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文章數:6
古今何人沒朋友
創作文學賞析 2017/10/04 18:17:25

本文原刊於更生日報2016.05.07副刊  但是有所刪節,失去了味道。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0826476

後來我徵得金門日報的同意,改變了標題,於2017/02/15及2017/02/16分為兩天完整刊出。

http://www.kmdn.gov.tw/1117/1271/1274/277196/

http://www.kmdn.gov.tw/1117/1271/1274/277225/

古今何人沒朋友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古人,信着全。宋

    子曰:「無友不如己者

沒有人沒有朋友,也沒有人可以沒有朋友。                  

    就連哪個自稱孤家寡人的皇帝老兒,也得要有幾個太監朋友。我可沒有要貶低太監的意思哦,我想說的是一切都可以專斷獨行的皇帝老子,他也同我們一樣的需要朋友。我們撇開皇帝跟太監君屬身分的關係不談,皇帝跟太監其實就是另外一種關係上的朋友。而太監也有講朋友間的義氣的太監,像是高力士就算得上是跟唐明皇講義氣的朋友,而明成祖和鄭和則是一場朋友的經典之交。中國歷史上之所以會發生哪麼多的宦官干政,哪也是因為皇帝認為哪些在他身邊的人是他可以信得過的朋友。

    朋友遍天下,知交有幾人?

    人生得一知己則死亦無憾矣!

    感情深厚的朋友可不一定就是知己的朋友,而知心的朋友相交也許淡泊如水。朋友不一定得要多,多交交朋友也不是甚麼壞事。相互間交往得深的朋友也許會很多,但是要擁有能夠稱得上知己的朋友的朋友,哪就是很稀罕和難能可貴的一件事了。我們絕大多數人這一生之中都不太可能交得到、遇得上可以稱之為知己的朋友,所以古人才會這般的感嘆知音的難覓,而知音的朋友你只可遇而不可求。很弔詭的一件事情是往往我們的敵人卻反而是最能夠了解我們的人,這就是所謂的將遇良才,棋逢對手,惺惺相惜而英雄相敬。

    我們從歷史的長河中去尋找,我首先看到的就是管仲,管仲他很幸運的擁有一個知己的朋友。管仲他還更幸運的是又遇上了一個能知遇他的明主,管仲因此而成就了齊桓公一代的霸業。對管仲來說鮑叔牙和齊桓公他們兩個人都是他的知己,這兩個人也都是他的“朋友”。後世則有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千金易得,知音難覓。俞伯牙因為能聽得懂他琴音的鍾子期已經死了,所以他傷心失落得破琴斷弦,終身不再彈琴。俞伯牙是在還給能知他音、解他意的鍾子期一個感念之情。

    朋友之間的交往,你還得要講一講情義,我講的這種義氣,比較類似梁山好漢講的哪一種義氣,如豫讓聶政之流。荊軻高漸離筑音的敲擊聲中,高歌踏步而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歌應當即是燕趙慷慨悲歌。這些人他們都是為了要還一個“知己”之情,他們也十分的清楚明白他們只是被利用的棋子而已,但是它們干於被利用,雖萬死而不辭,就只是為成全、成就一個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個義字。從他們的立場上來看的話就是說:「承蒙你盛情所看重,你既然都這麼的看得起我,我也就不能讓你失望而瞧不起我。」這是死士之志,其悲壯慘烈也非常人之可及,故而史馬遷特為之列傳以誌之。

    朋友有各種各樣的朋友,有損友亦有益友,有诤友亦有酒肉朋友。交到一個有辦法、有能力的朋友,很可能你這一生就可以少奮鬥,但是錯交了一個朋友,你會因而惹來殺身之禍,就像方孝儒的朋友的哪一黨朋友,他們都全都被誅滅殆盡。所以我們交朋友時眼睛可是得要張大一點才好,但是你可不能因此而怕了而不敢交朋友,交朋友可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也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篇樂章。

