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1 13:24:02瀏覽3938|回應0|推薦6 | |
海軍陸戰隊隊史 整編時期: 三十六年九月十六日重建海軍陸戰隊大隊於福建馬尾,下轄六個中隊。 三十八年三月擴編為兩個陸戰旅並成立陸戰隊司令部於上海,同年移駐定海負責舟山地區及海南島之防衛;繼隨政府播遷來台,於左營集中整訓。 四十年九月增編陸戰隊學校。 四十四年元月陸戰隊第二旅與陸軍四十五師併編為陸戰第一師 四十六年四月成立陸戰隊士官學校,六月成立艦隊陸戰隊司令部 四十八年擴編新兵訓練中心 五十五年九月陸戰隊第一旅與陸軍八十一師併編為陸戰隊第二師。 五十六年成立登陸戰車指揮部 五十七年九月裁撤艦隊陸戰隊司令部,另成立恒春基地指揮部。 六十八年三月新兵訓練中心與三軍聯訓基地指揮部併編為陸戰隊七十七師 七十五年元月陸戰隊學校及陸戰隊士官學校合併 七十七年七月編實豫劇隊,八十四年十二月改隸教育部。 定編時期: 八十六年七月起執行「精實案」,本隊轄陸戰旅、守備旅、基地警衛旅、烏坵指揮部、新兵訓練指揮部、兩棲偵搜大隊、登陸戰車大隊、補運大隊、工岸大隊、通信大隊、綜合保修工廠、隊部營等十三個單位,管制陸戰學校、三軍聯訓基地兩個單位。 九十三年四月起執行「精進案」第一階段,新兵訓練指揮部移編國防部後備司令部。 九十四年一月海軍三軍聯合作戰訓練基地指揮部移編本隊。四月陸戰旅、守備旅銜稱更名為陸戰六十六旅、陸戰九十九旅。七月基地警衛旅銜稱更名為陸戰七七旅 九十五年三月海軍陸戰隊司令部銜稱更名為海軍陸戰隊指揮部。 資料來源:軍事新聞網 -------- 隊部營沿革 隊部營原名一○一營,於民國44年1月1日以步兵第九大隊、警衛總隊之通信分隊、步兵第六大隊之通信分隊以及司令部直屬中隊與運輸中隊組成,初期編組為營部、隊部連、警衛連、汽車連、通信連等單位。 民國44年1月14日本隊依忠義字第0299號令成立靶場隊,並編配於本營,復於民國46年6月6日修編為輕兵器射擊隊 民國85年7月1日將輕兵器射擊隊所屬業務移交至陸戰七七旅警五營支援連。 本營在民國90年精實案第一階段組織調整後,定編為隊部營,下轄隊部連、警衛連、輜汽連、衛生蓮、軍樂隊以及憲兵連等6個單位。 迄至94年7月1日因執行精進案第二階段,衛生連移編至補保大隊、憲兵連裁撤,營下轄隊部連、輜汽連、警衛連及軍樂隊等四個連隊, 在歷任營長卓越領導與指揮之下,不僅傳承固有的優良傳統,亦在部隊革新上不斷日新月異、精益求精,未來將秉持過去及現有之基礎上,更精進、更嚴明的態度落實部隊訓練。進而傳承單位永續發展,圓滿達成上級交付之任務。 資料來源:軍事新聞網 ------------ 烏坵守備大隊沿革 烏坵包括大坵嶼及小坵嶼,總面積約一‧二一平方公里,掌握南日島,扼控興化灣、湄州灣出口,與金門、馬祖互為戰略犄角,據運補航道上之要衝,戰時可形成兩戰略犄角的重要支點,監偵共軍動態獲取情資,為台海防衛作戰之要點。 烏坵防務肇基於民國38年反共救國軍成立 40年底改編為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突擊大隊,期間以參與南日島突擊作戰最享盛名。 46年7月始有固定編組 迄49年先後由第三、五、二大隊,分別擔任守備任務。 55年8月1日成立指揮部 62年9月始由本隊接替防務 至86年元月為「本隊接替守備任務時期」,屬海軍總部一級管制單位,86年元月改隸陸戰隊司令部指揮管制 90年3月因應國軍精實案定編,原守備營兵力改隸烏坵指揮部。 於97年底改為烏坵守備大隊。 三十餘年來,全區軍民胼手胝足,已將烏坵建設成固若金湯的海上長城,屏衛我海疆之要衝。
資料來源:軍事新聞網 補保大隊沿革 作戰勤務團時期: 作戰勤務團於民國44年1月26日編成立於左營桃子園,其基幹分別由當時陸戰第九大隊第二中隊及自陸軍四十五師一三三團移編之官兵組織而成 民國55年10月11日奉令在擴編,下轄補給營、野戰保養營、直屬連及LVT基地工廠。 六五二團時期: 海軍陸戰隊六五二團於民國65年5月25日由作戰勤務團更改編成,原補給營、保養營亦更名為二○四營、二○五營直屬連另基地工廠維持不變 67年及75年歷經兩次組織變革,將九九師及六六師之三○四營及四○四營合併成九九岸勤營於本團,直到89年6月底止。 補運大隊時期: 補運大隊於民國89年7月1日,由原六五二團精實裁撤編成,更名為補給運輸大隊,下轄大隊部、勤務區隊、彈藥中隊、補給中隊汽車一中隊、汽車二中隊(一)、特車中隊,原九九岸勤營及基地工廠同時移編其他單位。 補保大隊時期: 補保大隊於民國91年7月16日由補運大隊更改番號編成,歷經精實案驗證及聯合後勤政策下,將彈藥中隊移編隸屬聯勤,另增編保修部隊、衛勤部隊;大隊下轄計大隊部、補給中隊、修護中隊、運輸中隊及衛勤中隊。 ----------------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