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聲調的語言
2010/10/13 09:20:55瀏覽213|回應0|推薦2
懂一種有聲調的語言,可以讓一個人把話説得很動聽。所以先前有人讚美一個人會説話,就說他“說得比唱的還好聼”。雖然現在這句話多被人用來做反話來責駡別人。
古人在作詩詞歌賦的時候就很注重聲調的運用,既是到現在,人們朗誦起他們的作品,依舊是那麽地抑揚頓挫。
比如他們在作詩填詞的時候,講究格律,就是要平仄相諧,特別是填詞,因爲每首詞都有一個專門的詞牌,像什麽[水調歌頭]、[西江月],每一種詞牌又都有它固定的格律,可以譜上曲用來歌唱,於是有人乾脆就把平仄細化爲“平、上、去、入”四聲,標註在每种詞牌的代表作邊上,稱之爲詞譜。
發展到後來的元代又衍變出來一種曲,稱爲元曲,這就主要供人們拿來唱了。雖然很多的曲譜沿用了詞譜標示四聲的做法,但爲了歌唱的方便,人們更習慣標示工尺譜。工尺譜是現在戲曲裏還用的一種我國古老的曲譜,就跟我們現在的簡譜、五綫譜一樣。工尺譜上的“上、尺、工、六、五”等同現在通用的“C、D、E、G、A”等五個唱名,即“1、2、3、5、6”等相近。如果我們將以前的曲譜上的“上、尺、工、六、五”等用“1、2、3、5、6”等替代,再根據曲譜的規定的宮調形式找到現在相應的調型,估計就可以把古曲譜用現在通用的曲譜方式“翻譯”過來了。
不過我在想,工尺譜中的“上、尺、工、六、五”和我們漢語的聲調“平、上、去、入”很相似,它是不是就是我們語言的另一種聲調,一種歌唱用的聲調。我們可以通過“平、上、去、入”四聲可以端正我們的發音,同樣通過“上、尺、工、六、五”等可以端正我們的唱腔。
所以我估計歌曲就是一種變了聲調的語言。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odry&aid=449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