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314 (紅虫) 站內 P_RedBug
標題 <<管仲>>讀後手扎(一)
時間 Tue Jun 29 02:16:23 2004
─────────────────────────────────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
這個"多"是稱讚的意思,太史公認為即使管仲有"尊王攘夷"的文韜武略,
卻仍不比鮑叔能知友、薦友,甚至情願把宰相之位讓給管仲,而自居小官。
反觀戰國多的是龐涓(孫臏)、李斯(韓非)、蘇秦(張儀)之流,
雖師出同門、同窗苦讀多年,卻妒嫉對方才華,並加害對方。
此外太史公本身為好友李陵辯護而慘遭官刑之辱,
卻無友替自己在武帝前求情,
自然對鮑叔之舉就更加讚賞,也藉由褒鮑叔而感嘆自己的遭遇吧。
太史公把管仲和晏子放在<<管晏列傳>>一起敘述,
管晏兩人皆為齊人,論功蹟晏子自然比不上管仲。
但太史公僅將管仲輕描淡寫而過,卻用了兩個故事之多以暗喻晏子知賢,
最後更是主觀以「孔子小之」否定管仲的霸業,
而用「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極高的肯定來誇讚晏子。
由此可見《管晏列傳》充分流露太史公內心懷才不遇之悲憤啊!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仲認為唯有人民先富足,才有富國強兵可言。
也因此他雖富可敵國,但百姓對他豪無怨言,
原因便在於他先使人民富有,人民視主事者富有為理所當然。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原來曹劌論戰的對手,居然是鮑叔牙~
兩個原在腦中不相干的故事,今日能夠相互聯結,
真是令我雀躍不已。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情。】
管仲形容鮑叔牙嫉惡如仇,不可任大位。否則國家將不能確實知人善用。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二年不飛,一飛升天。】
管仲勸恒公別急著用武力征伐做霸主夢,應先富國強兵,
有一朝一日才有驚人之舉。
【如若僅憑別人的美詞善言而重用一人,
也就可能以別人的讒言惡語而癈棄一人。】 - 寧威
這句話足以做為座右銘警惕自己。
【凡人勞其形者疲其神,悅其神者忘其形。】
管仲總是藉由編軍歌,讓疲憊的軍隊士氣大增,行軍加速。
【尊王攘夷,救難扶危,征伐不服】
管仲要齊恒公謹守的大原則,使恒公最終成為春秋第一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