    論語裏開頭的第一段話,就談到了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裡面還多次的提到有關朋友的話題,由此我們可以得知孔子是很重視和關切朋友間的這一種交往和關係的。而孔門三千弟子之中,要論到最可交、最想交、最值得交的朋友的話,則除了子路之外便不可再做第二人想也。      

    論語學而: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孔子在這裡說的是我們做人、為學、處事、交友所應該要有的態度。我們應該要持有或具備甚麼樣的一種態度,就是孔子講這一段話所要關切的重心。

    可是孔老夫子所說的這一段話,完全的被他的徒子徒孫們活活的給謀殺分吃掉了!問題的關鍵是出在對“無友不如己者”這一句話的解釋上面。他們把這句話解釋成:「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這個玩笑可開大了!不如自己的朋友是怎麼樣的一種朋友?哪一種朋友是不如我們自己的朋友?是哪一點不如我們了呢?又要有哪一點不如才是不值得我們交朋友的朋友?

    如果不先交朋友?我們又怎麼知道朋友是甚麼樣的一種朋友,如果交了朋友以後,哪麼朋友已經變成是我們的朋友,哪就沒有不要交朋友的問題存在,只剩下要不要斷交的選擇而已。要是照這樣的解釋來追問的話,肯定是沒完沒了的啦!如果每一個人都不交不如我們自己的朋友,哪麼也就是每一個人都沒有朋友可以交!每一個人都交不到朋友!這種解釋肯定是行不通的嘛。這在邏輯上存在著這麼重大的矛盾,孔老夫子是這麼謹慎小心的一個人,他會犯這一種明顯的錯誤嗎?要是他真的是認為是這樣的一種意思的話,哪我們就非得要打他的屁股不可了。

    說到打屁股,我們就先從朱熹[i]開始打起屁股,然後再一個一個的輪流打中國的其他的所有的讀書人的屁股,學問越是大的越是要打得多、打得重。要是要不狠狠的打這些讀書人的一通屁股的話,哪麼他們的腦袋是不會清醒過來的,他們把書全都讀到劉姥姥家的茅坑裡去了。他們就只是學會整天搖頭晃腦的子曰、孟曰的念咒語一般的胡說瞎念一氣。你說他們這樣是不是該打,是不是該痛痛的打他們一頓?

    難怪那些洋人會管咱們叫做“孔教”“儒教”不可了,這也是咱們活該!我們捧著這四書五經就活像是凡蒂岡捧著聖經的那些修士。我們捧著四書五經,就只知道一昧盲目的跟從,從來都不敢反思置疑。如果我們連文章句讀都弄不清楚了,我們還能奢談些甚麼知曉微言大義,進而經國濟世平天下。

   “無友不如己者”這一句話是很簡單很合理就可以理解認知得到的一句話啊!我就搞不懂中國的這些讀書人都是怎麼了啦?這一句話應該要譯作:「沒有不如我自己的朋友」這裡的“友”字不能當作動詞來用。孔子是在告誡我們不要有瞧不起朋友的心裡,不要有瞧不起朋友的態度,每一個人都有我們可以向他學習的長處,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我們不可以有輕視朋友的心理。做這樣的解釋,整段話不就是很清楚很合理了嗎?問題不就是不存在了嗎?矛盾不就是不見了嗎?真意不就是明白了嗎?你說他們該打不該打?應不應該好好的打?

    你說你憑甚麼這麼解釋?你又有甚麼根據來這樣的解釋?

