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3/04/29 15:11:59瀏覽1715|回應0|推薦20 | |
字義析辨【稽】 ※稽:(一)ㄐㄧ (二)ㄑㄧˇ。 (一)ㄐㄧ,(動詞) 1.停留、延遲、拖延。 說文解字稽部:「稽,留止也。從禾,從尤,旨聲。」 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繫傳:「禾,木之曲止也;尤者,異也。有所異處,必稽考之,考之即遲留也。」 管子.君臣上:「令出而不稽。」 宋陸游冬夜不寐:「明晨炊米盡,吾起不容稽。」 南朝梁˙簡文帝˙隴西行三首之三:「迥山時阻路,絕水亟稽程。」 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難逢夫:「聖旨發回原籍,不敢稽留,收拾轎馬和家眷起身。」 2.積存、囤積。 史記˙卷三十˙平準書:「蓄積餘業,以稽市物。」 3.考證、考核、查考。如:「稽查」。 晉書˙卷三十五˙裴秀傳:「博學稽古,自少知名。」 漢書.司馬遷傳:「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禹會諸侯於會稽。稽,計也。稽考則求其同異。」 黃宗羲.原君:「而妄傳伯夷、叔齊無稽之事,使兆人萬姓崩潰之血肉,曾不異夫腐鼠。」 ○稽查:檢查走私、偷稅、違禁等。 4.計較、責難。 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婦姑不相說(通「悅」),則反脣而相稽。」唐顏師古注引應劭曰:「稽,計也,相與計較也。」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稽留則有審慎求詳之意,故為稽考。」 ○反唇相稽:現演變為「反唇相譏」,意思是受到指責不服氣而反過來譏諷對方。 5.卜問。 書經˙洪範:「稽疑,擇建立卜筮人。」 楚辭˙王逸˙卜居章句序:「稽問神明,決之蓍龜。」 (名詞) 6.準則、楷模。 老子˙第六十五章:「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 荀子˙儒效:「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 7.姓。如春秋時秦國有稽黃。 (二)ㄑㄧˇ。見「稽首」、「稽顙」等條。 ○稽首:ㄑㄧˇ ㄕㄡˇ一種俯首至地的最敬禮。=頓首。 ◎用於「稽首」。是古時一種跪拜禮,頭至地。 書經˙舜典:「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皋陶。」孔傳:「稽首,首至地。」唐孔穎達疏:「稽首為敬之極,故為首至地。」 唐˙李商隱˙韓碑詩:「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畫臣能為。」 ○稽顙:ㄑㄧˇ ㄙㄤˇ以額觸地的敬禮。 管子˙輕重丁:「稱貸之家皆齊首而稽顙曰:『君之憂萌至於此,請再拜以獻堂下。』」 唐˙裴鉶˙裴航:「盧顥稽顙曰:『兄既得道,如何乞一言而教授?』」 |
|
( 知識學習|語言 ) |