞眼(奇經,背部腰椎lumbar第一節之下外開3.5寸處取之)。
『補助穴』:公孫、內庭,針灸癒後良好,約十餘次可癒。
(2)後谿穴。
盜汗陰虛內熱歸,夜寢淋漓最腎虧。
耳聳氣閉行似呆,聽而不聞語多猜。後谿穴。
後谿 Hou4 Tsih1 (si_3)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之所注,俞穴屬木。
【部位】
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
【主治】
1、癲癇epilepsy。
2、衄血epistaxis。
3、耳聾deafness。
4、角膜炎keratitis。
5、白膜翳。
6、扁桃縣炎tonsilitis。
7、肘痺痙攣。
8、頸項痙攣neck m.spasm 。
【取穴】
手握拳,小指本節後橫紋頭,壓之有酸痛感處,陷中取之。
【解剖】
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小頭後方,當外展小指肌,起點外緣;有指背動脈,手背靜脈網及掌背神經(尺神經分支)。
【方法】
1、握拳,橫紋頭上1分處進針6~8分。灸15分鐘。
2、可用點刺放血。
【應用】
1、八脈八法中。後谿與督脈相通,另一支線與膀胱經相通,因而後谿穴,有下列功能。
2、清熱,袪風,醒腦,開鬱,鎮痛analgesic,腿痛painful leg:a、針刺後谿穴、配b、環跳。
3、後頭痛post headache。風濕痛rheumatism。肘。臂。頸項痙攣:後谿是特效穴。
4、癲癇epilepsy:1、後谿。2、大椎。3、間使。4、鳩尾。5、百會。6、豐隆。有卓效。
5、肺疾病lung disease。肺炎。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後谿為名灸穴。
6、頭痛發熱headache pyrexa。脈浮急。身疼腰痛lumbago。無汗而喘:後谿名針穴。
7、黃疸laundice 消渴diabets:a、後谿。b、勞宮。
8、盜汗night sweat:a、後谿。b、陰郤。
9、胸頸痛painful chest and neck:a、後谿。b、列缺。
10、頸。項。耳。肩。背。上肢痛:a、後谿。b、申脈。
(3)勞宮穴。
勞宮 lao 2 kung 2 (p_8n) 手厥陰心包經經脈
又名五里,掌中。手厥陰心包經絡之脈之所流,為榮穴屬水。
【部位】
在掌心。
【主治】
1、 胸膜炎pleurisy
2、 嚥下困難dysphgia
3、 口腔炎stomatitis
4、 衄血(留鼻血)epistaxis
5、 黃疸jaundice
6、 呃逆hiccough
7、 書痙writer's spasm
8、 中風C.V.A.
9、 小而疳積(營養不良)。意病。hysteria
10、痔hemorrhoid。鵝掌風。
【取穴】
握拳,以中指及無名指,屈向掌心,當兩指尖之所處,之中間取之。
【解剖】
在第二、第三掌骨間,下為掌腱膜,第二蚓狀肌及屈指淺深肌腱,深層為內收拇肌橫頭的起端有骨間肌;指掌側總動脈;為政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分布處。
【方法】
直針1~2分。灸5~10分鐘,灸1~3狀。
【應用】
1、 勞宮穴:性輕降,理勞役,去氣滯,開七情鬱結,擅清胸膈之熱,導火氣下降。
2、 勞宮穴配足三里;清心胃之火,抑上逆之勢。對結胸痞悶、嘔吐乾噦(要吐又吐不出來)、噎(食物塞住咽喉)氣吞酸、煩倦嗜臥、等均有特效,針家重視之。
3、 勞宮穴;可在背面取之,謂反勞宮穴,效果特強,並且無掌心之痛感。反勞宮取穴;在手背中指與無名指本節後,約5~8分間,按之特痠處,針之通過終指。
4、 鵝掌風;用勞宮穴配大陵穴,用瀉法,針後輕捻數分鐘,手掌內的痕癢立即消失。
5、 經云;「諸痛瘡癢,皆屬於心。」所以瀉心包絡之榮穴,是最有效。但要針感,才會向腦中樞放射;體質較弱者要注意,如過強時,會悶導或眼上翻,白眼。如有此情形,速刺神庭穴,可以解除,針刺勞宮穴;要用爪甲,重切穴位,勿傷掌宮動脈。
6、 針刺勞宮穴;如有感針頭纏針時,應立即出針物久留。
7、 胃病gastropathy;勞宮穴配足三里。
8、 黃疸jaundice。下消diabetes。勞宮穴配後谿穴。
9、 癲癇epilepsy;勞宮穴配湧泉穴。
(4)腕骨穴。
腕骨 wan 3 ku 3 (si_4) 手太陽小腸經。
手太陽小腸經之所過,為原穴。
【部位】
在腕豆骨下之旁側,既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
【主治】
1、 肘,腕,及五指關節炎arthris in elbow wrist and fingers
2、 書痙
3、 頰頷炎
4、 白膜翳
5、 淚液過多
6、 耳鳴tinnitus aurium
7、 頭痛headache
8、 嘔吐vomiting
【取穴】
握拳,從後谿穴沿手外側,向上移,摸至腕豆骨之下為止,腕骨穴在腕豆骨之陷凹處。
【解剖】
在手背尺側,第五掌骨基底端,與三角骨之間,外展小指肌起點外緣;有掌背側動脈(尺動脈分支)手背靜脈網;掌背側神經(尺神經分支)。
【方法】針3分,可用斜針5~7分深。灸10分鐘。
【應用】 1、 腕骨穴:為小腸經脈特定代表性原穴;
主治:清熱、發汗、散淤、滲化溼熱、鬱蒸之作用。
2、 腕骨穴;治療黃色鮮明之陽黃疾病,有特別效果。
3、 腕骨穴為小腸經之原穴。中脘穴;為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膽經所生。二穴同針:可以宣通三焦之氣化。經云:三焦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仲景註:決為通也。瀆為水道也。三焦之氣化宣通,則水道利而蘊,遏之濕熱化,黃疸自愈矣。
4、 脾虛黃疸jaundice;腕骨穴配中脘穴。
5、 腰連腿痛;腕骨穴配足三里。
(5)至陽穴。
至陽 chih4 yang2 (gv_pm_9) 督脈
【部位】
在脊椎,既胸椎thoracic第七節之下。
【主治】
1、 腰背神經痛lumbar neuralgia
2、 黃疸janudice
3、 消化不良dyspepsia
4、 腸雷鳴borborygmus
5、 胸膜炎pleuritis
6、 肋間神經痛intercostal neuralgia
【取穴】
正坐,略前俯,於胸椎第七節之下,之陷中取之。
【解剖】
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為第七肋間動脈背測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分布處;有第七肋間神經後支之內側之行走。【方法】
針5分。灸5~10鐘,灸3壯。
【應用】
1、 灸至陽穴10分鐘,氣喘立止。
2、 灸至陽穴:治療胃酸過多sour stomach之特效穴。
注重配穴;
有病到醫院,西醫檢查,確認病症。選擇治療,中西皆可。相關配穴,僅供參考。
(
知識學習
|
健康
)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29405&aid=135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