    好、很好、你問得很好,我在這裡慢慢的說給你聽好。

    論語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句話你很熟吧?你怎麼沒有想起來呢?這沒有關係的,想不起這句話的人可多了,你一點都不寂寞。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三人”這是孔子的修飾語言,孔子實際上是要說:「每一個人都有我們可以向他學習的地方,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只要你用心的去發掘的話,你一定會有所收穫。我們再來看。

    論語里仁: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一句話有點陌生,別怕、我讓別人來解釋給你聽。尹氏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則善惡皆我之師,進善其有窮乎?」

    你們看這正反都是我們的老師,善惡都足以給我們借鑑。因此三人行必有我師,兩人行也必有我師,一人行也是我師;沒有人不是我師,沒有人不可以不做我的老師,更何況是交朋友呢?甚麼樣的人都可以是我們的朋友,甚麼樣的朋友都可以交;沒有不可以交的朋友,只有交不上的朋友。

    再來的一個問題則是我自己問的問題。你的兒時玩伴、學校的同學這一些故友舊交,在你發達或顯貴的時候,你還要不要再跟他們來往呢?難道說你會因為他們如今都不如你了,你就不再與這些朋友交往了嗎?如果你真的是這麼的勢利眼的話,我想孔老夫子肯定會罵你是鮮仁寡義之人,所以孔子是絕對不會教我們幹這一種事情。魯迅就認為孔子是勢利眼,哪是他從「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這一種解釋而發出的不平之聲

    “無友不如已者”解釋成:「沒有不如我自己的朋友」在這裡面還隱藏著一層很重要的意思,孔老夫子不是很講究謙遜的嗎?他在這裡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要以為你凡事都比別人強,要懂得謙遜,每一個人都有你不如或者是強過你的地方。講到這裡“無友不如已者”的真正涵意你現在應該是很清楚很明白了吧?孔子他才不可能會說:「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這樣的話。

    為了要弄清楚這一句話,我翻找了很多本書,他們不是胡塗蛋的亂扯的話,就是表演閃躲的功夫來避開這一句話。南懷瑾的腦袋到是還很清醒,他講的意思跟我理解的差不多,他也說他的根據也是在論語裡面,但是我在他的書裡沒有找到他的論述。不知是不是他的弟子把它給記漏或排版錯了,他們寫的書怎麼就在這個關鍵處出問題呢?我因為找不到一個滿意的解釋,所以我就只好自己來解釋給我自己聽。或許我再好好的找也是會找到的,但哪也得要等我有空才行。李澤厚也採取這樣的一種解釋[ii]只不過他並沒有去論述些甚麼。他只是說:「“無友不如己者”,做自己應看到朋友的長處解。」他跟南懷瑾都不認同「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這樣的一種解釋。

    「友」字我們如果非得要把它當做動詞來用的話,這也並非是不可以的一件事。

    我們先來看看“無友不如己者”這一句話,這一句惹起千年爭議的話,這一句話有意思在它在論語裡出現了兩次,這是很特異和稀罕的,我們來看它的原話。

    論語學而: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論語子罕: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這兩句話,想必是孔子的弟子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裡聽聞到孔子所說而記錄下來的話語。

    我認為孔子的弟子們在整理記錄孔子的言語時,他們在這個地方顯然是選擇刻意的不要留白。

    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當年哪些弟子們的哪一場場激烈的爭論,最終他們決議並行記錄。這裡面當然是有故事要講啦,可笑的是這兩千多年來中國的讀書人不但是眼睛瞎了,連心也都盲啦。

    這裡面的故事我們留到最後再來講,我們先回到「友」字當動詞來用的話應該要怎麼樣來用。

    我們先把“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單獨獨立出來看,白話文我就試解做是:「做人處事最重要的就是要講忠厚誠信原則,不要結交哪些不講究忠厚誠信原則的人。有了過錯就要勇於改正。」

    近來深覺今人古人之書信着全

2010年8月13日星期五

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改正



[i] 《論語別裁》南懷瑾 P.33

[ii] 《論語今讀》李澤厚 P.37

最新創作
古今何人沒朋友
2017/10/04 18:17:25 |瀏覽 122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觀念價值
2017/10/04 17:28:11 |瀏覽 64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身與心
2017/10/04 17:15:30 |瀏覽 103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鬼神誰大?
2017/09/09 23:37:53 |瀏覽 89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
拂去塵埃
2017/08/22 17:54:27 |瀏覽 74 回應 0 推薦 0 引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